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里的判词
“又副册”“判词”之一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月难逢”:雨过天晴时的明月叫“霁月”,点“晴”字,喻晴雯人品高尚,然而遭遇艰难。“彩云易散”隐指晴雯的横遭摧残而寿夭。
“彩云”寓“雯”字。“身为下贱”,指晴雯身为女奴,地位十分低下。
“多情公子”,指贾宝玉。从这“判词”来看,晴雯属于“又副册”中人。
“又副册”“判词”之二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写的是袭人。袭人出嫁先于宝玉出家,故有末两句判词。
续书写她在贾宝玉出家后才“不得已”嫁给蒋玉菡。从“判词”来看,袭人也属于“又副册”中人。
“副册”“判词”只有一首:“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指的是香菱。“根并荷花”,指菱根挨着莲根,隐寓香菱就是原来的英莲。
“两地生孤木”:拆字法,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是“桂”字,寓夏金桂。后两句判词言香菱的结局当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正册”“判词”共十一首,隐指12个女子。我们通常所说的“金陵十二钗”即指此。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三春”隐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更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子”、“系”合而成“孙”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判词”寓意迎春被“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前两句写探春虽然才精志高,但时运不佳。
后两句写探春远嫁海隅,一去不返。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判词”暗示惜春的结局是出家为尼,伴青灯,穿缁衣终其一生。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前两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庭的富贵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两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
“湘江水逝楚云飞”,句中嵌有“湘”、“云”二字。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洁,既指清洁,亦指佛教所说的净。
佛教宣扬现实世界是污秽的,惟有佛国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妙玉有“洁癖”,又身在佛门,故云“欲洁”。
“金玉质”,喻妙玉“出身不凡,心性高洁”,但“终陷淖泥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合而成“凤”字。
此“判词”隐寓王熙凤的结局。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短命而亡。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判词”前两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两句写巧姐母亲王熙凤曾济过刘姥姥,最后也得到刘姥姥的相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为他人作笑谈。”
首句“李”、“完”寓“李纨”二字。次句“兰”字寓李纨之子贾兰。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根据脂批,小说第十三回回目原为“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判词是说秦可卿与公公贾珍通奸,伤风败俗的秽行都是从宁国府开始的。
从第五回的“判词”中,我们已得知《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和秦可卿。但读者似乎不易记住她们。
这里,我给读者一个“诀窍”:把“十二钗”分成3组:与宝玉有爱情瓜葛的黛玉、宝钗、湘云、妙玉为一组,称之为“红楼四大美女”,可与我国四大古典美人对应为:黛玉——西施,宝钗——玉环,湘云——昭君,妙玉——貂禅。或者将“红楼四大美女”称之为“双金”、“双玉”:宝钗和湘云都有金麒麟,而黛玉、妙玉的名字均含“玉”字;第二组都是宝玉的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以“原应叹息”四字概括之;第三组是李纨、熙凤、巧姐和可卿,前两位是宝玉的嫂子;后两位,一个是宝玉的侄女,一个是侄媳。
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叹为“经典”人物。我将她们的性格特征归纳为:黛玉的“哭”,宝钗的“时”,熙凤的“笑”,探春的“敏”,妙玉的“洁”,湘云的“憨”,李纨的“贞”,可卿的“情”,迎春的“懦”。
至于元春、惜春和巧姐的性格怎样“一言以蔽之”,我尚拿不准,只好请教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他给出的“定义”是:元春的“文”,惜春的“介(耿介)”,巧姐的“幸”。
我想,如此,“十二钗”便好记了。 “金陵十二钗”多数都是才情并茂,出类拔萃的。
2. 红楼梦中的判词怎么赏析
警幻仙司管的太虚幻境中,只收录金陵‘最要紧’的36个女子的生平和结局,分在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当中,而曹雪芹在书中也只写了15个人的判词,分别如下:--又副册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雨后初晴,隐晴字。
霁月也同时指晴雯光明磊落的性格。但最终死于谗言。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判词前有一幅画,画着一素花,和一个破席子,暗指花袭人。
堪羡优伶有福句:袭人最终嫁给优伶蒋玉菡,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副册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荷花已一茎香:暗指香菱。
菱:荷花。两地生孤木:拆字法,桂。
暗指香菱碰到夏金桂之后就很快被迫害致死了。--正册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玉带林:反读为林黛玉。
金簪雪:即薛宝钗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三春:即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即元春。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最终远嫁海外。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湘江水逝楚云飞:含楚湘云名字,同时按表湘云的结局为一场空欢喜:丈夫早亡。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终陷淖泥中:以‘槛外人’自诩的妙玉,最终结局却是流落风尘,令人扼腕。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子系:拆字法,指孙,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拆字法是曹雪芹惯用的手法。迎春嫁过去一年就死了。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勘破三春景不长:看到三个姐姐的结局都不好,惜春最终选择的出家。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拆字 凤,指王熙凤。
