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i论文格式怎么写
其实,从SCI发表的角度看,怎么写显而易见是从期刊杂志的角度看最为客观。
那么从审稿人的角度看,一片文章的命运往往在审稿人打开它的一瞬间就决定了。一个熟练的审稿人会在接到文章后用几分钟的时间通读一遍,从而对作者和文章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在这里,审稿人最喜欢两个极端:一是通篇充满了细节上的小错误,可以直接reject的那种,再就是所谓的well written,提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就可以放过的那种。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最节省审稿人的时间,编辑那也能交待的过去。
当然审稿人不会直接告诉你拒稿的原因是这些小细节,他会告诉你文章创新性不够,研究没有意义,方法老旧,更不要说那些他都懒得一一指出的小错误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躲过审稿人的这头一板斧,我们即使做不到well written,也要尽可能的减少文章里的细小错误,从而给自己的文章增加机会。
另外,有时poor writting,不代表真正的语言有问题。实际上许多文章语言经过润色过了,基本没有问题(当然任何文章挑毛病,总有一两处),但是由于其它一些问题,给编辑一个不好的印象,如cover letter中写得不规范,或图表的标注不确切,编辑一旦印象不好,马上就会给你下一个“poor writting”!所以我们经常见到同一篇文章,一个reviewer对语言表扬,说well written,另一个reviewer则痛骂。
我们总结了十大主要细节,总结如下,让大家在这些文献进行参考:1、一定要有吸引力的题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图。这三者是决定文章命运的关键。
实际上大部分reviewer,审稿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文章题目,摘要和图,如果这三者不满意,这篇文章基本就Over了。至于意见太容易了,诸如说你文章语言有问题呀,不符合杂志要求呀,或质量低呀。
实际上,这些意见有时审稿人根据没有认真看。如果题目,摘要,和图三者过关了,一般来说,只要是内容质量不是太差,基本都会给出较好的意见的。
我们知道,一定要让reviewer心情愉快!不要挑战他的心情!因为这些reviewer大多是大忙人,没有心情给你慢慢看的。2、标题尽量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也不要太长,简洁明确,有力。
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觉得你在挑战他的经验以及智商,于是乎千方百计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
另外,许多题目喜欢用effect on。这类含糊的话,应该改为XXX促进或抑制XXX,这样更为明确的词语。
中文杂志中经常会出现“初探”“初步研究”,这些都不能在SCI文章中出现。3、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
我们知道,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引着编辑思路。切记,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
4、图与表的选择,能用图尽量用图表示,包括各种统计图。图更直观一些,表都是数字,很难理解的。
如果一篇文章让reviewer看起来“难受”的话,结果不言而喻了。另外,近年来主张图尽量组合在一起,这样也容易理解一些。
5、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来编辑,不要手工制作,费力且不讨好。软件来做,这样不会出错。
我们医刊汇,对于所有的投稿文章,参考文献全部重新查找,并用软件生成,确保不犯各种小错误。6、节标题的拼写一定要准确,另外小节,不建议用一个单词,而建议用一个短语或句子。
经常看见的错误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带s。这两个标题估计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么一个词,字号比一般的字还要大那么几倍,写错了话还真是着实扎眼。
如实验结果一段,如western blot,有人在小标题就用western blot,让人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不是方法学一段。在结果中应该是XXX expression by western blot。
这样会更清晰。7、切忌超长段落。
一般一个段落以3到5个句子为宜,千万不要追求一气呵成的感觉而堆在一起,那种动辄一页纸的大段落任谁看了都眼晕。如果要表达的内容确实多,可以适当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让文章看起来简洁清爽。
8、图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审稿阶段图表和正文一般是分开的,图和表都是一页一个,图还会被放大到A4纸的大小。
这就要求图的质量要高,如果是矢量图那问题还不大,如果不是的话那分辨率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来看看。***在图表制作时,都会做很多处理,包括像素处理,排版等,甚至重新做图。
9、科技写作常识要知道。科技写作是有着自己的一套规则的,不讲规则只能是让审稿人觉得你是个新手或者杂牌军,这样拒起稿来几乎毫无心理负担。
因此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比如名词缩写第一次出现注明,阿拉伯数字1到12出现在文中的时候要用text,数字不能做为一个句子的开头,等等。10、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规则。
一般来讲通篇双倍行距,段落之间留出空行,正文跟参考。
2. sci论文格式怎么写
2.3.1标题页(title page):包括题目(title )、作者( author )、单位(institution)、通讯作者信息( corresponding author)、大标题(running head)、统计数据(字数、页码、图表数)、资金来源( grant or support)等。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题目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洁明了,突出创新之处,字数适中,以便于论文的索引、流通和传播。
有些杂志在“投稿须知”中会注明对题目字数的要求,需要特别注意。论文作者和单位属于论文署名、成果归属等方面问题。
署名目的之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之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之三是便于建立作者检索。通讯作者的联系信息是用于与作者联系和寄送论文单行本(offprint)。
running head是论文页眉位置显示的一句话,相当于一个范围更大的标题,便于编辑归类论文所属领域。例如论文题目“An animal model of SARS produced by infection of Macczca mulatta with SARS coronavirus”, running head可为“SARS animal model ”。
2.3.2 摘要(abstract):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即可。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多为200一300字)。
