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六怎么写,我是江苏的,要快 我给高分
开头可以说
关天培是我们家乡的爱国人士,他的英雄事迹令人难以忘怀。
然后就可以写这些
这时鸦片烟流毒全国,英、美的鸦片趸船源源不断东来,鸦片走私贸易极为猖獗,关天培积极协助两广总督邓廷桢进行侦缉。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林则徐到广东后,关天培更是尽力支持和配合禁烟运动,取得了迫使义律缴出二万余箱、袋鸦片,并在虎门全数销毁的伟大胜利。在林则徐的赞助下,他又在武山上的威远炮台和镇远炮台之间新修筑起一座大炮台,名为靖远,炮洞六十八个,配炮六十位。其建筑之坚固与火力之充沛,为虎门各炮台最。当时关天培除自铸铁炮外,还在林则徐、邓廷桢的大力支持下,从澳门等地购进洋炮二百多尊,并严格训练大批招募来的水师兵勇,改革编制,将大鹏营由营改为协,拨副将驻扎那里,与香山协相呼应,又雇用一批米船、红单船、拖风船,利用有利地形与军民在海上与陆上的紧密协作,切实做到严阵以待,以迎击来犯的敌人。林则徐对关天培这些整顿防务的努力予以很高的评价,称赞他“殚精竭虑,寝食以之”。
由于关天培在广东沿海的严密布防,使英国侵略者在这个时期的挑衅与袭击都未能得逞。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义律率兵船二艘、货船三艘到九龙山口岸以索食为名,突发炮火,进行挑衅活动,遭到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率领的水师猛烈反击,狼狈逃跑。两个月以后,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义律又阻挡英国商船具结,破坏中英正常贸易,挑起穿鼻之战,这次战斗可说是揭开了中英鸦片战争的序幕,实际上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开始。在这次战斗中,关天培亲临督阵,虽手背受伤,仍奋不顾身,执刀屹立,督令弁兵,对准英舰连轰数炮,使它遭到重创,仓皇遁去。此后十天内,英舰又接连向官涌守军发动六次进攻,结果都被增城营参将陈连升等所率领的守军所击退,获得全胜。战斗结束后,关天培得到清政府的嘉奖,在道光帝的上谕里写道:“此次攻击夷船,提督关天培奋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赏给‘法福灵阿巴图鲁’名号”,并下令“交部从优议叙,以示奖励”。
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督率水师,坚守阵地,并积极组织渔船、蟹艇,利用各种机会袭击侵略军。道光二十年十一月(1840年12月),琦善以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的身份抵达广州,一反林则徐之所为,遣散兵勇,尽撤海防,将关天培数年来辛苦经营的虎门三道防线并木排铁链全数加以毁弃。关天培为此感到十分痛心,一再要求琦善采取抵抗的积极措施,都遭到拒绝。这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袭击并攻占大角、沙角炮台,副将陈连升壮烈牺牲,虎门形势十分危急。当时,关天培与总兵李廷钰各只有弱兵数百,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请琦善派兵支援,琦善仅遣兵二百进行敷衍。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军大举进攻虎门诸炮台,而守军才几百人,关天培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决心死守阵地,将自己的财物全部分赠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与游击麦廷章等昼夜督战。敌军在占横档、永安等炮台后,集中兵力进攻靖远和威远炮台,关天培亲燃大炮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七时,与敌激战达十小时之久。敌人自炮台背后进攻,关天培身被数十创,犹持刀拼杀,最后英勇牺牲,游击麦廷章及所部战士数十人也都壮烈捐躯。
关天培在牺牲前特地委派家丁将他的广东水师提督官印送走。他早已作为国捐躯的准备,开战前给家人寄去一个匣子,内放几枚牙齿和几套旧衣服,表示自己必死的决心。他的尸体由家丁在乱尸中找到,身体的一半已被炮火全烧焦了。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数百人缟衣迎送,旁观者或痛哭失声”。
这些可以选一部分写
结尾
关天培是我家乡的人,我真是为之自豪 。. 之类的
希望能给你帮助
2.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六的作文怎么写
2001年11月29日隆重、肃穆的一幕,深深地记在许多南京人的心中。
这空前的悼念,为的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他的名字叫周光裕,今年57岁。 一 他是为了维护城市的安宁,见义勇为而英勇献身的。
那是2001年11月12日,17:40。 借着夜幕掩护,几个在火车站对面临近玄武湖的广场上闲逛的幽灵突然抢夺一过路妇女的包,向东狂奔。
顿时,夜空中响起凄厉的惊呼:“有人抢钱啦,抓小偷啊!” 喊声惊动了正骑车路过的周光裕。他抬头看见狂奔的劫匪,便不顾一切地骑车猛追。
追出一百多米后,他追上了两个劫匪。只见周光裕车头一别,大喝一声:“你们是干什么的?把东西放下来!”劫匪一愣,掉头又跑。
周光裕放下自行车,猛追了十多米,一把抓住了落在后面的劫匪魏祥和。 听见同伙被抓后的哀鸣,跑在前面的劫匪宋全月拿着一把尖刀冲了过来,对着周光裕的大腿就是一刀。
顿时,鲜血浸红了裤腿。 好一个周光裕,他中刀后仍死死抓住魏祥和的头发,赤手空拳地和两名歹徒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搏斗中,凶残的宋全月再次举起了带血的尖刀,一下、两下……鲜血从周光裕的臀部、后背、颈部、前胸流了出来。 但周光裕仍不松手。
