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归去来兮辞的小序翻译和原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2。
幼稚盈室3,缾无储粟4,生生所资5,未见其术6。亲故多劝余为长吏7,脱然有怀8,求之靡途9。
会有四方之事10,诸侯以惠爱为德11,家叔以余贫苦12,遂见用于小邑13。于时风波未静14,心惮远役15,彭泽去家百里16,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17。
何则18?质性自然19,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20,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21,皆口腹自役22。于是怅然慷慨23,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24,当敛裳宵逝2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6,情在骏奔27,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28,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29,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30。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31?既自以心为形役32,奚惆怅而独悲33?悟已往之不谏34,知来者之可追35。
实迷途其未远36,觉今是而昨非37。舟遥遥以轻飏38,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39,恨晨光之熹微4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41。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4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43。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44。引壶觞以自酌45,眄庭柯以怡颜46。
倚南窗以寄傲47,审容膝之易安48。园日涉以成趣49,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50,时矫首而遐观51。云无心以出岫52,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53,抚孤松而盘桓54。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55。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56?悦亲戚之情话57,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58,将有事于西畴59。
或命巾车60,或棹孤舟61。既窈窕以寻壑62,亦崎岖而经丘63。
木欣欣以向荣64,泉涓涓而始流65。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66。
已矣乎67!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6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70。怀良辰以孤往71,或植杖而耘耔72。
登东皋以舒啸73,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74,乐夫天命复奚疑75!【翻译】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
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
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
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
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
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
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
乙巳年十一月。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
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
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
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
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
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
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
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扩展资料: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辞前有序,是。
2. 词前的小序是什么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
古代多列于书末,称“跋”,也叫做“后序”。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词前的小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扩展资料: 绪言序言等的区别 前言(即序言) 序言古称“序”或“引”,也叫序文、叙言、叙文、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以对作家作品进行评论,对有关问题进行研究阐发。它是一篇相对独立的文章,应该隶属于应用文的范畴。
绪论(即绪言) 绪言也叫绪论、导言,是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宗旨和内容等的部分。它隶属于作品本身,不可独立于作品之外。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中《语文》(修订本)第一册第四单元选用了四篇文章:《〈呐喊〉自序》、《胡同文化》、《〈宽容〉序言》、《〈名人传〉序》。就文体来看,它们同属于序言:《〈呐喊〉自序》是鲁迅先生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作的序言。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作品集《胡同之没》作的序言,《〈宽容〉序言》是荷裔美国人房龙为自己的作品《宽容》作的序言,《〈名人传〉序》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自己的《名人传》作的序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序言同绪言、跋、后记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序言 。
3. 鲁迅《狂人日记》小序的翻译
是翻译成英文还是白话?
某家兄弟,现在不说他们的名字了吧,当年在中学的时候都是我的好朋友。分隔多年,渐渐不怎么知道他们的消息了。前些天偶然听说其中的一个生了大病,正好我回故乡,就绕道去他们家看望,结果只见到了一人。他说生病的是他弟弟,承蒙我这么远辛辛苦苦来探视,不过早已经好了,现在去某地候补官职喽!说起这些他哈哈大笑,拿出两册日记给我看,说从中可以看得出当时患病的情形,不妨就献给老朋友吧!我拿回去看了一遍,知道了他患的大概是“迫害狂”之类的病。语言相当错乱无序,又有很多荒唐的话;也不写几月几号,不过墨色、字体不一致,由此可知不是一次写的。其中偶尔也有略微有些联系的,现在摘录成一篇,以供医学家研究。日记里的错误词句,一个字都不改,只有人名虽然都是乡村里的人,社会大众并不认识,无关大体,但也都改掉了。至于书名,则是患者本人病愈之后写上的,不再改了。民国七年四月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