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蒙古包的作文
蒙古包,蒙舌语称“蒙古勒格日”,意为蒙古房子。
在辽阔的三北边陲,从西部阿尔泰的雪峰,到东部兴安岭的绿林。从北部的贝加尔湖到南部的万里长城。
都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纵马征战和自由放牧的大舞台,最适合这种生活方式的居室就是蒙古包。所以有时也把蒙古民族称为“毡帐之民”,蒙古包或称穹庐、毡帐。
《史记·匈奴列传》中有“匈奴父子乃同穹庐而卧”的记载。隋·唐道衡在咏王昭君的乐府诗中,亦有“皮裘毡帐亦开颜”的句子。
清《黑龙江外记》:“‘穹庐’国语(即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汉语即是音译,又是意译。
1、早期的蒙古包有两种。一种是载于车上可以移动的蒙古包。
另一种是能够拆卸、直接搭在草地上的蒙古包。载于车上的蒙古包大小不一,小的载在车上,一头牛或一匹马就能拉走,而大的则需多头牲畜拉载。
蒙古人在寻找适合自己生活居室的时候,经过千百年来的摸索,终于在窝棚的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四季游牧搬迁和抵御北方高原寒冷气候的住宅,找到了蒙古包这种能够经受大自然考验的居住形式。 2、蒙古包的特点 (1)适合自然环境 蒙古包以圆形为总风格,无棱无角,呈流线形。
包顶为拱形,其承受力最强,包身近似圆柱形,上下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因此,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不会使蒙古包陷于灭顶之灾。
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由于包顶是圆的存不住水,下雨落雪的时候,把蒙古包的顶毡盖上,它就形成了一个球状封闭体。因此它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
连续几天几夜的大雨,下得房倒屋塌,它却安然无恙,再大的雨也不会漏进包里。 蒙古包冬暖夏凉。
蒙古地方自古奇寒,“三九的严寒,会冻裂三岁牛的犄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的蒙古包,没听说冻坏一个人的,因为其一,包里有火,牧区有的是牛羊粪,只要火一生起来,立刻热浪扑面。
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一层毡子,隔风性能较好。其三,睡觉的时候,把家里烧暖,把套瑙盖上,门堵严,盖上羊皮被、皮袍,怎么会冷呢?其四,还可以在包里盘座暖炕,从外面烧火。
如果包内热的厉害,还可以通过顶毡调解;在骄阳似火的夏天,在视野辽阔的高地搭上毡包,人坐其中饮酒唱歌,真是花香袭人,凉风扑面,奶油飘香,不啻仙宫帝阙。因为蒙古包形似球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有较好的反光作用。
其背面可以开天窗,还可以把围毡边撩起来,使其八面来风,如坐凉亭。尤其适合制做奶食品,因为不会酸得过劲。
现在有的蒙古包已不住人,夏天专门用来做奶食品。 (2)适应游牧生涯 搭盖迅速:搭盖蒙古包不必严格择址,只要周围水草好就行。
蒙古包是一种组合房屋,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搭盖时不用很多人参加,二人足可。到一个新地方以后,把它们从车上卸下来,只需生着火熬好奶茶的时间,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
熬茶时还是野炊,到了 喝茶的时候,已经坐在蒙古包里了。 拆卸容易:拆卸蒙古包,比搭盖还容易许多。
两个人拆卸只需十几分钟。围绳、带子都是活扣,很容易解开。
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哈那、乌尼、套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很快就可以拆卸开并折叠起来。
装载搬迁轻便:蒙古包以木、毡为基本材料,不用金属、砖、瓦、水泥等,同时又是由各部件组装而成,所拆卸的任何一件都不重,一个女人就可以举起来放到车上。 维修方便:蒙古包所用的材料无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哪个部件坏了、旧了就可以把它换掉。蒙古包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
不过在心理和习惯上,蒙古人不喜欢缩小。有“与其缩小毡房,不如缩小肚子”之说。
3、蒙古包的组成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覆盖物)、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1)架木 蒙古包的整体框架是木质结构,由套瑙、乌尼、哈那、门组成。
套瑙为架木的首脑,是蒙古包的天窗,套瑙的大小决定乌尼的长短、数量。套瑙为圆拱形,如撑开的伞,一般由三个规格有序的圆形木环和四个弧形木梁组合而成,最大的圆木环外侧,凿有方形插口。
乌尼通译为椽子,是连接套瑙和哈那的木杆,木杆长约为套瑙直径的1.5倍,上端较细,下端较粗。上端插入套瑙环形木的方口,下端穿有孔眼,与哈那的孔眼一致,用绳与哈那连接。
哈那是以柳木条用皮绳缝编成菱形网眼的网片。将若干哈那连结,形成一个圆形栅框,就是蒙古包的墙壁。
蒙古包的大小,一般由哈那的多少而定。普通蒙古包,多为四、五、六个哈那,也有八、十个哈那的大蒙古包。
哈那有三个神奇的特性:其一是它的伸缩性,高低 大小可以相对调节,不像套瑙、乌尼那样尺寸固定。其二是它有巨大的支撑力。
哈那头均匀地承受了乌尼传来的重力以后,通过网眼分散和均摊下来,传到哈那腿上。这就是为什么指头粗的柳棍,能承受二三千斤压力的奥妙所在了。
其三是外形美观。制做哈那的木头一 般用红柳,轻而不折,打钉眼不裂,受潮不变形,粗细一样,高矮相等,网眼大小一致。
这样做成的毡包不仅符合力学要求,外形也匀称美观。 门,蒙古语称作“哈拉嘎”。
由门框、门槛和门楣组成,门框与哈那高度相等,门由框定,因此蒙古包的门不能太高,一般高约三尺五。
2. 怎样写蒙古包的研究报告
