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代皇帝列表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共210年 汉代有西汉,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又叫前汉,从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起至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止,因国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在东汉国都洛阳的南面,故称西汉。西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吕后和昌邑王刘贺。
所附的淮阳王刘玄,败降后被勒杀。 高祖(刘邦)字季(公元前256--前195年,一作公元前247--前195年)。
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53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惠帝(刘盈)(公元前211--前188年)。
高祖长子,高祖死后继位。在位7年,病死,终年24岁,葬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0里处)。
吕后(吕雉)(公元前241--前180年)。高祖皇后,高祖死后执政,前后共16年。
病死,终年62岁,葬于高祖长陵的西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注吕后并未称帝,因其长期执政,所以将她列上。
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
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
葬于霸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35里处)。 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年)。
文帝第三子,文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阳陵(今陕西省高陵县西南30里处)。
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景帝第三子,景帝死后继位。
在位54年,于巡视途中病死,终年71岁。葬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17里处)。
昭帝(刘弗陵)(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
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昌邑王(刘贺)生卒年不祥。武帝孙,昭帝侄。
昭帝死后无子,由他继位,在位27日,因淫戏无度,被辅政大臣霍光废黜,后事不祥。 宣帝(刘询)(公元前90--前49年)。
武帝曾孙,昌邑王被废后继位。在位25年,病死,终年42岁,葬于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15里处)。
元帝(刘奭)(公元前76--前33年)。宣帝子,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
终年44岁,葬于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2里处)。成帝(刘骜)(公元前51--前7年)。
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
哀帝(刘欣)(公元前26--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
平帝(刘衎)(公元前9--公元5年)。原名刘箕子,元帝孙,中山王刘兴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杀,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25里处)。
孺子(刘婴)(公元5--25年)。宣帝玄孙,王莽毒死平帝后立他为帝,在位3年,于混战中为乱兵所杀,终年21岁,葬处不明。
《西汉完》淮阳王(刘玄)(公元?--25年)。西汉皇族,王莽被推翻后被推位更始帝,后投降赤眉军,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新朝)王莽(新朝只有一个帝王,就是王莽,为起义军所杀)(公元前45--23年)。汉元帝皇后侄,大司马,毒死平帝后篡位,在位16年,为起义军攻杀,终年68岁,葬处不明。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东汉又叫后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起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止,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东汉共有14个帝王,包括少帝刘懿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公元前6--57年)。高祖九世孙,先后推翻王莽,刘玄后称帝,在位33年,病死,终年63岁,葬于原陵(今河南省孟津县西长道社)。
明帝(刘庄)初名刘阳(公元28--75年)。光武帝第四子,光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48岁,葬于显节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章帝(刘炟)(公元56--88年)。明帝第五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和帝(刘肇)(公元79--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邓太后(邓绥)(公元81--121年)。和帝皇后,和帝死后,执政16年,病死,终年41岁,葬于和帝慎陵之侧。
殇帝(刘隆)(公元105--106年)。和帝幼子,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安帝(刘祜)(公元94--125年)。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少帝(刘懿)(公元?--125年)。章帝孙,安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葬处不明。
顺帝(刘保)(公元115--144年)。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在洛阳市西)。
梁太后(梁纳)(公元106--150年)。顺帝皇后,顺帝死后执政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顺帝宪陵之侧。
冲帝(刘炳)(公元143--145年)。顺帝子,顺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半年,病死,终年3岁,葬于怀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为洛阳市西北)。
质帝(刘缵)。
2. 汉代的皇帝列表详情 汉代的皇帝有哪些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
包括王莽和更始帝
高帝刘邦
惠帝刘盈
高后吕雉
文帝刘恒
景帝刘启
武帝刘彻
昭帝刘弗陵
宣帝刘询
元帝刘奭
成帝刘骜
哀帝刘欣
平帝刘衎
孺子婴(王莽摄政)
【新】王莽
更始帝刘玄
东汉(25年——220年)
光武帝刘秀
明帝刘庄
章帝刘炟
和帝刘肇
殇帝刘隆
安帝刘祜
顺帝刘保
冲帝刘炳
质帝刘缵
桓帝刘志
灵帝刘宏
献帝刘协
3. 汉朝圣旨的开头是怎么写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起源,要从秦汉说起,秦始皇一统天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于是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铭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有这么一段论述:“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
