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手中阝叫什么部怎样写拼音
1)邑部,在字的右边,写作阝,读音【fǔ】。邑部的字,有些是国名和邑名,如郑、邶、鄘、郐(桧)、邓、邲、邯郸等;有些是有关国邑和行政区域的名称,如邦、郡、都、郊等。
如:
鄙,本义为五百家(户口单位)。引申为边邑。《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邻,本义为五家(户口单位)。《论语•雍也》:“以与尔邻里乡党乎!”(拿来给你的邻里乡党的人吧!郑注:“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引申为邻近的人或邻居的人。
邮,本义为传递文书的驿舍。《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郎,本义为鲁邑名。《礼记•檀弓下》:“战於郎。”
2)阜部,在字的左边,写作阝。阜部的字一般都是与山有关的。阜字的本义是无石之山。依《说文》,有石之山为山,无石之山为阜。《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
如:
陵,本义为大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淆有二陵焉。”引申为陵墓。
阿(ē),本义为大陵。《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陆,本义为高平地(依《说文》)。《说文》:“阜,大陆,山无石者。”可见陆是高而上平的土山。《国语•齐语》:“陆阜陵墐。”(墐,沟上道。)引申为陆地,跟水相对。
阳,本义是山南,所以从阜。《诗经•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阳。”
阴,本义是山北,所以从阜。华阴(地名)因在华山之北,故称华阴。
隅,本义是山角。《诗经•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於丘隅。”(绵蛮,鸟声。)
阻,本义是山路难行。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指险阻之处。
险,与阻同义。《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限,与阻同义。《战国策•秦策》:“南有巫山黔中之限。”
2. “阝”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阝,拼音:fǔ笔划:2五笔:BNH部首:阝结构:单体结构释义: 同“阜”。
用作偏旁。俗称“左耳刀旁”,又称“左包耳”。
组字:邓、队、阡、邙、邝、邔、阤、阶、阵、邞、阫、阰、邥、阩、邧 1、邓(dèng):姓。 2、队(duì):1.排得整齐的行列:~列。
~形。 2.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伍。
3.量词:一~大学生。 3、阡(qiān):1.田间的小路:~陌。
2.通往坟墓的道路:~表(墓碑)。 4、邙(máng):〔北~〕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5、邝(kuàng):姓。 6、邔(qǐ):古县名,在今中国湖北省宜城县。
7、阤(tuó):古同“陀”,山坡:“故登阤者,倍任者也,犹能以登。 8、阶(jiē):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
9、阵(zhèn):军队作战时布置的局势:阵线。阵势。
严阵以待。 10、邞(fū):古县名,在今中国山东胶州市西南和诸城市东。
11、阫(péi):墙:“正昼为盗,日中穴阫。” 12、阰(pí):古中国楚地山名(一说“大土山”):“朝搴阰之木兰兮。
13、邥(shěn):〔邥垂〕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周,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 14、阩(shēng):古同“升”,登上。
15、邧(yuán):古邑名,中国春秋时属秦,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