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童谣怎么写
原发布者:cmjg7713
童谣怎么写 童谣怎么写 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在儿童中间广泛传唱的、深受儿童喜爱的类似儿歌的一种文学样式。特点是语言口语化、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适于儿童游戏时边做边唱。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流传很快很广。下面,给同学们讲讲童谣的写法。 一、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的生活范围很广,因此,可以写成童谣的也大有题材可挖。如走在上学路上,可以写写心情:早上天气好,小鸟枝头叫。背着小书包,走进大学校。学校环境美,心里乐陶陶。走在马路上,看到车水马龙的车辆,你还可以写:大马路,宽又平,红灯站,绿灯行。不拥不抢守法规,道路畅通任我行。总之,操场可以写,教室可以写,活动游戏可以写,环保可以写,甚至吃饭洗衣都能写。只要留心生活,思考生活,一切皆可入童谣。 二、可仿写 一开始时,我们写童谣肯定有困难,这时,你可以学着别人写童谣的格式改编仿写。如一年级有篇课文叫“比尾巴”,讲的是公鸡、猴子、鸭子、孔雀等动物尾巴的特点,因此,你就可以改换题目为“比耳朵”,内容为: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像蒲扇?兔子的耳朵长,小狗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像蒲扇。这样一改,仍然能取得跟原文一样的效果。 三、求得父母老师的帮助 由于同学们所学知识有限,在创作童谣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你不妨向父母老师求援,让他们帮你一同创作。因为他们的生活阅历比你深,语言词汇比你丰
2. 怎么写童谣啊(我不需要直接写的)需有趣、朗朗上口
童谣,顾名思义就是在儿童中间广泛传唱的、深受儿童喜爱的类似儿歌的一种文学样式.特点是语言口语化、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适于儿童游戏时边做边唱.童谣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流传很快很广.童谣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思想内容要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发育有利.好的童谣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成为儿童茁壮成长的奠基石. 至于你想让它朗朗上口,重要的是押韵.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下1.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2.押韵是指在特定的文体里,在某些句子的一定位置上使用同韵的字.押韵的文体称韵文,诗歌是最常见的韵文.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3.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一般认识: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 g是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准确认识:韵”与“韵母”不同,韵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古代的时候韵还包括声调的成分,同韵的字必须同声调.韵头是指复韵母中韵腹前面的元音,一般由高元音充当,发音不响亮.普通话中有i、u 、ü[y]三个韵头.韵腹是指复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元音,也叫主要元音.如ua[uA]中的a、ei[ei]中的e、iou[iou]中的o. 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韵尾.韵尾指复韵母中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普通话中有n[n]、ng[?]两个辅音韵尾和i、u两个元音韵尾.如ei[ei]中的i、iao[iɑu]中的u、an[an]中的n、ing[ing]中的ng. 4.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押韵的位置一般在句子的末一字),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绕字不押韵,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 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象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 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麻”、“家”、“瓜”的韵母是 a、ia、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练习:春眠不觉晓,(xiǎo) 处处闻啼鸟.(niǎo)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shǎo) 分析:晓、鸟、少字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ǎo”,而第二句中“声”字没有押韵.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 4.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山 行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又如:江面曲 [唐]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在这首诗里,“朝”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仿照韵书押韵,也是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三、现代诗歌古人的诗都是依照韵书来写的.但由于岁月久远,今古语音变化较大,再按古人的韵书来写诗,就变得不再合适了,而且弄不好,会造成别扭的感觉.所以我们今天写诗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现代押韵一般不考虑声母、声调和韵头,也不要求韵腹、韵尾完全相同,在韵的归并上,相同、相近的韵母经常可以一起押韵,可归为一个韵。
3. 童谣怎么写
、摇篮曲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属“母歌”。这是一种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童谣。
2、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像《找朋友》、《丢手绢》、《拍手歌》等,
3、数数歌
数数歌是以适合儿童审美心理的形象描写来巧妙地训练儿童数数能力的童谣。如:传统童谣《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有的数数歌除能用来进行知识教育外,还渗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数数歌的特点是:变数字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4、问答歌
