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写信息稿
一、简单概说 信息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新闻",它与新闻相比,只是受众不同。
其中信息主要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受众为领导同志和管理人员;新闻面向社会公开发表,受众为人民大众。同一篇材料,如果公开发表在报刊上,就称为新闻,如果刊登在内部简报上,就称为信息。
1.信息的类别 根据信息反映的内容,可分为 h动态类信息 h经验类信息 h问题类信息 h建议类信息 根据信息的表达形式,可分为 h简讯型信息——指一条信息只反映一地一事的简要情况,篇幅较短,时效性很强 h综述型信息——指围绕反映组织工作某一方面的问题,对各地各部门反映的同类情况作出综合概述,以反映工作的全貌。 h述评型信息——指采取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法来反映情况,既反映客观事实,又依据事实作出客观评价,直接明确地表达采编者的意见和观点,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2.信息写作的一般要求 h主题突出,即集中、鲜明、深刻 h言简意赅,篇幅短小、结构严谨。所谓篇中无冗章,章中无冗句,句中无冗字。
h表达准确,观点与材料一致、用词规范、判断有分寸。 h语言通俗易懂,朴实而又灵动。
3.信息文稿的结构 h标题 h导语 h主体 h背景 二、写作信息的要求与技巧 1.标题—要引人注目 写作标题可采用 h直述内容的方式 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内容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强的导引作用。其具体做法是一语破的、不绕弯子,以最具体、最直接的事实呈现给读者,使之一目了然。
直述内容型的标题多用于拟写含有单一信息的动态信息,而不适于内容复杂的信息。 这类形式的标题不宜用于多项事实的罗列,使得标题过长,这样反而不利于表现信息内容的实质和引起读者的兴趣。
直述内容型标题是信息文稿中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类型。 h概括归纳型的方式 它多用于综合信息,含有多方面内容、信息量较大的信息。
其用语不象直述内容型标题那样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语。 h评论建议的方式 评论建议型是把写作者本人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的形式。
而其突出特点是主观议论性语言多而叙述性语言较少。而且在标题中常直接用“建议……”等字眼。
h题文承接的方式 这种方式即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它与文章联系紧密,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类型也是信息文稿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写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信息采用此类标题后,正文应直接承题而下,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标题;二是这一类型的标题并不能适应于所有信息稿件。就是说,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话都可以作信息的标题,它必须适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导语,是文章的一个有机部分,才能提炼、深化为信息的标题。
一条好的标题应做到: 题文一致:即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标题的写作可以为了吸引读者而适当渲染,但决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缩小事实,耸人听闻。
在内容一致方面,还要注意用词避免造成歧义。突出精华:突出最新鲜的事实突出最重要的事实。
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 简洁明快:实践证明,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反之,标题越简炼,阅读越方便,给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
适当省略。适当概括适当采用简称 音节整齐:音节整齐的标题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
2.导语—要直接入题“立片言以居要” 美国新闻专家梅茨说:"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甚至第一行……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同志就说过,一切电文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读者注意。 在目前信息文体的写作中,导语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篇信息的开始一段话往往是千篇一律的套话。有的信息文稿虽然注意拟写导语,但也流于一般,不够精准深刻,或层次不清。
写作导语可采用 h叙述型 它直接将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告知读者,往往具备事情发展的全部六要素或只缺极少的一部分,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叙述型导语是信息导语中最常用的一种。
h提问型 用提问题的方式,把发生的问题或重要情况,突出尖锐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或设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由主体作出解答。
两种方式都要问中要害,引出主体。其中设问式要回答简略得体,上承问句,下接主体,并留有余地,使读者产生欲知事情究竟如何的念头,继续读正文。
提问式导语能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很强的吸引力。 h评论型 一般地说,信息只反映客观事实,不做评论和结论。
但如经过充分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又是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写作者也应如实提供给领导参考。以这一形式写作的导语就是评论型导语。
它并不排除对事实的叙述,但更注重叙述中要提出评论或看法。或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总之要把作者的评论说清楚。
评论型导语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题,使作者直接参与对信息事实的评价。在拟写评论型导语时,由于它具备叙事和议论两个部分,容易写得较长,因此要注意文字简炼,切忌把信息写得头重脚轻。
2. 如何写信息稿
1.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文稿一般由政协委员或盟的领导干部、盟员中的专家学者本人撰写,如需工作人员或其他人代写,必须经本人同意并签字。
2.一篇信息反映一个问题,如果同时有几方面的事情要反映,就分别编写几篇信息稿,每篇信息文稿一般控制在1500字左右。 3.信息稿件应保证质量,做到全面、及时、准确、规范。
反映社情民意、向党政部门提供信息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受重视的程度、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决定着信息工作生存发展,是全盟信息工作的灵魂。信息的重要性是信息质量的关键,提供的信息应是新情况、新角度,反映问题应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提出的意见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上述是高质量信息的必备要求。
全面,就是反映的问题全面,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及时就是要注意反映情况的时效性,不及时的信息也就失去了信息报送的意义。过时的信息不但不能为中央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有时可能会起相反的作用。
准确,就是反映的情况真实、观点明确,信息的真实性是信息质量的核心。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规范,就是报送的信息格式规范,没有逻辑、文字等方面的错误。并注明反映者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以便于做好联系和反馈工作。
4.盟员在各级政协的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各级盟组织召开的常委会、全体会等会议上所反映的问题可以归纳成信息报送。 5.盟员中的专家学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真知灼见、各级盟组织的调研报告的核心部分及主要观点,也可通过《(省、市、区)民盟信息》报送盟中央。
6.为便于《(省、市、区)民盟信息》的保存、编辑、整理、报送,在各省级盟组织负责信息工作的领导签发后,一律以电子文档(wofd或者txt格式)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报送民盟中央参政议政部。 二、对报送信息内容的要求 1.《(省、市、区)民盟信息》在内容上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要掌握不同阶段中央所抓的重点工作,和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适应中央决策的需要报送信息。
要突出社情民意,重视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2.《(省、市、区)民盟信息》在内容上主要反映以下信息: (1)对中央重要方针政策出台后和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后,政协委员、盟的领导干部、盟员中的专家学者的独到见解和代表性人物的郑重表态; (2)对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思路: (3)对可能引起全国连锁反映或导致当地经济和政治生活严重紊乱的重大事件、举措、行为;群众情绪的普遍性变化,有可能引发局部性社会动荡的突发事件; (4)改革开放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5)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情节恶劣、民愤很大而由于关系网的保护反映不上去的情况: (6)灾情严重,当地干部群众情绪动荡,需要中央或上级领导机关采取紧急措施的;民族、宗教工作中的突出矛盾、突出问题,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7)盟员直接了解到的港澳台侨同胞和国际人士针对我国内政外交发表的有分量的评论和意见; (8)统战工作中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特别要注重反映带有普遍性、突出性和倾向性的信息。 《(省、市、区)民盟信息》作为内部刊物,反映的意见可以尖锐一些,超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