1. 送的繁体字怎么写
“送”的繁体字:送(繁同简) 基本释义: 1.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报。
~信。~饭。
2.赠送:奉~。老师~我两本书。
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把客人~到大门外。~小孩儿上学。
4.姓。 相关组词 送花 送给 送走 送还 目送 送别 护送 送行 扩展资料 “送”的反义词:迎、收 一、“迎”基本释义: 1.迎接:欢~。
~宾。~新会。
2.对着;冲(chòng)着:~面。~风。
~上去打招呼。 相关组词 迎面 迎候 迎接 逢迎 奉迎 迎击 迎亲 失迎 二、“收”基本释义: 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拾。
~藏。~集。
~篷。衣裳~进来了没有? 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回。
~复。~税。
没~。~归国有。
3.获得(经济利益):~入。~益。
~支。 4.收获;收割:~成。
秋~。麦~。
今年早稻~得多。 5.接;接受;容纳:~报。
~留。~容。
~礼物。~徒弟。
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不住了。
7.逮捕; 拘禁:~监。 8.结束; 停止(工作):~工。
~操。~场。
相关组词 回收 收口 收紧 收听 收入 收手 吸收 收拾。
2. 送的繁体字怎么写
“送”的繁体字:送(繁同简)
基本释义:
1.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报。~信。~饭。
2.赠送:奉~。老师~我两本书。
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把客人~到大门外。~小孩儿上学。
4.姓。
相关组词
送花 送给 送走 送还
目送 送别 护送 送行
扩展资料
“送”的反义词:迎、收
一、“迎”基本释义:
1.迎接:欢~。~宾。~新会。
2.对着;冲(chòng)着:~面。~风。~上去打招呼。
相关组词
迎面 迎候 迎接 逢迎
奉迎 迎击 迎亲 失迎
二、“收”基本释义:
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拾。~藏。~集。~篷。衣裳~进来了没有?
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回。~复。~税。没~。~归国有。
3.获得(经济利益):~入。~益。~支。
4.收获;收割:~成。秋~。麦~。今年早稻~得多。
5.接;接受;容纳:~报。~留。~容。~礼物。~徒弟。
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不住了。
7.逮捕; 拘禁:~监。
8.结束; 停止(工作):~工。~操。~场。
相关组词
回收 收口 收紧 收听
收入 收手 吸收 收拾
3. 为繁体字怎么写
为[wéi,wèi]繁体:为
[释义] [wéi]:1.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变成:成~。 4.是:十两~一斤。 5.治理,处理:~政。 6.被:~天下笑。 7.表示强调:大~恼火。 8.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姓。 [wèi]:1.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表目的:~了。~何。 3.对,向:不足~外人道。 4.帮助,卫护。
4. 繁体字怎么写
ゞ灬倒念╰→ ♂倒念♂ 〃倒念ぐ ╰→倒念 ♀倒念♂ ♀倒念♀ ㊣倒念㊣ ┽→倒念 ……倒念** ▃▂倒念_﹏ゥ ←¢倒念☆ '倒念゛ ┌;倒念`灬.° ゞ倒念ゞ 【◣_倒念 ◣倒念◥ ▓╄→倒念★ ★·°倒念;)() ▓卐倒念卍▓ ◢▂倒念▂◣ 倒念 圝◤倒念◥圝 ★倒念﹌ £倒念☆★ )ㄣ倒念ㄣ ◥◣倒念◢◤ —━═倒念 〆倒念ゾ ご倒念ご ”╰+倒念メo ╃倒念╃ ぷ倒念ぷ ☆倒念☆ —━╋う倒念ζ╋━— じ☆ve倒念 そ倒念ひ )ㄣ倒念 )ㄣ倒念しovё *﹏倒念〆… ╭Д灬倒念。
5. 的繁体字怎么写
“的”没有繁体字
就是原型“的”
拼音:dí dì de(轻声)
汉字释义:的 de
〈助〉 (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ic,-ve…]。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 (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of,'s]。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 (3) 〈代〉 pron. 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 (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 (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①谁买的书?②他是昨天进的城。③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 (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 (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 (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 ①〈口〉: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②〈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 (9) 同“得”,后面带补语。 哪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经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 (10) 同“地”( de )。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 (11) 其后多加名词,而“的”前多为形容词。
的 dí
〈副〉 (1) 确实;实在 [really;indeed] 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 (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 (3) 必定;一定 [certainly]。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 此外,还有“的士”等词语。
的 dì
〈名〉 (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 (2) [centre of target for archery]: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3) [bright]:鲜明的样子。 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1]
6. 小少爷 给繁体怎么写
小少爷,小和少繁体简体都一样。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
目前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
扩展资料:
繁体字的使用影响:
在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文和英、法、俄、西五种语言为联合国官方语言。1973年中文又被规定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上个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联合国的中文官方文件已经“自动”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只有原有的历史文件仍维持为繁体字。
由于繁体字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所以不仅在中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繁体字仍旧具有非常的影响力。简繁互补是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今天我们知道的字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它的笔画最简单。
可是到了商周的金文很多字被繁化了,秦的小篆比六国文字繁复,而之后的隶书又有简化的趋势,后来的唐楷繁简相宜最后稳定下来。世界上一些使用汉字的国家也因此进行汉字简化。
比如,日本早就有自己的简化字(日本新字体),在日本日常生活主要使用新字体,但日本政府并未宣布废止旧字体,在专有名词等很多场合中,旧字体仍可使用。
新加坡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开始正式推行简体字。当然,繁体字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在书法中。更重要的是,繁体字是对汉字演变的一种记录,如果繁体字彻底消失,汉字的演进链条就会缺失一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繁体字
7. 有繁体字怎么写
“有”这个字并未经过简化,没有繁简之分。可以查一下《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如果此字有繁体字,字典/词典就会在这个字后面加括号添上繁体字(不过括号中有的是异体字;有的字简化时涉及偏旁类推,被类推出来的字也不注繁体,如“风”字注繁体,而“枫”字、“砜”字等就不注)。“有”既无繁体,又无异体。
类似这样的繁简转换,何必高分征答,用一本字典一翻就得。
另外,在hao123主页下方有“实用工具-繁体字”,也可作繁简转换,不过要注意对应关系,否则常常会闹出笑话,因为繁体、简体不是一一对应的。如“干净”,繁体为“乾净”;“树干”繁体是“树囗(左边:十、早,右边:人、干)”,但是“干涉”在繁体中也是“干涉”,不可认为是“乾涉”、“囗(左边:十、早,右边:人、干)涉”,电脑软件不会分辨。又如“皇后”在繁体字中也是“皇后”,经电脑转换就成了“皇囗(彳旁加幺、加貌似反文)”,这就是错误,“前后”的“后”繁体才那么写。
正因为繁体、简体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用字典时也要注意。首先要看前面的“凡例”,掌握它编排的体例;正体字(包括简化字)后面所附的异体、繁体字,如果标有数字,就要注意它同正体字的那一义项是对应的,不可弄错。
如果经常涉及繁体、简体转换,就不能没有《简化字总表》了。
(“百度知道”常将所打的繁体字自动转为简体,凡经过简化的繁体字,一经提交,都成了简体;这次也是这样。所以不得不提交修改,用“囗”代替繁体字,在其后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