宋全月对着周光裕的锁骨下又是一刀。刀刃刺穿了周光裕的肺部。
周光裕倒在了血泊中。 事后人们发现,周光裕身中6刀仍然坚持和歹徒搏斗,直到肺部中了那致命的一刀。
二 周光裕,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用鲜血维护了城市的安宁。 了解周光裕的人都说,对他勇斗歹徒的行为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当年他在农村插队时,就因制止偷瓜而遭到过殴打。
后来,队里看中了他那多管闲事的性格,让他去看果园,结果惹得当地一些屡占果园便宜的人要揍他。 1976年,周光裕返城,起先被安排在南京钨钼材料厂当保管员。
时间不长,他就因为坚持原则,制止一起偷拿厂里原材料事件而遭到殴打。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地当好保管员。
见着危险往上冲已成为老周的习惯。当年,钨钼材料厂曾发生氨气罐的输气管爆裂事件,就在大家被氨气熏得头昏眼花直流泪的时候,是周光裕连防护罩也没戴就冲上去,关掉了阀门,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周光裕:在是非面前他从不含糊;在危急时刻,他从不躲避。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歹徒的尖刀下那样大义凛然。
三 但周光裕从来就不是引人注目的英雄。 1961年,16岁的周光裕插队来到南京老山林场。
林场15年,他做过送奶工、养过牛、当过果园守园人以及拖拉机手和厨师; 1976年,周光裕返城进了南京钨钼材料厂,先后在车间、食堂、护厂队工作,最大的“官衔”是食堂司务长和护厂队班长。 1996年,企业不景气,50岁的周光裕下岗了。
他卖过肉,卖过水果,给一家商场当过安装工,还看过浴室,当过车辆管理员、送货员…… 观其一生,周光裕没有值得炫耀的头衔,但在他干过的二十多个岗位上,所有与他共过事的人都说,他是个爱岗敬业的好同事、好员工。 周光裕牺牲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民营企业“金鼎成”当送货员。
在他牺牲后短短的一个多星期,公司员工就自发捐款3.58万元。原因还是他一贯的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
甚至当年和他一起摆摊的人,也念着他的好:全菜场就他有台绞肉机,从来都是拿出来给大伙无偿使用,也不怕同行戗他的行。 可他的要求从来就是最低。
收入低,医疗、补助难是下岗工人常见的头痛事,可周光裕从来没有向什么人伸过手。 钨钼材料厂的王国民厂长告诉我们,周光裕下岗后,每月收入才一两百块钱,但他从来不到厂里喊困难。
即使来厂里一趟,也是帮厂里脱困出主意。 太平门社区委员会的老主任伍士梅一直想帮周光裕家办“最低保障”,只要符合条件的老周写个申请就行。
周光裕总是说:“再说。”至今没有下文。
当然,他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就是盼着过几年,他和妻子能够办退休,每月能拿600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儿女毕业了,家境就会好起来,那时就能抽几块钱一盒的红“南京”,买电动车了,也可以带妻子王福琴坐汽车看南京城的变化了…… 这就是周光裕平凡,甚至有些平淡的人生。可是,不正是像老周这样平凡的人,用他们那并不宽厚的肩膀,默默支撑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也包括维护着我们社会的安宁吗? 也许,这就是南京人在用前所未有的规模悼念周光裕的原因。
就在记者即将搁笔的时候传来消息,江苏省政府根据周光裕英勇献身的事迹,决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南京市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向周光裕学习。南京市总工会也决定要为周光裕在雨花台功德园建一个表现他与歹徒英勇斗争形象的雕塑。
南京人要让老周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六写家乡的名人(我是江苏张家港的),怎么
刘半农(1891——1934),名复,字寿彭,1891年生于张家港市南沙镇(原属江阴),因为文才出众,受到鲁迅先生的赏识和器重,被邀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
在这期间,他积极提倡新文化运动,并努力从事新诗的创作实践。在宣传文化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的斗争中,他冲锋陷阵,写了不少文章,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我之文学改良观》、《复王敬轩书》等;在新诗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他也有出色的贡献,写了文艺论著《诗与小说精神上之革新》,创作了新诗《相隔一层纸》、《学徒苦》、《铁匠》、《敲冰》等。
当时的刘半农,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忆刘半农君》)。 刘半农的主要著作,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杂文集《半农杂文》;翻译作品《法国短篇小说》、《茶花女》;学术著作《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
1958年,为纪念刘半农,人民文学出版社曾出版了《刘半农诗选》。 张家港历史名人---张光斗 1912年5月生,张家港市鹿苑镇人。
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水利水电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5年由清华大学公费留美。1936年获加州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
