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黄芩
【药 名】:黄芩【拼 音】:HUANGQIN休【英文名】:Baical Skullcap Root【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功 效】: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主 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痘,热淋,吐、衄、崩。
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性味归经】: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未撒。【用药忌宜】:”②《本草经疏》:“脾肺虚热者忌之。
凡中寒作泄,中寒腹痛,肝肾虚而少腹痛,血虚腹痛,脾虚泄泻,肾虚溏泻,脾虚水肿,血枯经闭,气虚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虚胎不安,阴虚淋露,法并禁用。”【药物配伍】:《药对》:“山茱萸、龙骨为之使。
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
配柴胡,通调表里,和解少阳;配白术,清热安胎;配半夏,苦降辛开;配黄连,清热燥湿;配枳实、厚朴,消食和胃。【别 名】:腐肠(《木经》)、黄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吴普本草》)、奼葿(《广雅》)、空肠(《别录》)、元芩、土金茶根(《东北药植志》)、印头、妒妇(《吴普本草》)、子芩、鼠尾芩(《陶弘景》)、条芩(《本草纲目》)、尾芩(《唐本草》)药材黄芩又名:空心草、黄金茶。
下列同属植物:①粘毛黄芩,又名:黄花黄芩。② 滇黄芩又名:西南黄芩。
【处方名】:黄芩、条芩、子芩、片芩、枯芩、淡芩、淡黄芩、酒芩、酒黄芩、黄芩炭、炒黄芩、炒条芩处方中写黄芩、条芩、子芩、枯芩、淡芩、淡黄芩均指生黄芩。为原药材去杂质晒干,蒸透(或清水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偏于清热。酒黄芩又名酒芩。
为黄芩片用黄酒喷洒拌匀,稍润,放锅内微炒入药者。偏清上焦。
黄芩炭为黄芩片放锅内炒至外面呈黑色,里面带黄心,存性,喷洒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入药者。偏于止血。
【商品名】:枯黄芩:又名枯芩、片芩、片黄芩。为老根断面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朽片状者。
黄芩瓣:为中空而不坚实,呈劈破状者。条芩:又名条黄芩、子黄芩、子芩、嫩黄芩、嫩芩。
为外呈黄色、中实色青的细条嫩根。大枝芩:为体形粗大、空心多者。
枝芩:为形体较小、空心少者。尖芩:为形体细小或折断的尾部。
瓣芩:为黄芩破碎的片块。热河黄芩:又称北芩。
为产于河北承德和内蒙古昭蒙者。品质最优。
销往全国,并供出口。其中最上等者称“大条”,主供出口。
东芩:为产于山东者。品质亦佳。
主销江浙一带,亦销全国。以上商品以根条粗长、干燥、坚实、色黄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果实(黄芩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下列同属植物亦同供药用:①粘毛黄芩分布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②滇黄芩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③甘肃黄芩分布甘肃、陕西及山西。④薄叶黄芩分布东北至宁夏等地。
⑤丽江黄芩分布云南西北部。⑥川黄芩茎高1o~30厘米,叶片大多为卵形。
花冠白色、缘白色至紫色、紫蓝色。小坚果卵球形,具瘤。
分布四川西部。【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季至夏初采收(秋季亦可)。
选生长3~4年的植株。将根挖出后除去茎苗、须根及泥上,晒至半干时撞去栓皮,再晒至全干。
【拉丁名】:药材Radix Scutellariae 原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同属植物: ①粘毛黄芩Scutellaria viscidula Bge.,②滇黄芩Sratellaruaamoena C.H.Wright, ③甘肃黄芩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is,④薄叶黄芩Scutellaria ikonnikovii juz. , ⑤丽江黄芩Scutella ria likiangensis Diels,⑥川黄芩Scutellariahypericifolia Levl.,【炮制方法】: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酒黄芩:取黄芥片喷淋黄酒,拌匀,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
(每黄芩100斤,用黄酒10~15斤)炒黄芩:取黄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黄芩炭: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考 证】:出自《吴普本草》:“黄芩,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茎空,中或方员,高三、四尺,四月花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
②《别录》:“黄芩生秭归川谷及冤句。三月三日采根,阴干。”
③陶弘景:“黄芩,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圆者名子芩为胜,破者名宿芩。
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惟取深色坚实者为好。”
④《纲目》:“宿芩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子芩乃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
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黔,北芩多内实而深黄。”【生药材鉴定】:干燥根呈倒圆锥形,扭曲不直,长7~27厘米,径约1~2厘米。
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上部皮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皮细,有。
2. 黄岑与黄芩的区别
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
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治最理想的一味药。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
3. 黄字怎么写好看
如下图:
黄拼音:huáng
释义: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
5、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地黄[dì huáng]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毛,叶丛生,花筒状。根茎肥大,供药用。药材分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三种。
2、雌黄[cí huáng]
矿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晶体呈柱状或片状,柠檬黄色,略透明,燃烧时放出大蒜气味。
3、黄芩[huáng qín]
多年生草本植物。
4、黄烟[huáng yān]
旱烟。
5、黄斑[huáng bān]
眼球后部视网膜正中央正对瞳孔处的部分。
6、鸭黄[yā huáng]
孵出不久的小鸭,因身上有淡黄色的(rǒng)毛而得名。
4. 黄芩与黄苓到底是一种药,还是写字错误呢
是两种药。黄芩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黄苓唇形科,多年生草本。生于干燥向阳山坡。春秋两季采集,药用其根,茎叶可加工成黄苓茶,亦称黄金茶,茶色金黄、泻火清瘟。可治瘟病发热,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泻痢、胎动不安等症,并有抗菌、解热、降压等作用。还可解烟酒之毒,清盛夏之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