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录音的英文词怎么写
录音的英文: record
读音:英 ['rekɔːd] 美 ['rekərd]
n. 唱片;纪录;记载;经历;前科
vi. 记录;录音
词汇搭配:
1、record live 现场录音〔录像〕
2、record well 录下来很好听
3、record easily 容易录音
4、record by concealed cameras 偷录下来
相关例句:
1、Does this machine record well?
这台机器录像效果好吗?
2、His voice does not record well.
他的声音录下来不好听。
3、I recorded the score in a notebook.
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分数。
4、The broadcast was recorded, not live.
这次广播是事先录音的,不是现场直播。
扩展资料:
词语用法:
1、record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代词、that/wh-从句作宾语,可用于被动结构。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常与on, onto等连用。
2、通常来说recording=record,都可以解释为“录音,被录的音或唱片,录制品”,但是有时候虽然指同一样东西,着重点不同。recording着重在“音”,record着重在“唱片或录制品”。
3、record还可接以“as v -ing”或“to have v -ed ”作补足语的复合宾语。
4、record也可作“经历,履历,功过”解,通常用单数形式,常与介词for连用。
2. 当录音成为证据时,必须要上交录音文字稿吗
当录音成为证据时,必须要上交录音文字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九条,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1、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的;
2、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第五十条,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扩展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五条,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提出意见或者举证。
第四十六条,由于当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内举证,致使案件在二审或者再审期间因提出新的证据被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原审裁判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
一方当事人请求提出新的证据的另一方当事人负担由此增加的差旅、误工、证人出庭作证、诉讼等合理费用以及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十七条,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由当事人质证,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当事人在证据交换过程中认可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五十三条,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第五十四条,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3. 听录音怎么写笔记
学习笔记怎么说呢?整天就听着老师说要做好笔记,到底什么是学习笔记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你上课的学习重点难点,老师再三提醒的内容,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科知识,及你的学习技巧等等,当然少不了的是结尾处最好把自己的疑问困惑心得等记下来,不仅方便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你自己以后查找自己的不足。
用心去做吧,必将有所收获!! 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
这时有两点要注意:一是不能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或老师把要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二是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话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在听懂理解的基础上,边听边思维,总结出要点,概括成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然后再写到语文笔记上,只要意思对怎么写都可以。刚着手训练时,教师要把需要记的内容说慢点,长句子和重要之处重复一二遍。
要记的关键词、生辟词、同音词和易混、易错的字,教师要板书,防止学生写错。 课后巩固记 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
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
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听记填充式笔记法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其中整理知识的能力尤为关键,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前提。而做好课堂笔记是贮存、整理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整理知识的能力是指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经过筛选归类,纳入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系统并作必要的记忆。没有知识的整理、贮存就不可能真正获取并运用知识。
中学生怎样做笔记才是正确的方法呢? 林密老师总结了一种较优越的笔记法——“听记填充”法。 “听记”,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一边听着教师传“道”解“惑”,一边将这些“道”、“惑”和“解惑的方法”在笔记本上解“惑”。
中学教师主要是以声音作为主要的手段来传“道”解“惑”的。吕叔湘指出:用声音传授知识有四大好处——不受光线限制,不受障碍物的阻碍,有效距离较图画大,说话的同时可以打手势。
“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如果学会听记,学生就能把教师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的“变化无穷的意义”整理、贮存下来,使之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但是,学生不能机械地“听记”,不要把教师的讲解,不分巨细什么都记下来。 教师要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将获取的知识的内在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合并同类”,得出对学习未知信息有启迪作用的规则,并立刻将它们有条有理地笔记下来。
学生势必专心致志,顺应教师的思维指向,时而听讲,时而边听边记,时而边练边记,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完成这一过程。因而这种笔记方法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听记填充”式的笔记还能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 学生边听边记,基本上省去了教师“板书”的环节,将节省下来的原板书所用的时间“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增大了每堂课知识的容积率。
让学生在获取了更多的知识的同时,整理这些知识,练就他们日后上大学或工作中所需的笔记能力。 “听记填充”中的“填充”,其本质特征是边练边记。
教师应教会学生“点金术”,而不是只交给他们“金子”。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运用“所以然”的规划、原理展开联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运作过程中将解题步骤、方法记在笔记本中。
“听记填充”式的运作是这样进行的: 听教师传“道”——归纳、比较——听记规律、原理——听教师解“惑”——听记“解惑”的方法、程序——练习“解惑”。 譬如:讲解一词多义的“之”。
归纳、比较出“之”用法的规律:(1)代词(代替的内容一般在“之”的前面,也有少数是在“之”的后面)。(2)助词:a、在偏正式的名词短语中位于“偏”与“正”之间的“之”相当“的”;b、在主谓短语中,位于“主”与“谓”之间的“之”起作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c、提宾标志的“之”位于……;d、定语后置标志的“之”位于……;e、凑足音节的“之”位于……。
(3)动词“之”的位置是……。(4)……,等等。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