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雄赞歌歌词
《英雄赞歌》
演唱:张映哲
作曲:刘炽
作词:公木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英雄猛跳出战壕
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
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
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
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
勇士辉煌化金星,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关于《英雄赞歌》的几段幕后故事
《英雄赞歌》的词作者是一位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公木;曲作者是一位大作曲家刘炽。公木先生于1998年10月30日因肾功能衰竭在吉林长春辞世;刘炽先生于1998年10月23日去世。两位大师虽并非同年同月出生,但离开人世时却象约好一样,同年同月,祭日只相差了7天。
据刘尚娴回忆:当时编剧毛烽和导演为《英雄赞歌》写歌词,找到了公木先生,先把没有最后剪辑的电影毛片给他看,之后他钻进长影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就拿出了“烽烟滚滚唱英雄”。
扩展资料:
《英雄赞歌》剧情是:王成英勇牺牲之后,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并寄托自己对哥哥的思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部队首长也介入到歌曲的创作中,《英雄赞歌》在曲折中诞生。
《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如今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从它的创作集体、从这个集中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2. 英雄赞歌作文
忘不了的是那坚毅的双眸,放射出仇恨的火花,忘不了的是那钢铁般的面庞,毫不畏惧地面对危险。
让人更忘不了的是那些豪迈的壮举,舍生取义保卫祖国。一个个无名英雄、开国大将,一些些催人泪下是壮烈事迹,就像天上发光的星星,渺小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又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动力,激励我们奋发向前。
昨日,先辈们慷慨激昂地写下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今天,我们时刻怀念英勇的中国烈士;未来,人类永远会以无私奉献的英雄为榜样。啊,一个个长眠于地下的英雄呀!你们为了祖国英勇起义,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在那用鲜血染红的星星火炬旗下,树立了永远的丰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3. 英雄赞歌资料
凡熟悉《英雄赞歌》的观众,没有人会只将它当成是一首简单平常的歌曲随便一听,总是当即就会联想起那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英雄儿女》。
甚至每当《英雄赞歌》唱起,人们眼前浮现的,首先是王成紧握爆破筒和王芳在战火中引吭高歌的光辉形象。因此,与其说《英雄赞歌》是一首歌曲,还不如说它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电影音乐现象,而且还不只是《英雄儿女》因为有《英雄赞歌》才大获成功。
于今仔细回忆,从1949年至今,在数不胜数的国产电影中,真正能让观众难以忘怀的杰作,似乎都包含着一个美丽动人的音乐形象:《上甘岭》有《我的祖国》;《冰山上的来客》有《怀念战友》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洪湖赤卫队》有《洪湖水浪打浪》;《五朵金花》有《蝴蝶泉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上述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所以这些电影才能得以源远流长历久不衰。
可悉数盘点之后又发现,没有哪一部国产片比《英雄儿女》更能在音乐上做足功夫。电影里的男主角,仅开演17分钟就光荣牺牲了,其后所有情节发展,基本都是在围绕一首《英雄赞歌》的创作而展现全部情节。
当片中的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她长歌当哭,就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与寄托自己对哥哥的纪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甚至部队最高首长也介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中,之后《英雄赞歌》终于曲折诞生,于是它又被王芳从后方唱到前方,为浴血奋战的士兵唱,为祖国派来的慰问团唱,最后,整个电影在激越的《英雄赞歌》声中谢幕。
即使跟着影片情节的自然发展,观众也会信以为真地认为,“王芳”就是《英雄赞歌》的“作词、作曲”和“主唱”;以至于人们只要一听到《英雄赞歌》的音乐和旋律,脑海里首先跳出的就是“王芳”,几十年之中,她几乎完全成了这首著名歌曲的“形象代表”。以致于在《英雄赞歌》传唱整整40年之后,有人还在寻找这首歌的原唱是谁?创作者又是何人? “喧宾夺主”的刘尚娴 据不久前刘尚娴自己回忆,当年的经过是这样的:“要拍《英雄儿女》的时候,我刚从电影学院毕业,正在拍实习作话剧《北京人》。
有一天,在走廊里面迎面碰到了武兆堤导演,跟我擦肩而过,还回头看了我一眼。不一会儿老师就把我叫去了,武导演也在,大家坐在一起随便交谈,这次见面和谈话以后,中间好象又经过了一些挺复杂的什么事情,现在也记不很清楚了。
去年,我碰到了刘世龙(王成的扮演者),他问我:你知道当年怎么挑上你的吗?我说我真不知道,结果他告诉我,最先发现我的是谢晋导演。我现在想说的是什么呢?人生有许多事情其实偶然性很大。
假如在我之前找到了合适的人,也有可能会比我演得更好,只不过王芳最后还是落到了我身上。” 可真正的幕后经过,并不象刘尚娴想的那样简单。
事实上,当剧本完成之后,导演武兆堤和编剧毛烽为寻找“王芳” 四处奔波,跑了许多文艺团体,可始终都没发现最合适的人选。就在他们踏破铁鞋无觅处时,谢晋给他们带来一个喜讯。
原来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办完事正要走出大门时,突然看见一位姑娘迎面走来,谢导一下觉得她很像武兆堤和毛烽要找的“王芳”。当时因为过往仓猝,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没来得及问,遂后才有刘尚娴所说的整个经过。
幕后主唱张映哲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日报》曾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这首歌原唱者的稿件,可《英雄赞歌》的真正原唱、空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张映哲看到报纸后,却没有出头主动"认领"。因为她一向都不喜欢张扬自己,加之身体不好,患有脑血栓和心脏病,所以从来都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
