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束的读音
读音:jié shù
jié声母:j,韵母:ie;shù声母:sh,韵母:u
意思:
1、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秋收快要结束了。代表团结束了对北京的访问。
2、装束;打扮(多见于早期白话)。
详细释义:
1、处理;安排。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老亡八把这两个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
2、指文章的结尾。
魏巍 《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五:“让我们用 ** 同志青年时代的日记中的几句话,来作为本文的结束。”
3、完毕;事至最后阶段,不再继续。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三:“他的短促的一生就这样地结束了。”
扩展资料
近义词:停止
拼音:tíng zhǐ
意思:不再进行。
详细释义:
1、不再进行;不再实行。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
2、住宿。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四折:“这里粮多草广,俺二人权且在此停止。”
3、停留。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五章:“将要下到山脚, 郭祥 让部队停止下来,在山坡上观察了一会儿。”
4、停息。
浩然 《艳阳天》第九十章:“过了好大一阵儿,提意见的声音和议论的声音忽然停止了。”
2. 拼音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的拼音是:[pīn yī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扩展资料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开始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1923年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人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3. 结束的结字怎么写
结字写法:
结
读音:[jié][jiē]
部首:纟
五笔:XFKG
释义
[ jié ]
1.系(jì),绾(wǎn):~网。~绳。~扎。
2.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蝴蝶~。
3.聚,合:~晶。~识。~盟。~交。~集。~合。~党营私。
4.收束,完了(liǎo):~账。~局。~案。~果。~论。归根~底。
5.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
[ jiē ]
植物长果实:开花~果。~实。
组词
结束 结实 总结 结冰 结伴 团结 凝结 喉结 联结 结晶
4. 下字的拼音怎么写
“下”字的拼音是xià。
一、下的具体含义
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使降落:~半旗。~棋。
7.进入:~海。
8.投送:~书。
9.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谦辞:在~。~官。
11.颁布:~令。
12.攻克:攻~。
13.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14.用,投入精力:~工夫。
15.退让:争执不~。
16.做出判断:~结论。
17.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18.用在名词后边(a.表示在里面,如“心~”、“言~”;b.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19.用在动词后边(a.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b.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c.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20.少于:不~二百人。
21.动物生产:鸡~蛋。
二、下的常用词组
1.足下[zú xià] 对同辈、朋友的敬称,古时也用于对上。
2.乡下[xiāng xia] 乡里,广大农村。
3.下去[xià qù] 由高处到低处去。
4.低下[dī xià] 向前或向下弯曲(身体的一部分)。
5.下午[xià wǔ] 一天当中中午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6.下手[xià shǒu] 动手,着手。
7.水下[shuǐ xià] 水面以下。
8.下巴[xià ba] 下颌的通称。
9.下级[xià jí] 较低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