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是江南好风景下一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 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 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 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31383963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2.“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句是:
江南春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作者:杜甫,公元755年,在唐朝广大的疆土里,渔阳只是很小的一个村镇,在如今天津的蓟县附近,距离著名的盘山很近.但是身具胡人和突厥血统的安禄山却在大唐的眼皮底下屯兵15万,这15万兵马“以一日六十里的行军速率南下取洛阳”(黄仁宇语),转瞬之间就席卷了唐朝的半壁江山.这一场内战一打就是七年,在战争中,人民流离失所,山河日遭蹂躏,玄宗失去了宠爱的贵妃,杜甫则尽力向南去,顺水漂流到湖南潭州.许是那天杜甫独自在人烟稀落的石板路上散步,许是正在为自己的茅屋寻找加固的绳索,许是正去当一件旧衣服粜米做饭,欣然望见久违的炊烟.总之正是在这里,杜甫突然看见了李龟年,一个乞者,一个盲流,一个名闻大内的音乐家.很多时候语言的描写非常乏力,山河破碎风飘絮的一个时代,很久没有谋面的一个旧友,异地的巷子里,阳光很慵懒,麻雀很惆怅,杜甫很悲伤.写下这首《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正是江南好风景的后一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
全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释义:
过去在岐王府中经常和你见面,多次在崔九堂前听你唱歌。现在正是江南景色美好的时候,落花时节又和你相逢。
简析: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而此次相遇是在安史之乱后,几十年过去,二人都已近暮年。诗人回忆起在岐王、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联想当前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诗中抚今怀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诗人用反衬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对国事凋零和人生颠沛的感叹。语言平易,含意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4.正是江南好风景,下一句是什么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5.正是江南好风景,下一句
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
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
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
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
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
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6.古诗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句是什么
一、“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关于此诗: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全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关于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7.正是江南好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是什么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copy篇。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2113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离乱,年华盛衰,人情5261聚散,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4102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江南春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1653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8.“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是中的“君”是指什么
当然是李龟年了。
杜甫初逢李龟年之时,正值唐玄宗开元年间极盛之时。据记载,乐工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才学出众。
彭年善舞,鹤年、龟年善歌。龟年特承顾遇,于东都洛阳大起第宅。
安史之乱(755年-763年)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湖南时于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与李龟年相遇, 写了《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即李范。
《旧唐书》:“惠文太子范,睿宗第四子也。……范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
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岐王宅在东都洛阳尚善坊。
杜甫年少时常在该处见到李龟年。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