摘要一般要求不带参考文献、公式、脚注、图表、不常见的缩略词等。同题目类似,论文摘要也是读者最先关注的内容,决定读者是否有兴趣继续阅读全文。
2.3.3 关键词(keyword):一般要求5个,最好选择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词。用词要准确、规范、不要太偏,否则会影响论文的引用和检索。
可以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或全文中选择。2.3.4 前言(introduction):前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叙述研究目的,主要结果和创新点。
前言要有层次感和逻辑性,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提出问题,介绍论文的背景,本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进而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标。
2.3.5 材料和方法(material and method):主要描述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实验对象、材料、试剂、仪器、设备、实验条件、数据分析方法及软件等。材料来源和观察统计分析方法要准确详细地交待清楚,以便于后人重复该实验。
实验对象一般是人或动物或组织等,它们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清楚。要注意设立对照组,选择合理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量。
多数国外杂志对有关人或动物的实验有伦理福利方面的特殊要求,需要认真阅读投稿须知,以免因为违反其中的规定而被拒稿。2.3.6 结果(result):结果部分的叙述要翔实准确。
翔实就是要提供最为全面的分析结果,不要故意的隐瞒或者遗漏某些重要的结果。准确就是结果必须是要真实的,不能是伪造合篡改的。
详细叙述所取的所有数据,并分析原因和所暗含的意义。此部分的数据应该是统计后的结果,可用SPSS软件分析。
注意结果部分不要与讨论部分重复,以显累赘。图表是数据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杂志对图表的要求各有不同,要严格按照“投稿须知”中的要求制作完成。
表格一般要求向正文一样双倍行距,每个表格单列一页。表格为黑白两色,文字全部可以编辑排版。
以表格形式列出必要实验数据,国外审稿人对此很感兴趣。图片比语言叙述要直观得多,而且也更加具有定量意义。
图片一般不要超过8幅,太多时可以尽量用表格表示。图片一般要求tif格式,分辨率多要求300dpi,线条图多要求600dpi,大小多为8cm或17cm。
要慎用彩图,因为彩图一般都要收费的,而且价格不菲(例如AJP每个彩图收750美元)。黑白图片大多免费。
图片一般都要求单独提交,不能附在论文后面。图释(figure legend)是对图片内容的解释,要跟正文内容相互对应,一般放在表格前面。
2.3.7 讨论(discussion):对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逻辑推理、理论推导、结果验证、横向纵向比较。分析资料并讨论其意义及不足,研究的局限性。
讨论中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尤其是对前人的突破。结果和讨论要前后呼应,不要讨论出与结果相悖的结论。
讨论部分能够反映作者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深度就是论文对于提出问题的研究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广度就是是否能够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解释实验中的结果。
2.3.8 结论(conclusion):是对全文内容或有关研究课题进行的总体性讨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反映一个研究课题的价值,同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2.3.9 致谢(acknowledgment):致谢可以放在正文后面,内容可以包括:资金资助、合作单位、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写课题资助时,要写上课题号(grant number)。
2.3.10 参考文献(reference):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事实、数据、均须注明出处。不同杂志格式要求稍有变化,并且一般都会在“投稿须知”中注明。
可以使用参考文献编辑器(reference manager)软件。写完论文后去早检测用Turnitin系统检测一遍后更保险。
3. sci写作技巧 别人怎么写sci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是有种恐惧感。脑袋里思绪万千,可是真要表达出来,却总觉得一片空白。虽然看了一肚子的学术文章,但是写下来的文字就跟小说或者散文一样,零零碎碎地弄不成一片。那么多的术语也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这种焦虑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都需要用时间和练习去弥补。
写学术文章其实有点像编程。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不明白语法规则,就不敢乱写。即使写了,编译器老是报错,找原因的时候又觉得语法规则怎么设计得那么复杂,找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当最终掌握了这门编程语言之后,写起代码来就是信手拈来了,该定义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该用函数地方的就用函数了。不复杂的流程都可以边想边写了。复杂的流程,只要把逻辑想清楚了,一切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语法规则,又会觉得有规则限定就是好,要是代码写成了散文,调试起来会疯掉的。
科研写作也是一个技术活,也要经历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首先你要熟悉学术写作的基本方式。在能够基本上准确的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发展自己的写作风格。不要一开始就去复制导师的写作风格,因为对问题的了解程度肯定是达不到的,强行去模仿别人的风格就会太牵强。同时在写文章的时候,就把文章当做一段代码来思考就行了,不用想的太复杂。不要把堆砌学术术语当作是写作的目标,成功的作家并不是要把事物用很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准确的传递自己的信息。就跟写出来的代码主要是能正确的运行,写得好看不好看,那是下一步的要求了。比如读者看科技新闻或者文章的时候,也不会是抱着欣赏艺术的方式,而是能够很快的从中提取到自己有用的信息。
在写作初期,多收集同事或者同行的反馈意见是最有用的,可以帮助自己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才能在后续的写作中知道要提高什么。写作后期, 如过是英文论文,可以请专业的论文润色公司如英论阁 /提供语言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