1937年获哈佛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攻读博士。1937-1943年历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龙溪河水电工程处设计课长和襄渡河水电工程处主任。
1943-1945年在美国坦河流域局和垦务局任工程师。1945-1949年任资源委员会全国水电工程总处设计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49年起历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曾兼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水电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水电部水利水电研究院院长,**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黄河和长江两水利委员会技术顾问,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电工程学会顾问。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技术科学部副主任。
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1980年当选为墨西哥国家工程院国外院士,是美国加州大学国际哈斯奖获得者。
先后负责修建我国第一批自建水电站,负责设计密云水库和渔子溪水电站,参加人民胜利渠、荆江分洪、丹江口工程、三门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二滩水电站、小浪底工程和三峡工程等的设计,帮助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在国内首创水工结构模型试验,提出腹拱坝新坝型,长期从事拱坝坝肩岩体稳定研究和大型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研究。
著有《水工建筑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论文集。曾先后获中国院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他参加的葛洲坝工程设计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刘天华(1895——1932),系刘半农之胞弟,排行第二,字寿椿。
1895年生于张家港市南沙镇马桥村殷家埭(原属江阴),自幼便具有丰富的音乐细胞,对音乐特别喜爱。由于父母早亡,家境贫困,他连中学都未能毕业,即于1911年去上海开明剧社从事音乐工作。
岂料天公无眼,不能成人之美,在到北京天桥搜集锣鼓经时,刘天华不幸染上猩红热,猝然离开了人世,终年仅38岁。一颗音坛的巨星过早地陨落了,这是我国音乐事业的一个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
钱人元 钱人元,1917年9月19日生在张家港市乘航镇的一个中国旧式文人家庭。1931年毕业于常熟孝友中学初中部,193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43年在美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进修兼学物理学和数学。
曾任西南联大教员,厦门大学教授级讲席,浙江大学副教授,中科院物理化学所研究员,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以及IUPAC高分子部第二委员会委员、太平洋高分子联合会理事,IUPAGWPIV2-1一I东亚会议主席。现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高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名誉学术委员。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90年代致力于高分子凝聚态的几个基本物理问题的研究,被国家任命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著有《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有机晶体中的电子过程》等。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国家发明奖及求是基金会求是奖等。
曹楚南 曹楚南,1930年8月生,张家港市合兴镇人。少年时代在常熟乡下私塾求学,初高中阶段在当时常熟梁丰中学就读。
195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中科院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在我国率先采用微区电子的衍射相分析技术,在国际上首创喷凡氦气处理技术,提高叶片蠕变疲劳强度,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进步科技奖。
开拓腐蚀疲劳电化学研究新领域,将化学断裂纹等新概念应用于海洋及石油工程,此项成果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发表论文60多篇,代表作有《腐蚀电化学原理》等 童秉纲,1927年9月生。
张家港市杨舍镇人。195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195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专业研完生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哈尔滨。
4.苏教版6年级上册习作6怎么写
我的家乡宜兴的名人们:
你们好!