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
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
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而其中策书等诏旨的写作格式,据范晔在《后汉书.光武帝记第一》“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
辛未,诏曰:“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文下引汉制度注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
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
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如故事。
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
从中我们可以推知汉代最为重要的一类诏书的开头应是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皇帝……魏晋南北朝时的诏令与汉代相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存这一时期的皇帝即位诏书中多有“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一语,如《晋书》帝纪三晋武帝即位诏,帝纪六东晋元帝即位诏都写有上述文字。
此中的重要原因大概是当时朝代更替频繁,做上皇帝的都十分注意强调其统治乃天命所归,他人不得窃夺。
4. 汉代皇帝列表哪儿有
西汉:
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
孝惠皇帝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
汉少帝刘恭(?-公元前184年)
少帝恒山王刘弘(公元前192年-公元前180年)
孝文皇帝刘恒(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
孝景皇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
孝武皇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
孝昭皇帝刘弗陵(公元前94年-公元前74年)
昌邑王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
孝宣皇帝刘询(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
孝元皇帝刘奭(公元前74-公元前33年)
孝成皇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
西汉孝哀皇帝刘欣(公元前27年-公元前1年)
孝平皇帝刘衎 (公元前9年-公元6年2月3日)
孺子刘婴(5年-25年)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58年在位)
汉明帝刘庄(公元58—公元76年在位)
汉章帝刘炟(公元76—89年在位)
汉和帝刘肇(公元89—106年在位)
汉殇帝刘隆(公元106年)
汉安帝刘祜(公元107—125年在位)
汉婴帝刘懿(公元126年 )
汉顺帝刘保(公元126—145年在位)
汉冲帝刘炳(公元145年)
汉质帝刘缵(公元146年)
汉桓帝刘志(公元147—168年在位)
汉灵帝刘宏(公元168—190年在位)
汉少帝刘辩(公元190年)
汉献帝刘协(公元190—220年在位)
5. 汉代皇帝的排序是怎样的
西汉朝皇帝
①汉高祖刘邦,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
② 汉惠帝刘盈,谥号孝惠,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
③ 汉文帝刘恒,谥号孝文帝,庙号太宗。
④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
⑤ 汉武帝刘彻,谥号孝武帝。
⑥ 汉昭帝刘弗陵,婴儿号钩弋子,字不,号尧母门。
⑦ 汉宣帝刘询,名病已,谥号孝宣帝。
⑻ 汉元帝刘奭,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
⑼ 汉成帝刘骜,谥号孝成帝,庙号同宗。
⑽ 汉哀帝刘欣,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
⑾ 汉平帝刘衎,小名箕子,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
⑿ 更始帝刘玄,生于公元?,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废为淮阳王,后被赤眉军勒死,在位三年。
东汉朝皇帝
① 光武帝刘秀,字文叔,谥号光武帝,庙号世祖。
② 明帝刘庄,初名阳,谥号孝哀帝,庙号显宗
③章帝刘炟,谥号孝章帝,庙号肃宗
④ 和帝刘肇,谥号孝和帝,庙号穆宗
⑤ 殇帝刘隆,谥号孝殇皇帝,庙号无
⑥ 安帝刘祜,谥号安帝,庙号恭宗
⑦ 顺帝刘保,谥号孝顺帝,庙号敬宗
⑧ 质帝刘缵,谥号孝质帝,庙号无
⑼ 桓帝刘志,谥号孝桓皇帝,庙号威宗
⑽ 灵帝刘宏,谥号孝灵皇帝,庙号无
⑾ 少帝刘辩,谥号无,庙号无
⑿ 献帝刘协,谥号孝献帝,庙号无
如果把西汉和东汉合并计算,则为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共422年,其中,公元8年发生王莽新政,使汉朝统治一度中断
6. 汉代皇帝的庙号
太祖高皇帝(刘邦) 孝惠皇帝(刘盈) 少帝(为高后所废杀) 淮阳王(为周勃所废杀)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孝景皇帝(刘启) 世宗孝武皇帝(刘彻) 孝昭皇帝(刘弗陵) 昌邑王(为霍光所废) 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孝元皇帝(刘奭) 孝成皇帝(刘骜) 孝哀皇帝(刘欣) 孝平皇帝(刘衎) 孺子(为王莽所废杀)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穆宗孝和皇帝(刘) 孝殇皇帝(刘隆) 恭宗孝安皇帝(刘祜) 少帝(北乡侯刘懿,病死) 敬宗孝顺皇帝(刘保) 孝冲皇帝(刘炳) 孝质皇帝(刘缵) 威宗孝桓皇帝(刘志) 孝灵皇帝(刘宏) 少帝(为董卓废杀) 孝献皇帝(刘协) 附:汉朝二十四帝谥号(根据《汉书》《后汉书》注) 西汉: 高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此后历代王朝始祖多以“高”为谥 惠帝——谥法『柔质慈民曰惠』 文帝——谥法『慈惠爱民曰文』 景帝——谥法『布义行刚曰景』 武帝——谥法『威强叡德曰武』 昭帝——谥法『圣闻周达曰昭』 宣帝——谥法『圣善周闻曰宣』 元帝——谥法『行义悦民曰元』 成帝——谥法『安民立政曰成』 哀帝——谥法『恭仁短折曰哀』 平帝——谥法『布纲治纪曰平』 东汉: 光武帝——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 明帝——谥法:“照临四方曰明” 章帝——谥法:“温克令仪曰章” 和帝——谥法:“不刚不柔曰和” 殇帝——谥法:“短折不成曰殇” 安帝——谥法:“宽容和平曰安” 顺帝——谥法:“慈和篃服曰顺” 冲帝——谥法:“幼少在位曰冲” 质帝——谥法:“忠正无邪曰质” 桓帝——谥法:“克敌服远曰桓” 灵帝——谥法:“乱而不损曰灵” 献帝——谥法:“聪明睿智曰献”。
7. 汉代几个皇帝
西汉
姓名-庙号-谥号-任期
刘邦-太祖-高皇帝
刘盈-仁宗-孝惠皇帝
刘恭-无-前少皇帝
刘弘-无-后少皇帝
刘恒-太宗-孝文皇帝
刘启-威宗-孝景皇帝
刘彻-世宗-孝武皇帝
刘弗陵-雄宗-孝昭皇帝
刘贺-无-废皇帝
刘病己-中宗-孝宣皇帝
刘奭-无-孝元皇帝
刘骜-无-孝成皇帝
刘欣-无-孝哀皇帝
刘衎-无-孝平皇帝
东汉
姓名-庙号-谥号-任期
刘秀-世祖-光武皇帝
刘庄-显宗-孝明皇帝
刘炟-肃宗-孝章皇帝
刘肇-无孝和皇帝
刘隆-无孝殇皇帝
刘祜-无孝安皇帝
刘懿-无前少皇帝
刘保-无孝顺皇帝
刘炳-无孝冲皇帝
刘缵-无孝质皇帝
刘志-无孝桓皇帝
刘宏-无孝灵皇帝
刘辩-无后少皇帝
刘协-无孝献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