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什么
“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一城山色半城蒲”。
作者:刘凤诰,出自《咏大明湖》。
全诗:
济南好,潇洒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蒲。
这句话也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的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扩展资料:
刘凤浩(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
“四面荷花”是指作者一进入大明湖,映入眼帘的全都是荷花,顿时令人眼花缭乱,同时伴随着还有荷花淡淡的清香。作者顺着大明湖走了一段时间,面前出现一片柳树,正所谓“万花丛中一点绿”,更是让作者眼前一亮,心情不禁大好。
2.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一句是什(⊙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这是山东济南大明湖铁公祠(祀明人铁铉)的楹联,作者不详。一说是刘凤诰的对联。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下一句是什么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红。
出自:刘凤诰《咏大明湖》
[原文]: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附:
“江西才子”刘凤诰
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幅楹联将济南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这幅楹联的作者就是被誉为“江西才子”的刘凤诰。
4."四面荷花三面柳"的下句是什么
下一句:一城山色半城湖。
原文:济南好,潇洒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出处:“江西才子”刘凤诰《咏大明湖》。
翻译:济南的风景好,在大明湖上悠闲的走着。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扩展资料
作品来源: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在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大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幅楹联将济南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作者简介:刘凤浩(1761年-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观泉村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进士胡长龄榜第三人(文探花)。乾隆称刘凤诰为“江西大器”,更多的人称他为“江西才子”。
5.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一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是一副赞美济南大明湖的对联,作者是刘凤诰,清代人。
刘风诰(1761—183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人,从小就才名远播,被誉为“江西大器”。他擅长对联,有“对联探花”之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举,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其一生功绩“以文报国”,《五代史记注》是他的杰出著作,是我国史学方面研究的一个巨大成果。
山东济南的大明湖,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荷莲,故曾名“莲子湖”。清嘉庆九年,时任山东提督学政的刘凤诰在大明湖小沧浪园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宴饮,兴致勃然,刘风诰即景赋成一幅对联盛赞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写。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这幅对联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人们的推崇与喜爱,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