很高兴能给你们写信。今天,我提起手中的笔,抒发自己内心长久以来的名人情怀,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感受到一个小学生对你们的崇敬与热爱。
我的家乡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锦绣江南鱼米之乡,太湖西岸的历史名城。当代宜兴,更是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教授之乡”的美誉蜚声海内外。也就是这片土地,造就了你们博大的胸怀、执着的追求、伟大的造诣和至高的境界。
徐悲鸿,你是对中国美术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绘画大师。
你出身贫寒,却成绩斐然;你悄然离去,却把永恒的思念留给了中国画坛。你一生坚韧不拔的奋斗经历注定你必将成为一颗闪耀的明星。你走了,也许忙碌的世界不会因你而停止转动,也许蔚蓝的星球不会因你而黯然失色,但我们却一直在盼望——盼望你归来!盼望你继续用神奇的画笔画出享誉全球的作品。
看,你无与伦比的高超画技已成为世人崇尚的典范。
潘汉年,你刚正坚毅,是为革命事业宁死不屈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身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冀文化总同盟”的党组书记,你不平凡的正气决定了你不平凡的一生。令人遗憾的是你在1955年因“内奸”问题被逮捕判刑,最后含冤病逝。值得庆幸的是1982年{中**}中央亲自为您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尽管你的命运如此坎坷不幸,可是你为实现新中国兢兢业业地奋斗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你是我们宜兴人的骄傲。
看,你的凛然正气已被共和国的史册所记载。
尹瘦石,你是一位深具爱国主义思想的著名书画艺术家。
你有高风亮节。凭你的书画才能,若用来实行金钱买卖,那么名利财富将是唾手可得。可你没有那么做,因为你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党的文艺事业,死后把自己毕生创作的代表作及收藏的历代书画、艺术珍品无偿地捐献给了家乡。毛{主**}为你的画展题过字,周{恩**}热忱地帮助过你;你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用自己的画笔鼓舞了一批又一批抗敌斗争中的战士们。
看,你的才华,你的品德已成为人们心中永不老去的灵魂。
朱邦芬,你是一位享誉中外的世界级物理学家。
当我们遥望星空,会发现有一颗小行星闪耀着物理的光芒,那就是朱邦芬星;当我们远眺大地,会发现有一位大师,使物理学在21世纪仍焕发着不朽的青春,那就是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朱邦芬。你投身于所爱的物理事业,确立了被国际赞誉的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理论——“黄朱模型”;你赤子心诚、热爱祖国;你严谨求实、追求真理;你提携后进,为中国物理学的再次崛起鞠躬尽瘁。
看,你孜孜以求、不倦探索的杰出表现,已成为我们宜兴人的光荣和骄傲。
……
你们,不论是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宜兴人,都以卓越的精神描绘了这方热土,抒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面对你们,我仿佛面对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你们的高风亮节,你们的卓越成就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远去,你们是滋润我们新一代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永远渗透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言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要像你们一样,长大后为家乡、为国家作贡献,这也是我们怀念你们的一种方式。
祝你们永远是宜兴人的骄傲,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5.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6 介绍家乡的名人我的家乡是江苏昆山,我
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家族风波 当崇祯末年,炎武嗣祖绍芾及兄长顾缃(字遐篆)先后去世,又逢吴中大旱,“一时丧荒赋徭猖集”(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炎武无奈,曾将祖产田800亩贱价典给昆山豪族叶方恒(字嵋初);其时,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争夺遗产,又挑起家难,他们还与本来就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内外勾结,炎武在昆山千墩的故唐和在常熟语濂径的住所曾几次被这伙人洗劫及纵火焚烧.到顺治七年(1650),叶方恒又企图加害顾炎武,炎武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诗集》二,《流转》),离开昆山出走,更名为商人蒋山佣.此后五年中,他都在吴、会之间奔波往来.尽管遁迹商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在《流转》诗中写道:“……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累拒仕清 顺治十四年(1657)元旦,炎武晋谒孝陵.7年之间,炎武共六谒孝陵,以寄故国之思,然后返昆山,将家产尽行变卖,从此掉首故乡,一去不归.是年炎武45岁.