【报告属性】 报告性质: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2008-2009年中国蒙古包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发布时间:2008年8月5日报告页数:报告字数:报告价格:协商定价(纸介版、电子版)联系电话:(010)88891834 88891814 88864839 68570062 传真:(010)88865822 [订单和协议下载] 【报告目录】 一、中国蒙古包行业发展概述(一)产品定义、基本概念(二)市场基本特点(三)产品分类二、蒙古包生产企业分析(一)国际蒙古包产品发展总体概况1、本产品国际现状分析2、本产品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 3、本产品国际发展趋势分析 4、2008年国际蒙古包市场发展概况(二)我国蒙古包的发展概况1、我国蒙古包发展基本情况 2、蒙古包总体市场现状 3、蒙古包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2008年中国蒙古包市场分析(一)我国蒙古包整体市场规模1、总量规模 2、增长速度 3、各季度市场情况(二)我国蒙古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三)原材料市场分析(四)蒙古包区域市场分析(五)蒙古包市场结构分析1、产品市场结构 2、品牌市场结构 3、区域市场结构 4、渠道市场结构(六)市场特性1、所处生命周期 2、蒙古包生产技术变革与产品革新 3、差异化/同质化分析四、2008年中国蒙古包市场供需调查分析(一)需求分析(二)供给分析(三)市场特征分析五、2008年中国蒙古包市场竞争格局与企业竞争力评价(一)同类产品竞争力分析理论基础(二)同类产品国内企业与品牌数量(三)同类产品竞争格局分析(四)同类产品竞争群组分析(五)主力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价1、产品竞争力 2、价格竞争力 3、渠道竞争力 4、销售竞争力 5、服务竞争力 6、品牌竞争力六、金融危机对中国蒙古包市场发展影响(一)有利因素(二)不利因素(三)政策因素七、2009-2012年中国蒙古包销售市场趋势预测(一)产品发展趋势(二)价格变化趋势(三)渠道发展趋势(四)用户需求趋势(五)服务发展趋势八、2009年蒙古包市场发展前景预测(一)国际蒙古包市场发展前景预测1、国际蒙古包发展前景 2、2012年前国际蒙古包市场发展预测 3、世界范围蒙古包市场发展展望(二)中国蒙古包市场销售状况分析1、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2、市场结构预测分析(三)我国蒙古包资源配置的前景(四)蒙古包中长期预测1、2009-2012年经济增长与蒙古包需求预测2、2009-2012年蒙古包总产量预测3、我国蒙古包中长期市场发展的策略九、中国主要蒙古包重点生产企业苏尼特右旗双喜蒙古包制造厂 产品 蒙古包 品牌 十、国内蒙古包主要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一)2008年蒙古包行业利润总额分析1、2008年行业利润总额分析2、不同规模企业的利润总额比较分析3、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利润总额比较分析(二)2008年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三)2008年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四)2008年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五)2008年行业净资产利润率分析(六)2008年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十一、中国蒙古包产品市场价格分析(一)价格特征分析(二)主要品牌产品价位分析(三)价格与成本的关系(四)如何分析竞争对手的价格策略(五)价格仍将在竞争中占重要地位(六)底价格策略与品牌战略十二、中国蒙古包进出口分析(一)我国蒙古包出口及增长情况(二)主要海外市场分布情况(三)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品牌(四)蒙古包生产进口分析十三、中国蒙古包市场渠道分析(一)蒙古包市场渠道格局(二)销售渠道形式(三)销售渠道要素对比(四)对竞争对手渠道的策略研究(五)各区域市场主要代理商情况十四、有关建议(一)营销策略(二)价格策略(三)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四)促销策略(五)服务策略(六)品牌策略十五、相关政策(一)国家政策(二)地方政策。
3. 写蒙古包特点的作文300字
蒙古民居 在那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中,星罗棋布的点缀着数以千计的蒙古包,就像草原中的一个个大蘑菇,生长在蓝色的天空下。
蒙古人都以游牧生活为主,住所不定.所以为了生活方便,便创造了一种可以移动式住宅-----蒙古包。蒙古包利于拆装,装好一个蒙古包只需要20多分钟就行了,十分方便。
拆后搬迁也很方便,只需两峰骆驼或一辆牛拉的小推车装就行了。 蒙古包结构简单,装起来十分容易。
只需在地上画个圈,再在圈上立上几根支柱,再在傍边围上厚厚的羊毛毡就能住了。最小的蒙古包可以住20个人,最大的蒙古包甚至有600多平方米。
蒙古包虽然结构简单,但十分坚固,能经得起几级的大风,别的房屋都倒了,它却依然安然无恙。蒙古人热情好客,当有客人来时,他们必会出门迎接。
还会端上香喷喷的奶茶和手抓羊肉来热情招待你。他们还能歌善舞,有时还会用唱歌的形式来劝说你喝酒。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一大特点,假如我能去参观一下它是多么好啊。
4. 写蒙古包特点的作文300字
蒙古包(Mongolianyurts)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年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账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