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楼上》是鲁迅描写辛亥革命时期的小说,收录在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吕纬甫这个形象的刻画及探讨分析,展现了当时社会上新型知识分子的心态以及形象。创作年代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酒楼上》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写照。吕纬甫是《在酒楼上》的主人公,这是一个曾有过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热情,现在却变得意志消沉的文人。这篇文章也被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先生誉为最具有鲁迅色彩的文章。
《在酒楼上》的主题: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反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以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寻。《彷徨》扉页上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题辞,这篇小说的题旨正与这样的题辞相互应。
以下是《彷徨》的认识意义:
1.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落潮的时代烙印。
2.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3. 反映了实际生活中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4.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鲁迅的小说《在酒楼上》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