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释义: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
2.出处:《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3.荀子(约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显著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谁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