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劳动技术素质。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素质,包括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内容: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教育。
其智力素质主要包括:
1.知识素质。我国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公民,对于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必须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积极动手,动脑思维,形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质。
2.技能素质。为了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无论对个人的生活还是对国家的贡献,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素质。学生通过学习解决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样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自身的技能素质。
3.能力素质。数学能力是智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是由运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数学思考方法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成的,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人的素质水平的高低,除与知识水平相关外,还与它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
非智力素质主要包括:
1.情感素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师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学情感素质。数学的情感素质包括学习数学的态度,兴趣,不怕困难攻克数学疑难问题的顽强学习意志,勇于进娶敢于竞争的学习精神。
2.思想素质。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注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发展等观点,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