问答歌,指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叙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谣。例如,朱晋杰的《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呷呷爱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闹。”问答歌的特点就在问答。既然要回答问题,总得动点脑筋,所以问答歌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唤起儿童对各种事物的注意,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
5、连锁调
连锁调,即连珠体童谣。它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歌,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粘合,逐句相连。如金波的《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连锁调的特点是“随韵接合,易唱易记。连锁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十分有益。
6、拗口令
拗口令,也称绕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发音容易混淆的字联缀成有一定意义的童谣,是专门用来训练儿童发音的。 如钱德慈的《夸骆驼》:“骆驼驮着货,货用骆驼驮。伯伯牵骆驼,一个跟一个。穿过大沙漠,不怕渴和热。伯伯夸骆驼,干活真不错。”总之,拗口令绕弯、咬嘴,又要求读得快,重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训练。
7、颠倒歌
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童谣。如河南的童谣《小槐树》:“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着轿。蚊子踢死驴,蚂蚁踩塌桥,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 它的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8、字头歌
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的童谣形式。如:“小珍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擦桌子,擦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好孩子。”字头歌以其独特的句尾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受到儿童的欢迎。
9、谜语歌
谜语歌采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谜底与谜面间的某种联系,以歌谣形式叙说现象或事物的特征。谜语歌是一种有文学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戏,它可以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同时,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谜语歌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4. 童谣大全怎么写
羊羊羊, 跳花墙, 墙墙破, 驴推磨, 猪挑柴, 狗弄火, 小猫上炕捏饽饽。
小老鼠 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吱儿吱儿叫奶奶, 奶奶不肯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摇摇船 摇,摇,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对我笑, 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果一包, 吃完饼儿还有糕。 张打铁 张打铁,李打铁, 打把剪刀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去打毛铁。
推磨摇磨 推磨,摇磨, 推豆子,磨豆腐, 么闰儿要吃菜豆腐。 打碗米来煮, 煮又煮不熟, 抱着罐罐哭。
小小子儿 小小子儿, 坐门墩儿, 哭哭啼啼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什么? 点灯说话儿,吹灯作伴儿, 到明儿早晨,梳小辫儿。 哪边高 哪边高?这边高。
哪边矮?这边矮。 一锅豆腐做成十二块。
嫩豆花,好的菜, 今天做来明天卖。 排排坐 排排坐,吃果果, 幼儿园里朋友多。
你一个,我一个, 大的分给你,小的留给我。 新年到 新年到,放鞭炮, 噼噼啪啪真热闹。
耍龙灯,踩高跷, 包饺子,蒸甜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 爷爷乐得胡子翘。 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 一只左来一只右。
小小手,小小手, 一共十个手指头。 我有一双小小手, 能洗脸来能漱口, 会穿衣,会梳头, 自己事情自己做。
大月亮 二月亮 大月亮,二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 妈妈起来扎鞋底,嫂嫂起来蒸糯米, 娃娃闻到糯米香,打起锣鼓接姑娘, 姑娘高,耍剪刀,姑娘矮,耍螃蟹, 螃蟹上了坡,姑娘还在河里摸, 螃蟹上了坎,姑娘还在河里喊, 螃蟹爬进屋,姑娘还在河里哭。 摇啊摇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做了白米饭 乌鲤鱼,鲞汤浇 头不熟,火筒烧 一烧烧得尾巴焦 八月八,蚊出像老鸭 九月九,蚊虫叮捣臼 十月十,蚊虫双脚笔笔直 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老妖婆,心最毒,骗过唐僧和老猪。
唐僧老猪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清。 分不清,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五指歌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只篮子手中提。
七种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古榴, 柿子、李子、栗子梨。 风来了 风来了,雨来了 和尚背了鼓来了 哪里藏?庙里藏 一藏藏了个小儿郎 儿郎儿郎你看家 锅台有个大西瓜。
四月里 四月里,麦脚黄, 家家田头闹洋洋; 三岁孩童寻牛草, 八十岁公公送茶汤。 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 打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 一二三四五 五月五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月亮哥 跟我走 月亮哥,跟我走 走到南山卖巴篓 巴篓巴,卖琵琶 琵琶软,卖竹匾 竹匾高,打把刀 刀又快,好切菜 菜又苦,过端午 菜又甜,好过年。 粽子香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萤火虫 萤火虫,夜夜红。 公公挑担卖胡葱, 婆婆养蚕摇丝筒, 儿子读书做郎中, 新妇织布做裁缝。
家中有米吃不空。 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里唱大戏。
接姑娘,请女婿, 就是不让冬冬去。 不让去,也得去, 骑着小车赶上去。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跳跳真可爱。 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 蚂蚁踩死大公鸡, 爸爸睡在摇篮里, 宝宝唱着摇篮曲。
春节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年糕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初一、初二满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