顺治十六年(1659),至山海关,凭吊古战场,此后20多年间,炎武孑然一身,游踪不定,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康熙七年(1668),又因莱州黄培诗案入狱,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康熙十年(1671),游京师,住在外甥徐干学家中,熊赐履设宴款待炎武,邀修《明史》,炎武拒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之推逃,则为屈原之死矣!”. 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顾炎武三度致书叶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坚拒推荐,又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康熙十八(1679)清廷开明史馆,顾炎武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回拒熊赐履.康熙十九年(1680),顾炎武夫人死于昆山,他在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云“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初四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丑刻卒,享年七十.行己有耻 所谓“行己有耻”,即是要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顾炎武把“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等处世待人之道都看成是属于“行己有耻”的范围.有鉴于明末清初有些学人和士大夫寡廉鲜耻、趋炎附势而丧失民族气节,他把“博学于文”与“行己有耻”结合起来,强调二者的关系.他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文集》卷三)因此,他认为只有懂得羞恶廉耻而注重实学的人,才真正符合“圣人之道”.否则,就远离了“圣人之道”.所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既是顾炎武的为学宗旨和立身处世的为人之道,也是他崇实致用学风的出发点. 此外,顾炎武“博学于文”的为学宗旨的一大特色,是他不仅强调读书,而且提倡走出书斋、到社会中去考察.他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犹当博学审问.……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文集》卷四)他提倡读书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提出和运用,开创了清初实学的新风. 古韵研究 顾炎武把古韵分为10部,其中有4部成为定论,即歌部、阳部、耕部、蒸部.其余几部也都初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都是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加细加详.顾炎武在音韵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用离析“唐韵”(实际是《广韵》)的方法研究古韵.宋人也曾研究古韵,但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一个整体,没有想到把它们拆开,因此,尽管把韵部定得很宽,仍然不免出韵.另一个极端是遇字逐个解决,没有注意到语音的系统性.顾炎武则把某些韵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重新与其他的韵部合并.这样有分有合,既照顾了语音的系统性,又照顾了语音的历史发展.他首先废弃平水韵,回到“唐韵”.比如把尤韵一部分字如“丘”、“谋”归入“之咍”部,这就是“离析唐韵”,回到古韵.再比如把支、麻、庚三韵各分为二,屋韵分为三,令它们归入不同的古韵部,充分体现了古今语音系统的差别.他的这种离析工作,直到今天大家还公。
6.六年级上册苏教版的习作6怎么写
新闻单位的车辆在前缓缓开道,沿途的交警立正敬礼,而更多的人早已等候在殡仪馆,来为他送行。
2001年11月29日隆重、肃穆的一幕,深深地记在许多南京人的心中。 这空前的悼念,为的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他的名字叫周光裕,今年57岁。
一 他是为了维护城市的安宁,见义勇为而英勇献身的。 那是2001年11月12日,17:40。
借着夜幕掩护,几个在火车站对面临近玄武湖的广场上闲逛的幽灵突然抢夺一过路妇女的包,向东狂奔。顿时,夜空中响起凄厉的惊呼:“有人抢钱啦,抓小偷啊!” 喊声惊动了正骑车路过的周光裕。
他抬头看见狂奔的劫匪,便不顾一切地骑车猛追。追出一百多米后,他追上了两个劫匪。
只见周光裕车头一别,大喝一声:“你们是干什么的?把东西放下来!”劫匪一愣,掉头又跑。 周光裕放下自行车,猛追了十多米,一把抓住了落在后面的劫匪魏祥和。
听见同伙被抓后的哀鸣,跑在前面的劫匪宋全月拿着一把尖刀冲了过来,对着周光裕的大腿就是一刀。顿时,鲜血浸红了裤腿。
好一个周光裕,他中刀后仍死死抓住魏祥和的头发,赤手空拳地和两名歹徒进行着殊死的搏斗。搏斗中,凶残的宋全月再次举起了带血的尖刀,一下、两下……鲜血从周光裕的臀部、后背、颈部、前胸流了出来。
但周光裕仍不松手。 宋全月对着周光裕的锁骨下又是一刀。
刀刃刺穿了周光裕的肺部。周光裕倒在了血泊中。
事后人们发现,周光裕身中6刀仍然坚持和歹徒搏斗,直到肺部中了那致命的一刀。 二 周光裕,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用鲜血维护了城市的安宁。
了解周光裕的人都说,对他勇斗歹徒的行为一点都不感到奇怪,因为,当年他在农村插队时,就因制止偷瓜而遭到过殴打。 后来,队里看中了他那多管闲事的性格,让他去看果园,结果惹得当地一些屡占果园便宜的人要揍他。
1976年,周光裕返城,起先被安排在南京钨钼材料厂当保管员。时间不长,他就因为坚持原则,制止一起偷拿厂里原材料事件而遭到殴打。
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但他始终无怨无悔、尽职尽责地当好保管员。 见着危险往上冲已成为老周的习惯。
