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体的兴怎么写
这是我写的一个兴字,我的字以欧为基础,带些隶书笔意。当然并不算是纯粹的欧体了,但摆布是一样的,我解释一下。
这是一个繁体的兴字,兴字的写法古往今来很多人写,故而变体也多。兴字本义是四手共举一个鼎,本来中间是个同字,写的时候同字要写大些,但用这个写法的人太多,烂大街,所以我认为将左边部分写大些也许可以有些变化。
欧体写这个兴字要注意挺起,因为上面部分太重太多笔划,下面只有两点,一不小心就头重脚轻,很难看了,所以下面要有力,要有用力顶住了的意思,上方因为笔划多,要收缩得紧,一松就塌了。最后提醒一下,要注意匀称,不必刚好在正中央对齐,偏左些或偏右些都可以显得有变化,但重心要稳。
2. 如何写好欧体行楷
书法的训练以笔法为最基本,在各种书体中,楷书的笔法最为丰富和完备,如果要强调书法基本功,要在书法艺术上走向更高境界的话,从楷书入手最为可取。著名的颜体、柳体、欧体等唐楷法度严谨,成为后人追逐的楷模。可是正因为法度森严,难度自然不小,很多人感到高不可攀,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唐楷,并不是一年半截的事。而行楷的笔画因为书写速度加快,很多楷书的笔法动作明显省略掉了,书写起来较容易得多,具体表现为:
在笔画起收时,楷书通常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以藏锋为主,而行楷常常可以顺锋起笔和收笔,用露锋代替藏锋,露锋的难度显然要比藏锋要简单得多。在笔画中间运行时,楷书力求笔笔中锋,令力量含蓄,而行楷常常可以伴以侧锋使用,力量外露,中锋运笔要求笔锋严守笔画中心,这是书法训练中的最高目标,不是短时间训练就能轻易达到的。在笔画连接处,楷书以折为主,折锋时提顿交错,非细心调理笔锋不可,而行楷书可以用转锋的方法代替折锋,一转而过。
3. 在欧体字中土怎么写
欧体,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体。
欧阳询,字信本,早期学习二王书体,后来又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当时一些书法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欧体的运笔特点 欧体的运笔特点主要表现在: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欧体的横竖画多用折笔藏锋,如“上”“性”两字。行笔多取直势。横画的右边略高于左边,长横画中段较细,如“五”“善”两字。
竖画正直。悬针竖多在出锋前稍按,使收笔处含蓄有力。
“土”字和“上”“性”一样泻的。
4. 怎么样写好欧体字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
(一) 用笔
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二) 笔势
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三) 结体
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
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强调的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下工夫,才能表现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