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报告文学怎么写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
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 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因此,我们所说 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 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 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 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 、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 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 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
但是,它和小说 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إ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
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 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
(《试谈报告文学》)إ 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إ 所谓 “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 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
إ 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 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 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 、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 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
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 ,都应是实有其事的。
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
准确的 材料就是要符合五个“W ”,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
报告文 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 本质的。 (二)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 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 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
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 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 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 。
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三)深刻的政论性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 。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 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 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 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明确认 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
因此,写作报告文 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 写作方式可以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应该做到: 一、进行深入采访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通过采访 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
2. 如何写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 “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事件立即报道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以上解释来自百度百科
3. 如何写好一篇报告文学
如何写好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
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 词组。“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因此,我们所说 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 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330343939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 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 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 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 、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 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 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
但是,它和小说 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إ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
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 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可以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 ;第二,接着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
(《试谈报告文学》)إ 我们可以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إ 所谓 “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 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
إ 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 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 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 、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 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
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 ,都应是实有其事的。
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
准确的 材料就是要符合五个“W ”,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
报告文 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 本质的。 (二)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 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 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
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 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 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 。
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写、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学手段。 (三)深刻的政论性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 。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 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意义更突出,有时作者 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 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明确认 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可以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
因此,写作报告文 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 写作方式可以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应该做到: 一、进行深入采访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通过采访 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