当年,钨钼材料厂曾发生氨气罐的输气管爆裂事件,就在大家被氨气熏得头昏眼花直流泪的时候,是周光裕连防护罩也没戴就冲上去,关掉了阀门,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周光裕:在是非面前他从不含糊;在危急时刻,他从不躲避。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歹徒的尖刀下那样大义凛然。 三 但周光裕从来就不是引人注目的英雄。
1961年,16岁的周光裕插队来到南京老山林场。林场15年,他做过送奶工、养过牛、当过果园守园人以及拖拉机手和厨师; 1976年,周光裕返城进了南京钨钼材料厂,先后在车间、食堂、护厂队工作,最大的“官衔”是食堂司务长和护厂队班长。
1996年,企业不景气,50岁的周光裕下岗了。他卖过肉,卖过水果,给一家商场当过安装工,还看过浴室,当过车辆管理员、送货员…… 观其一生,周光裕没有值得炫耀的头衔,但在他干过的二十多个岗位上,所有与他共过事的人都说,他是个爱岗敬业的好同事、好员工。
周光裕牺牲前的最后一个岗位是在民营企业“金鼎成”当送货员。在他牺牲后短短的一个多星期,公司员工就自发捐款3.58万元。
原因还是他一贯的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 甚至当年和他一起摆摊的人,也念着他的好:全菜场就他有台绞肉机,从来都是拿出来给大伙无偿使用,也不怕同行戗他的行。
可他的要求从来就是最低。 收入低,医疗、补助难是下岗工人常见的头痛事,可周光裕从来没有向什么人伸过手。
钨钼材料厂的王国民厂长告诉我们,周光裕下岗后,每月收入才一两百块钱,但他从来不到厂里喊困难。即使来厂里一趟,也是帮厂里脱困出主意。
太平门社区委员会的老主任伍士梅一直想帮周光裕家办“最低保障”,只要符合条件的老周写个申请就行。周光裕总是说:“再说。”
至今没有下文。 当然,他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就是盼着过几年,他和妻子能够办退休,每月能拿600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儿女毕业了,家境就会好起来,那时就能抽几块钱一盒的红“南京”,买电动车了,也可以带妻子王福琴坐汽车看南京城的变化了…… 这就是周光裕平凡,甚至有些平淡的人生。
可是,不正是像老周这样平凡的人,用他们那并不宽厚的肩膀,默默支撑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也包括维护着我们社会的安宁吗? 也许,这就是南京人在用前所未有的规模悼念周光裕的原因。 就在记者即将搁笔的时候传来消息,江苏省政府根据周光裕英勇献身的事迹,决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南京市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向周光裕学习。
南京市总工会也决定要为周光裕在雨花台功德园建一个表现他与歹徒英勇斗争形象的雕塑。 南京人要让老周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改改吧~。
7.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六怎么写
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的有趣的课文和一幅幅精彩的图画,我们还能看见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
而当我学了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之后,我对霍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霍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是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巨匠,一个挑战命运的勇士。
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在他不幸患上卢伽雷氏症后,就永远的被禁锢在了轮椅上。
坐在轮椅上的霍金还有一些生活趣事呢。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时,被小汽车撞倒,右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还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物理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可是他就是面对如此境况,还是露出了他招牌微笑。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
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一个人,因为在他身体已经完全无法移动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3根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自己也在大厅里不停地转动着轮椅,那个身影真是一大奇景。
有一次,他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着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指头。 正是这位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的,但却依旧是那么活泼好动的科学巨人写的《时间简史》等书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意志的坚强几乎能和他的残疾的程度能成为正比。我也要好好向他学习这种精神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六怎么写常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