就在本文发表之前,当记者四处进行电话采访时,许多人甚至包括好几位后来跟唱过《英雄赞歌》的著名歌唱家,仍然对这首歌的原唱者莫衷一是,甚至还有人肯定地说:原唱者肯定不会是张映哲! 为此,记者仔细考证了《英雄赞歌》在电影之外的真实幕后经过。 著名指挥家胡德风先生 记者首先找到了从1953年总政文工团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其中担任合唱队队长兼指挥的著名指挥家胡德风先生。
记者:《英雄赞歌》的首唱是不是张映哲? 胡德风:当年为《英雄儿女》唱这个歌,专门有一个演员挑选小组,《英雄赞歌》的词作者、曲作者都在其中,当时选了很多演员来试唱,可最后这些同志录过音以后,导演配合电影画面、整个合唱、还有乐队,再仔细一比较下来,都感觉还是张映哲同志最为理想,所以最后确定还由张映哲来演唱《英雄赞歌》。这个事情当时参与的许多歌唱家们都不知道,她们唱完就走了,而且都以为自己可能会选上。
或者说,很多人并不知道幕后一直都在选择由谁来唱。包括张映哲自己也一样,等电影放出来之后,她才知道,哇,是我唱的。
被全国几亿人整整传唱了40年的《英雄赞歌》的真正首唱者张映哲,如今因为脑血拴、心脏病、胃出血,长期住在空军总医院里。我们关于《英雄赞歌》的采访,就是在她的病房里进行的。
记者:您给我们讲讲《英雄赞歌》当时录制的情况。 张映哲:当时是团里下达任务,说有一个电影要录音,叫我去试唱,说前边已经有好多人都要录。
我那时有别的演出任务,心里没太重视,突然有一天,。
4. 英雄赞歌全部歌词
歌名:《英雄赞歌》
填词:公木
谱曲:刘炽
歌曲原唱:张映哲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 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 一道电光裂长空 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 天塌下来只手擎
两脚熊熊趟烈火 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 翻江倒海天地崩 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 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 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扩展资料:
《英雄赞歌》是出现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首歌曲。相关剧情是:王成英勇牺牲之后,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创作背景:
关于《英雄赞歌》的创作,刘炽当时留下了这样回忆:“1940年,我到内蒙古去采风,住在一个名叫王月丰的出色的民间歌手家里,每天晚上就象开音乐会,唱一晚上喝一晚上。我那时记忆力好,记谱快,每晚不停地记。
内蒙到处是歌,那些日子真让人难忘。写《英雄赞歌》时,就采用了一首内蒙古民歌《巴特尔陶陶呼》当种子,加以发展即完成了《英雄赞歌》。
《英雄赞歌》流传了几十年,如今依然没有失去它的魅力,从它的创作集体、从这个集中的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这个民族的文化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5. 英雄赞歌,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自己对长江的无限热爱与崇拜,作者对长江无比敬畏。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
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声呼叫炮声隆,倒海翻江天地崩,天地崩
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6. 英雄赞歌作文
大爱无言。
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大德无痕。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没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没有德行,也便没有了幸福与快乐”。
大责无疆。责任心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
爱心、德行、责任,集中展现了抗震救灾中英雄教师的风貌,构成了新时代师德精神的灵魂。 生命诚可贵,师德更崇高。
在汶川大地震中,在生死抉择之际,在余震不断的危难时刻,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教师,用自己血肉之躯去保护自己的学生,用鲜血浇铸师生的永恒之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把死的痛苦留给了自己。 英雄教师真正把“爱的奉献”做到了极致,把师德的伟大实践做到了极致,把教师责任心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
英雄教师用最可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爱心,用热血见证了师德的高尚,用无言的行动履行了责任力量的伟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生死瞬间,把生存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是灾区英雄教师义无反顾的选择。
英雄教师以自己的高尚抉择,演绎了人民教师舍生忘死的英勇献身精神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的英雄教师们,以英勇无畏和大爱之举,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向世人展示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英雄教师的事迹惊天动地、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谱写了人民教师的英雄赞歌。
在第2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刊发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谨向广大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间最美好、也最无私的情感。
师爱,是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高尚之爱,她不仅孕育在平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点一滴中,更彰显在生死离别的关键时刻。人的生命就其生物特性而言,常常是非常脆弱的。
在危难时刻,求生是一般人的本能和自然选择。而英雄教师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在危难的第一时间,能够做出超乎寻常、不同于一般人的选择,就在于他们在生死关头,能够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学生的生命参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