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梗概文怎么写
就是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当你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能用简练的语言把它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学写梗概,能帮助学习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怎样才能掌握住写梗概的要领,提高概括能力①认真阅读,把握原文的内容.②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知道每一部分写了什么,确定重点内容.③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重点可从方法上引导.比如说可把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概括成叙述性的话;可将动作描写进行筛选后,概括成简明的叙述性语言,学会分析、归纳与概括,为写原文的“梗概”做好准备工作.④把各部分主要内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中心提问法来写文章的“梗概”.具体做法如下:先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再用简练的语言回答这些问题,接着把上面回答问题的各部分内容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总之,写文章的梗概要尊重原文,不能改变原文的意思.。
2. 故事梗概怎么写
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要想让读者在短时间里对它有所了解,就必须写好文章的梗概.虽说梗概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写好一则梗概还是要讲究技巧的.今天就给你说说写好梗概的“四步走”.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相信你通过以上四步就能写成一篇梗概,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3. 【读书故事怎么写就是自己爱书的故事】
就是写你读书是发生的小故事 例文: 我的读书故事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一碰到新书,就会津津有味地读个没完.幼儿园时读插图书,学会了拼读后,我就读注音故事.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故事集里面的故事一个也不放过.到了十岁时,我就开始读名著了.我的书架上也摆满了中外名著,除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外还有《冰心作品选》《朱自清散文集》《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记得有一次,妈妈单位发了200元书券,我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我又可以读许多新书了.妈妈塞给我100元书券,我迫不及待赶往新华书店,可已经晚了,我梦寐以求的《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已经被销售一空,我懊恼地回到了家,整天耷拉着脑袋.妈妈的一句亲切的问候,终于让我那忧伤的堤坝决口了,我放声大哭,眼泪喷涌而出:“《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那本书已经卖完了,我以后再也读不到了!”妈妈则在一旁笑嘻嘻地说:“原来为这哭鼻子呢,别哭了,妈妈给你搞定!”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包裹,妈妈把包裹搁在我面前,一脸轻松地说:“打开看看.”啊!竟然是《感动小学生的一百个母亲》!妈妈真是说话算话,立竿见影!我张开双臂和妈妈拥在一起.随即,我就捧起书本,甜甜地读了起来. 读书是甜的,让这种甜甜的滋味伴随我的一生吧! 我读书的小故事 书,像沙漠里的指南针,又像是黑夜里的北极星,时时刻刻都默默地在为人们导航,指引正确的方向. 我和书是有缘的. 自小,就看到书柜上总满满的整齐摆放着爷爷的藏书,那是一大叠的名著.每次,看到爷爷捧起一本,津津有味地品析起来,心里总是痒痒的,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那种感觉里,充满着一个儿童的极度好奇和甚至有些兴奋的心情. 终于有一天,经过小脑袋的反复思考,在好奇心的极力催促下,我第一次鼓起勇气,对爷爷说:“爷爷,您就也跟我分享一下,每天给我讲一个书中的小故事,好么?”爷爷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起初,我感到了满足和幸福:我终于如愿以偿了!但耐心仿佛又无法容忍一天一个故事,而且直到睡前才讲的时间和效率.我此时才发现唯一并且是最有效率的方法:自己独自读书. 也许是年幼的原因,认识的字也不多,看爷爷的老古书无疑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先别说内容,单只是生字也把我弄得晕头转向,更是三番两头繁忙地请求字典公公的帮助.每看到这一情景,爷爷总是摆着手,摇着头,无可奈何地对我说:“你还太小了,还是先去看看自己的注音书吧!” 每听到这话,我总不甘心捧起那我已读得滚瓜烂熟的三字经,却使得我那番查阅的劲头更为强烈. 爷爷只好给我买了名著的儿童版. 经过这一波三折,我的读书历程终于开始了,真正开始了,自爷爷买书之后,我便一直泡在书里,像醉了一般,无法自拔.我也像海绵吸水一样在书中不断地汲取着知识. 在那段读书历程中,我是快乐的,我感受到了读书的喜悦. 我发觉,书,是人们无声的老师,知心的朋友,它一直默默启示着人.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心扉. 让我们与书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我的读书故事 我从小爱读书,我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史记》等大部头的书,也有许多杂志、漫画等期刊.听妈妈说,我一岁的时候就爱听故事,每天晚上,总要听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正因为我小时候爱听故事,所以我刚上幼儿园时就认识了许多字.那时,我就喜欢逛书店,让妈妈买书看,其中《两朵小花》这本书告诉我,做人不能自私,当小姑娘把花摘回家后,花儿痛苦的样子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地,我爱上了读书. 如今,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只要一有空,就会拿起书来读.我喜欢读《西游记》,因为从这里我知道了做人要勇敢、善良,像孙悟空那样敢于承担责任,还要有一颗坚持到底的恒心,要勇于克服困难,最终一定会胜利. 我一天天长大了,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每次去书店,我都想买很多书,但是看看书价实在太贵了,后来妈妈就去图书馆给我办了借书证来满足我的读书愿望,这样我每个双休日都去图书馆借书.看《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教给我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要勇敢面对,以及采取的措施,读《生命之谜》让我了解了人类的进化史,和许多人各种奇异的生活习惯.我非常喜欢读书,什么书都爱读,上厕所时也要拿本书看.妈妈说爱读书是个好习惯,我也越读越有劲.今年我又订了《儿童。
4. 【怎么写我和书的故事为话题的作文】
一本书就像一杯清凉的绿茶,也像一坛味美醇香的陈年佳酿.一本书就像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也像你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书,被人们称为”长生果“被人们称为旅行时的伴侣,而对我来说,书就是我的朋友. 一次,妈妈在卫生间里洗衣服,叫正在看书的我到阳台拿洗衣盆.没办法“天”命不可难违,我只好从沙发站起来,极不情愿的拿着书向阳台走去. 我一边走一边看书,竟由于看书走了神,错把洗衣盆拿成了晾衣架.我拿着晾衣架走进卫生间.妈妈见我拿着晾衣架,哭笑不得对我说,“我让你拿洗衣盆,你怎么把它拿来了呢?”我恋恋不舍的放下书,低头一看,可不是吗,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返回阳台,却又被放在地上的洗衣管绊了一跤,哎,这下可不敢大意了. 书就像无穷的宝藏;书就像快乐的天堂;书就像沙漠里的绿洲;书就像冬日里的阳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的知识学也学不完,用也用不尽.同学们,让我们爱读书吧!为了我们金色的童年更加灿烂,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一起进入书的海洋.。
5. 怎么写故事啊
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的确,故事是靠编出来的,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也许还会有人问“什么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举例来说: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阳从西面升起》,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出走了,临走时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阳了……。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整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晨曦”,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了。这便是故事语言了。还有,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的大忌。这时也该想想你平时和别人讲故事时是怎么讲的?你如果老是“张三说”“李四说”的,有人听你讲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了。
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人们一听题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在故事的题材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要写新鲜的东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