一从二令三人木:意思分歧很大,有很多种说法,脂砚斋只说了是拆字法,并为给出具体意思,一种解释是:一从,指贾琏开始的时候是对风姐唯命是从的,二令:即发号施令。三人木:人木为休字。
暗指熙凤最终落到被休的结局。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刘氏:刘姥姥,巧姐最终被刘姥姥收养。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桃李春风结子完:隐李纨二字。同时道出在贾珠死后,李纨生了贾兰后这一辈子就算过完了。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情天情海幻情身:三个情字暗指秦可卿,同时带出秦可卿的**生活。红楼梦曲子好 事 终 --秦可卿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 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
家事消亡首 罪宁。宿孽总因情 虚 花 悟 --惜春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 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天桃 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 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 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 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婆,上结着长生 果。 留 余 庆 -巧姐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 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 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 上有苍穹。 世 难 容-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 皆罕。你道是唆肉食——腥膻,视绮罗——俗 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 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 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 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 缘。
分 骨 肉 -探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枉 凝 眉 --宝玉,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 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 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 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晚 韶 华 --李纨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风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驾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管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飞鸟各投林 --收尾,红楼梦结局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还了命,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 红楼梦中的判词
红楼梦判词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去看~还有!
4. 红楼中的判词,包括所写的人
金陵十二钗及判词
(林黛玉/薛宝钗)年叹停机德,堪怜永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贾元春)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探春)才白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史湘云)富贵又为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木入,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滛,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5. 红楼梦中的判词怎么赏析
大凡研究红楼梦的爱好者,在分析人物命运,揣摩作者本意,推论后40回的结
局之时无不从书中的判词入手,因为曹公用美妙诗和画以及谜语般的神秘为每
个书中活灵活现的人物描绘了他们的命运。而这也是我们无缘看到足本的爱好
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
然而,近来忽有奇想,再次翻看那本已经几乎磨烂了的红楼梦时,不禁自问,
曹公为这么多(几乎是所有的主要人物)写出判词的目的何在?
就一本巨著而言,其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其中人物的命运也是令人感叹,
但是一个像曹公这样妙笔生花,十年磨一书的巨匠来讲,恐怕是不会不知道写
书要留所谓的“扣子”的,但是他却在书目的开始便为每个人安排好了命运,
如果说这是艺术构思所必需的,那么他又为什么这么早就将他公之于众呢?这
大概不符合创作的常理。如果说是为了给读者留下伏笔,吸引读者的话,未免
有些牵强,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判词,读者可能会更加探求人物的命运,会更加
被情节所吸引。
那么反过来看,这些判词现在起到什么作用呢,正如本人开始所讲,我们不难
得出结论,它为我们更好的研究和推论这部未完的巨著起到了很大的乃至是必
不可少的作用。既然这样,我们可不可以说,判词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让读
者对本书的最终结局有一个基本的,大体的却又是模棱两可认识呢?如果是这
样,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即曹公既然完成了红楼梦的全部,又有何必要使用
判词呢?试想,如果我们真的有一本完整的红楼梦,那么我们看过了判词,最
后每个人的结局都和前面所描述的一样,我们会是什么感觉的?这难道就是
“前后照应”吗?我想曹公是不会使用这等小儿科的写作技巧的。
因此,如果说判词的出现,尤其是在开篇的出现不符合创作常理的话,那么这
里面毕竟有它的原因。或许曹公本来就想给读者一个未完的结局,或许由于某
种原因(政治或其他)将结局删去,但是又不能割舍十年的心血,因此又将判
词加在了本书的前面,这样在某种意义上就保持了原书的所谓“完整”,以另
外一种方式对“未完”(应该是不能够完结)的巨著做一交代。
以上是我的奇想,请大家指正!
