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败字的草书写法
“败”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饶介。
饶介是元末著名文人、书法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诗立意奇巧,遣句工严,自具一格;草书飘逸畅朗、清丽流放,神追大令(王献之)。书迹有《杂诗帖》、《琴珍帖》、《仿四家书》等。
2、第二种:书家——赵构。 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赵构的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赐岳飞手敕卷》《赐岳飞批札卷》及《光明塔碑》等。 3、第三种:书家——赵孟頫。
赵孟頫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败”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黄庭坚。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书风的影响。
其行帮手札墨迹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 2、第二种:书家——苏轼。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3、第三种:书家——王铎。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2. "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是什么意思
卫夫人《笔阵图》释读卫夫人《笔阵图》释读原文: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 1.昔秦丞相斯所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 2.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 3.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 4.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 5.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 6.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7. 注释:1、三端:在古代文化中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银钩:本指书法中的“钩”这种基本笔画,因优美的笔画能表达出婉媚有力,故谓之“银钩”.在本文中指代书法艺术本身,即古代“六艺”中之“书”也.2、周穆王:西周国王,昭王之子,姓姬名满.3、鸿都:东汉时的皇家藏书之所. 碣:石碑圆顶者谓之碣,此特指碑碣文字. 十旬:指一百天.4、达:通达.达其源:通达文字产生发展的源流.暗于理:不懂书法的道理.5、殊:此作副词,有竟然之意.师古:即师法于古人.缘情:抒发感情,此理解为凭兴趣.弃道:背弃书道.该赡:渊博丰赡,此“该”通于“赅”.6、通灵感物:指通于神灵,并且能感化他物.7、更加润色:再加以修饰文字以使其具有光彩.总:概括、归纳或谓总结.列事:指陈述事情.贻:遗留.庶:希望、但愿.释文:古代三端的妙用,没有先于用笔的;而六艺的奥妙,没有重于书法的.昔日秦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的书法,感叹了七天之久,不满意他的书法缺乏笔力.蔡邕到鸿都观看碑碣,一百天了还不忍返回,不停的称赞那些超群出众的碑碣,所以知道通达书之源流的少,不懂得书法道理的多.近代以来竟而不师法古人,只凭兴趣背离书道,只记得姓名,有的学识并不渊博丰赡,见识又少,致使没有成就,空费了精神.于是,不是通于神灵,能感化他人的人,便不足以与其谈论此道.现今删改李斯的《笔妙》,再加以修饰的文字使其完整,总括起来有七条,并且予以说明,把对其所作的形容列在左边,遗留于子孙,永为楷模,希望将来的学书者,能有时间看看.原文: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 ,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 8.其砚取前涸新石,润涩相兼, 浮津耀墨者 9.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 10.纸取东 阳鱼卵,虚柔滑净者 11.凡学书字,先学 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 12.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13.初学先大书,不得 从小 14.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 15.善于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16.一 一 从 其消息而用之 17.注释:8、崇山绝仞:指高山最高的地方.锋齐:锋毫要齐.腰强:“腰”指笔毫的中部,此即谓笔毫中部要有强 度、有弹力.9、前涸:通翦涸,指浅黑干涸.润涩:此为一对反义词,即指润滑和不润滑.浮津耀墨:浮耀墨汁的光泽.10、鹿角胶:由鹿角熬制成的胶.11、东阳鱼卵:一种产于东阳的鱼卵纸,东阳在今天安徽省天长县.12、真书:魏晋之后对正体的一种称呼,也称作楷 书.行草书:由称草行,一种比较流动而近于草书的书体.13、点画:文字点与横竖笔画的总称.波撇:指磔和掠,即捺和撇.屈曲:弯曲、曲折.14、大书:写大的字. 从小:指写小字.15、鉴:鉴别、鉴赏.16、筋书:瘦劲有力的书墨猪:笔画肥而无力的书.圣:超凡、卓越.17、消息:奥妙、真谛.释文:笔毫要取那高山绝壁中的兔毛,八九月间猎取,笔头要一寸,管长要五寸,锋毫要齐整,锋腰要有强度.砚台要选用浅黑干涸的新石,润滑与滞涩兼顾,能浮耀墨汁的光泽.至于墨要取庐山的松烟、代郡的鹿角胶,要十年以上,强硬如石的作为制造的原料.纸则要取东阳鱼卵纸,柔软滑净的.大凡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如果作真书,要执去笔头二寸一分处;如果是行草,要执去笔头三寸一分处.下笔点画波撇曲折,都要尽一身之力行笔.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善于鉴赏的不善于写,善于写的不善于鉴赏.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叫它“筋书”,多肉少骨的叫它“墨猪”,多力丰筋的是可取之法,无力无筋的为错误之法.要一一从其间吸取奥妙、体会真谛,并且合理地运用它.原文:一,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陆断犀象 . (戈画),百钧弩发.1,万岁枯滕.乁,崩浪雷奔.(横折钩),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 18.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 执笔远 而急,意 前 笔 后 者胜 19.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备如篆法20;飘扬洒落如章草21;凶险可畏如八分22;窃窕出入如飞白23;耿介特立如鹤头24;郁拔纵横如古隶25.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26.永 和 四 年,上 虞 制记27. 注释:18、笔阵:将书法比作作战行阵. 执笔急:指执笔松.19、执笔近:指执笔处距离笔毫近.执笔近不能很好 的运腕行笔,执笔不紧,运笔则无力.20、结构圆备:指字的。
3. 楷书的败怎么写
楷书的败: 部首:贝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左右结构,形声;从攵、贝声。
败字篆隶楷行草书欣赏: 篆 隶 楷 行 草 败 bài 〈动〉会意。从贝,从攴。
攴( 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
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
本义:毁坏,搞坏。 败,毁也。
——《说文》 1. 输,失利,不成功,与“胜”相对:~北。~退。
~绩(❶连队溃败;❷事业的失利)。~诉。
~笔。~局。
两~俱伤。 2. 战胜,使失败:大~敌军。
3. 毁坏:~坏。~露。
4. 解除,消散:~火。~毒。
5. 破旧,衰落,腐烂:~絮。~落。
~兴(xìng )(情绪低落)。腐~。
叶残花~。 常用词组 败北 败笔 败草 败毒 败坏 败火 败绩 败家子 败将 败井颓垣 败局 败军 败军之将 败类 败柳残花 败露 败落 败损。
4. 草书为字怎么写
“为”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怀素。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的草书以篆书入笔,藏锋内转,瘦硬圆通,用笔迅疾,气势宏大。从笔迹学的角度看,怀素一生的书法线条,质地上都倾向于瘦细,和禅修苦寒的美学有很大关系。
2、第二种:书家——米芾。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
3、第三种:书家——祝允明。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为”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黄庭坚,出自——教审帖。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其行帮手札墨迹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
2、第二种:书家——李邕,出自——云麾将军碑。
李邕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
3、第三种:书家——唐寅,出自——落花诗册。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书
5. 胜字的草书怎么写
一、胜的草书写法:
二、胜的释义:
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仗。取~。
2、打败(别人):以少~多。战~敌人。
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于雄辩。实际行动~过空洞的言辞。
三、组词:
取胜、争胜、遗胜、寻胜、告胜
胜瓜、胜却、百胜、华胜、力胜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忌胜[jì shèng]
犹忌前。
2、胜因[shèng yīn]
佛教语。善因。
3、豪胜[háo shèng]
杰出、卓越的人。
4、追胜[zhuī shèng]
寻胜,游赏名胜。
5、较胜[jiào shèng]
明白、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