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分别如何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拼音:【gāo】 部首:高 部外笔画:0 总笔画:10 五笔86:YM 五笔98:YMK/YM 仓颉:YRBR 英文:tall 笔顺编号:4125125251 四角号码:00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9AD8 异体字:髙 汉字首尾分解:亠冋 汉字部件分解:亠冋 笔顺编号:4125125251 笔顺读写:捺横竖折横竖折竖折横[1] 【反义词】矮/低 高为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 1、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如:~峰。
~空。~踞。
~原。~耸。
~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瞻远瞩。 2、高度:他身~一米八。
3、等级在上的:~级。~考。
4、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
~价。~档。
~手。~能物理。
5、声音响亮:引吭~歌。 6、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就。~论。
~堂。~徒。
7、热烈、盛大:~昂。兴~采烈。
8、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
~风亮节。~尚。
~雅。~洁。
9、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 10、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11、长(对年龄很大的人的称呼,一般是70岁以上):高寿,高龄。 12、多少:你高寿啊? 13、厉害:“高,实在是高。”
14、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东汉·许慎《说文》。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15、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 16、声调激越[elated;loud]: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
——唐·白居易《纳粟》 17、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thevitals] 18、肥沃,膏腴[fertile;rich]:[张禹]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
——《汉纪·孝成纪三》 19.甘美[besweetandrefreshing]: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20、通“郊”。
泛指城外,野外[opencountry;inthefield]: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
——《礼记·月令》 21、远离,隐居[farawayfrom;liveinseclusion]: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颜延年《陶征士诔》 22、姓氏:高姓。
23、方言中指多的意思。如喝高了。
2. “好”的甲骨文怎么写
甲骨文:
读音:[hǎo][hào]
部首:女五笔:VBG、
基本释义:
1.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人。~汉。~歹。~事多磨。
2.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您~。安~。
3.友爱,和睦:友~。相~。
4.容易:~办。~使。~懂。
5.完成,完善:办~了。
6.表示应允、赞成:~!你干得不错。
7.很,甚:~冷。~快。~坏。~一会儿。
8.便于:场地清理干净~打球。
9.反话,表示不满意:~,这下可坏了!
[ hào ]
1.喜爱,与“恶”(wùㄨˋ)相对:~奇。~色。~尚(爱好和崇尚)。~高骛远(亦作“好高务远”)。~逸恶劳。
2.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刚学会骑车的人~摔跤。
3. “高”的繁体字怎么写好看
高字没有繁体字
一.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二. 汉字释义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
三. 姓氏
高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排行第18位;《百家姓》中排名第153位。据中国社会科高学院遗传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氏在中国各大姓氏中排第十五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068%。目前高氏在中国约有一千七百一十万余人。中国历史上,高氏称帝王者有十四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弥。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高元作室”用现代汉语说,就是高元发明屋子。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他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发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弥。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同时解释与低相对。
高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姜氏原是炎帝的后裔,高氏则是炎帝的后裔,高氏的血缘初祖是炎帝,得姓始祖为高一。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说,百濮后裔中有人以“高”为氏。 濮是殷周时期江汉以南地区的族群,与楚国同姓。濮人分建了许多小国,所以称为“百濮”,后来为楚所灭。濮人后裔有人以“濮”为氏,也有人以“高”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