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螳臂当车()《论语》《论语》中,螳臂当车的下一句是什么
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螳臂当车 螳臂为螳螂的前腿.《庄子·人世间》:“汝不知夫螳鳞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意思是螳辫举起臂膀抵挡车轮,不知道它力不胜任啊.后来就用“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螳螂属螳螂目.世界已知有15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我国已知约100种.为陆生不完全变态类捕食性昆虫.由于螳螂的前足构造特殊,故有不少有关的描述.因常举前足,形成挡道之势,故有当郎、当轮等名.又因步行时以中、后足着地,昂首慢行,与马相似,遂有“天马”之称.李时珍曰:“螳螂骧首奋臂,修颈大腹,二手四足,善缘而捷,以须代鼻,喜食人发”.又因其举起前足状如祈祷,因而有人迷信螳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有人说它这样举足昂首像是在“乞讨”食物.螳臂虽不能当车,但它那粗壮并带有利齿的前臂和灵敏的动炸,不但能捕住蝉,就是能飞善蹦的大蝗虫也难逃它的攻击.。
2.螳臂当车歇后语
螳臂当车 —— 不自量。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扩展资料: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3.螳臂当车造句
1、他这种螳臂当车的作法十分不智。
2、看他螳臂当车,力抗恶势力,我真的由衷佩服。
3、你别笑我螳臂当车,要知成大事总得有人牺牲。
4、你这么瘦小,想要对抗他,简直就是螳臂当车。
5、这场比赛,地主队有点像螳臂当车一样,稳输的!
6、妄想以一人之力扭转局势,简直就是螳臂当车嘛!
7、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就算是螳臂当车,我也要抗议!
8、任何人企图阻碍改革的脚步,都将只是螳臂当车,毫无作用。
9、他们这种小公司也敢来与我们竞争,无异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10、这已是时势所趋,我们弱小的反对力量无异是螳臂当车,起不了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