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涉字的汉字故事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 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见一支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幺?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幺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从白水县城出发,沿渭(南)清(涧)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车在高原的沟岔间跑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了仓颉庙所在的史官村。这座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仓颉庙已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陵在吴村西侧,与仓颉庙西东相望,是一个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存。陵前翁仲,石狮俱存,并建有石坊,上书“仓颉”二字。仓颉庙,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刻记载,“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如今看到的仓颉庙是明清时的建筑,占地约两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对,雕刻精美雅致;山门、二门皆为硬山式建筑,拜殿、正殿和寝阁大方美观。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杨柳依依,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2. 涉字的汉字故事
看看它的左右偏旁现在对于一个旅行者来说,过河是一种十分容易的事,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水上交通工具实在太多了.然而对于我们的先民来说,在那舟楫很不发达的时代,在遇到浅水的情况下,过河还是靠双足.这一事实从“涉”字的结构可以得到证实. “涉”字的甲骨文为“”、“”或“”.其中“”为“止”,此处代指脚,两只脚一前一后.在甲骨文中“”表示人向前,“”表示人向近处走来.由此看来,“涉”字中的“止”表示向前的意思.字中的“”、“”或“”为水,可见甲骨文的“涉”字所表示的是:一个人正卷起裤子赤着脚在水中慢步前进.有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刚到河边,准备渡河.也有人认为是一只脚在河这边,另一只脚在河那边,表示已经过河了.然而这些说法是不对的.《说文解字?水部》:“,徒行厉水也.从,从步.篆文从水.”“”为籀文,用“二水”表示,中间一“步”字,更突出了“涉”正是赤脚过河的意思.也就是说此人前后均为水,正在水中行走.这就是“徒行厉水”的意思.小篆的“涉”较籀文少一“水”字,保持了与甲骨文和金文一致的形体.由此可以确定,造字之初,“涉”的意思就是指赤脚过河. 关于赤足过河之事,《诗经》中多有记载.如《郑风?褰裳》说:“子惠思我,牵裳涉溱.”这两句写的是一个女子对他的情人说:“你深情想念我,那你就应该卷起裤子过溱河.” “涉”在古汉语中真正用于本义,即“卷起裤子过河”的情形并不多.常用的是由本义引申出来泛指各种方式的“渡河”.如《左传?宣公十七年》:“所不报者,无能涉河.这里的“涉”显然就不是“徒行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