6. ①《红楼梦》中有一首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①《红楼梦》中有一首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判词写的是人物是林黛玉和薛宝钗。
②《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注释】: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评介]这首判词艺术地暗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思想品格以及所遭遇的不同命运。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她们代表着封建贵族家庭出身的女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和思想性格。林黛玉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薛宝钗则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林黛玉由于出身、遭遇等方面的些特殊原因,并没有受过严格的封建道德的教育与熏陶。相反地,她读了《西厢记》、《牡丹亭》一类反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杂书”,便逐步形成了她鄙薄功名、厌恶世俗、追求爱情的自由与幸福生活的思想性格。她和宝玉的爱情是建筑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基础上的,所以这种爱情是趋势的、纯洁的、强烈的,但它显然是与那个家族、那个阶级、那个社会不相容的,这就决定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性质和结局。
薛宝钗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典型。她出岙于“金陵一霸”的贵族皇商家族,来到京城是为了待选入宫,“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的。她早已失去了少女的天真和热情,只知道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己,并使自己成了执行的楷模,从不敢也不愿越过雷池一步。这便逐步形成了她热衷功名,深于世故,温顺宽和的思想性格。她不止一次地劝宝玉功名上进,博得贾母、王夫人的欢心,终于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她的这种思想性格和宝玉和叛逆精神是水火不相容的,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思想、语言与生活基础,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爱情。因地,所谓“金玉良缘”实际上也是一场悲剧。
表现在宝、黛、钗三人之间的这一场悲剧性的爱情纠葛,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地主阶级意识形态方面面临的严重危机:千百年来统治人们精神世界的封建礼教道德,已经彻底暴露了它的腐朽、残忍、虚伪,已经残破到了百孔千疮的地步,彻底崩溃的局面已经形成,决非人力__一切封建卫道士之流所能修补和挽回。
7. 红楼梦人物判词
红楼梦人物 其一:黛玉宝钗。
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
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 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
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
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
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死不足惧,挂最悲哀。
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
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
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
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
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
其二:元春。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 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
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
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九十五回,元妃死。
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
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 程高本,甲戌本,庚辰本,都写成“虎兔相逢”,这是原本墨迹;后人不解命理意义,改作虎兕相逢,以为虎兔不成比例,只有用兕才可与虎相对,并理解成围猎、宫庭之斗,这又是不知作者心了。
还是那句话,读不懂可再读,迷底早晚都可解开;非改迷面,那就成了你出的迷、你写的书了,这如何使得?批书人言及的射圃书稿已不能再见到,后来读者去猜的话,便傻了,想想看,读过石头原稿的脂砚斋、雪芹未能补出,后人谁还敢补?这个漏洞便从此留下了。程高手头资料那样多,也未敢动手来补这些漏洞,任其漏着,如狱神庙之类,无一处补齐。
所以读红书,多动脑,莫动手。 其三:探春。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画后也有四句: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两个人放风筝,两人,是指贾政和王夫人,风筝暗示探春。大海大船,是说贾政王夫人做主,把探春远嫁到海一带的富贵人家。
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有才有志,连凤姐也不敢小瞧探春。这样的才志又能如何?生于贾家末世,远嫁到海,只能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
才何能显?志焉能遂?这便是佛家所说的人世无常,便是佛家说的求不得苦,便是爱别离苦。人生八苦缠身,须慢慢读红楼,慢慢体会。
其四:湘云。 画着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其词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云与逝字,可定是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是说香云生在富贵之家,但也有一缺,自幼父母双亡。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是说湘云开朗,活泼,找个好丈夫,可得到的只是一点斜辉而已。婚后,丈夫得了痨病,活不得几年了。
还是无常。这一无常,谁也逃不过。
从脂批来看,史湘云嫁的丈夫可能是卫若兰,但石头写的射圃原稿已丢失,雪芹未能补齐,程高又不敢补,只好留下这个漏洞。为了前后照应,不出矛盾,程高才在后四十回,连补了一下香云结局。
从连补来看,还算成功,因为果然有一天射圃稿找到的话,和程高连补处放在一起看,不会有大矛盾的。 有人说史湘云该嫁宝玉,并白头到老。
根据是第三十一回题目:因骐麟伏白首双星。这是不可能的,作者无此意图,从判词和曲演中都看不出此意图,从主题也不可能推出这样的结果。
这样说的读者是不懂什么是双星。细看看判词,也不会得出湘云能和谁白首的结论。
实际上,曹雪芹在整理时,以此为题目,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本回后半部写的内容便是骐麟,便是阴阳之理;另一方面,因骐麟伏白首双星,是说,这大小一雄一雌骐麟,正因为是无息无情之死物,才藏阴阳不可分即阴阳白首之至理。
相比之下,有情的男女,想如阴阳双星那样白首,就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