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个人简介怎么写
作者个人简介可以从: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不写),某省某市(县)人(籍贯),现职称/职务,何年何月毕业于何校何专业,最高学历,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的方向。QQ邮箱。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个人简介,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自身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求职过程中撰写的个人简介是求职者向欲供职单位全面、简洁、条理清晰地自我介绍、自我推荐的文书。简介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简介的写作不亚于参加面试。通过短短数百字的个人简介,不但要能较充分地展现出毕业生的才能及综合素质,而且要使聘任者感到自己是位思维清晰、条理性强、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的应聘者。因此,写好个人简介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但是,在实际中,不少毕业生对个人简介和求职信之间的界线辨析不清,影向了求职效果。这里,我就先讲一下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 作者简介怎么写
琦君,1918年生,台湾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红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 作家简介怎么写
先给你这些.我在帮你找找。1、自我介绍的意义:
(1) 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你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自我介绍好不好,甚至直接关系到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及以后交往的顺利与否。
(2) 自我介绍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手段,同时,也是认识自我的手段。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可见,要想认识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通过写自我介绍,会对自己进行一个有意识的梳理。
2、自我介绍的方式:
自我介绍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1)按照使用的语言来划分:可以分为口头的,书面的。我们这里主要讲书面的自我介绍。
(2)从书面的自我介绍来看,可以有自传性质的自我介绍,比如,像我们学习的《鲁迅自传》和《老舍自传》两篇文章就是这样的自传式的自我介绍。也可以有以事件为中心,突出个性特点的自我介绍。
3、自我介绍的禁忌:
(1) 自我介绍最忌讳平淡无奇,不能够把个人的特点展示出来。
(2) 自我介绍还忌讳写成简历形式,缺少文学色彩。
4. 论文的作者简介怎么写
一、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 职称, 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在简介前加 “作者简介:”或 “[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例:إ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 ),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博士 ,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ؤ
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 “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或“。”结束。ؤ
三、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用 “Biography:”(单一作者)或“Biographies:”(多作者)作为标识。
5. 作家简介
王家新,中国当代著名诗人,1957年生于湖北丹江口市。
曾下乡当知青三年。1978年初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从事教师、编辑等职。
1992年--1994年间旅英。现任教于北京教育学院。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杏林子,本名刘侠,民国31年二月二十八日生〈1942-2003〉,陕西省扶风县 杏林镇人.写作风格:文笔温柔感性,字里行间显露不怨天尤人,也不向命 运低头的坚毅.近年来更以理性坚定的思维突破层层障碍,为弱势团体争取 一席空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奥斯特洛夫斯基,H·(1904~1936)苏联作家。
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
1923年到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给朋友们审读时被邮局弄丢了。
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沈复(1763~?) 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
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
1931年11月11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城。1948年在成都读中学时,开始写作。
在成都《西方日报》、《新民晚报》、《青年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诗歌、短篇小说等,加入本地中学生组织的青年文艺社和麦穗文艺社。1950年在《川西日报》副刊上发表一些诗歌和短篇小说,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绍到《川西日报》副刊任编辑和见习记者。
其间与人合写中篇小说《牛角湾》。1952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同年9月调四川省文联工作,先后任创作员和《星星诗刊》编委。1954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重庆分会。
1955年在《西南文艺》上发表《寄黄河》等优秀诗篇,受到好评。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创作会议,进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
同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窗》(中国青年出版社),诗歌集《农村夜曲》(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诗集《告别火星》(作家出版社),发表组诗《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一期),作品以白杨、藤、仙人掌、梅、毒菌为赋,抒发爱憎之情,寓意颇深。
但却被错划为右派。此后,在省文联工作。
1966年5月,被迫回家乡做锯木工谋生,历十二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作。
复出后发表了不少诗作,《故园六咏》荣获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16132631979~1980年全国优秀新诗奖。现任《星星》诗刊编辑。
作家简介: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
张晓风专辑*代表作: 科幻短篇:《潘渡娜》* 散文: 《步下红毯之后》毕 璞 【简介】 毕璞,是周素珊女士使用了四十年的笔名。原籍广东中山,岭南大学中文系肄业。
卅八年来台后,曾任大华晚报及徵信新闻报(中国时报前身)家庭版主编,公论报副刊主编,妇友月刊总编辑等职,现已退休专心从事创作。 毕璞的笔龄将届五十年,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毕璞的笔路甚广,她写散文、小说、儿童故事、杂文、评论、传记,也翻译过英美的文学作品。
不过近年她已减少产量,只写散文和短篇小说。 毕璞作品产量虽多,但是她一向只为兴趣以及有所感而写,「以我笔写我心」是她的写作信条。
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含著哲理,言之有物,非一般花拳绣腿者可比。毕璞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国梦重归」、「风雨故人来」、「寂寞黄昏后」、「心灯集」、「秋夜宴」、「绿萍姊妹」、「无言歌」、「清音」、「春花与春树」、「明日又天涯」、「毕璞自选集」、「老树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39种。
她一篇早期的散文「第一次真好」,曾选入国中国文课本中。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
6. 作家的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汝南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笛福(1660-1731),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开山人,也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也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同时,他参与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并因为言论关系几次被捕.
王安石简介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 王文公。 生平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 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 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 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 (《感事》)的感情。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 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答曾子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