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民融合企业的定义是什么
军民融合企业,一方面是提供军品,另一方面是提供民品,战争来临时,民品全部转化为军工厂,平时也是人民需要的产品。例如,迷彩服装制造商,其中大部分为军队提供服装,也可以满足人们的时尚潮流,并出口给人们。军
民融合是国防建设通过积极的战略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有机结合,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在基础设施、配电、资源利用、系统管理、实践推广、安全监测等过程中,军民双方将通过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和成果的优化配置。IAL资源、系统、标准和条件。
军民融合就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扩展资料:
军民融合变革对策有以下三点:
以政府为先导
中国政府在军民融合中扮演两种角色,一是直接干预军工企业的并购活动,参与有关军工企业改革、并购的重大决策;二是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法律、经济等间接的方式影响军工企业。
从欧洲与美国来看,政府充分发挥“管理者”进行宏观调控的作用,在国防工业购并中采取发动、鼓励等间接手段,促进军民融合发展。而俄罗斯在军转民中,由于政府未担当起宏观调控人的角色,使得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企业间不必要的竞争。
这就要求我国政府把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对军工企业的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 进行长远规划,对“军转民”实施政策引导,使军工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
以法律法规为保障
军民融合需要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 系,规范军民融合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制定 “军转民”法规,以保障军转民的顺利实施。从法律制度来讲,中国的军民融合工作才刚刚起步,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推进,使其逐步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
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为核心
一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对中国现有的国防机构进行改组,或扩大国防科研项目的申报范围,使民用科研机构参与到国防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来;二是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民两个领域的双向技术交流,实现军民双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军民融合
2.为什么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决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是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军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军民共建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国防建设往往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组织能力,需要集中国家最精锐的科研和生产力量。在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军民脱离,资源过分向军用倾斜而忽略一般社会需求,导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头重脚轻,最终经济无力支撑过分强大的国防而垮台。另一方面,如果强大的经济力量无法形成必要的国防实力,也会影响国家安全,影响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国防和军事方面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也与还没有形成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全的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密切相关。
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是我军长期的光荣传统,是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科技水平要求的提高,人民战争思想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来的不懈探索,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这些论述不仅指明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且拓展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路和范围,提出了统筹协调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新的改革发展要求。
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紧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深度融合。要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军费规模,不仅要“民拥军”,还要“军拥民”,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提高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改革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机制,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军工产业升级,为铸造强军“利器”提供物质技术支撑。改革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政策制度,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效益。拓展军队保障社会化范围和领域,减轻军队“办社会”负担,同时发挥社会化保障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桥梁,要深化国防教育改革,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优化后备力量规模、结构、布局,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等法规制度,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潜力。深化民兵预备役体制改革。调整理顺边海空防管理体制机制,提高边海空防建设水平和综合管控能力。
3.军民融合发展委有什么作用
80年代的时候提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要协调发展,后来我们又提出军民融合,但是因为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政策方面的问题,使抄我们整个军民融合它推进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往下深入。
比如说有思想观念跟不上的问题,有顶层统筹统不够的问题,有融合袭领域范围相对较窄、融合质量效益不太高这些问题。这次改革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深化军民融合,尤其是从体制机制上来确保军民融合。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要在“全要素、多领域、bai高效益”上做文章。一个就是要坚持全要素融合,就是要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du、服务等要素,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
二就是要坚持多领域的融合,就是要由主要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向多元经济成分延伸zhi,由经济、科技、教育这些行业向全社会覆盖,由传统安全领域向新兴安全领域拓展。第三就是要坚持高效益的这种融合,坚持国家主导、市场运作,改变过去那种单纯靠行政手段推进工作的习惯做法,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dao励多元力量、优质资源,服务国家建设、国防建设。
4.为何要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在战略定位上,强调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国防实力。
在总体要求上,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要突出问题导向,抓好顶层设计,统筹增量存量.
在实现途径上,指出要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要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战略规划、法治保障,要着眼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
军民鱼水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表达对军人的敬意!
5.军民融合发展委有什么作用
军民融合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为民营企业带来三重利好:一是民企可发挥技术优势或资金优势在不同层面(项目、课题、子课题、外协任务)上介入军民融合项目申报和实施,直接获取资金支持;二是发挥成本与效率优势,在军民融合产品的业务化生产、社会化应用、产业化发展、国际化推广等方面将民企灵活高效的机制引入军民融合机制建设,通过市场手段在军民融合的投资中获利;三是透过军民融合项目及发展情况,预测产业发展趋势、洞察国家支持方向,为企业发展确定最有利的占位和新方向。
专业解读军民融合产业政策、及时推送军民融合产业新闻、独家报道军民融合明星企业。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军民融合的意义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