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方志怎么写
首先,设计篇目。
篇目按类设置,遵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规则,同级类目不能存在交叉关系,上位类概念的内涵必须包含所有下位类。从地方志来说,篇目一般设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5大类,另有序、概述、大事记、人物传、附录、图、后记、索引等。
其次,收集资料。资料收集的原则是应收尽收,以档案资料为主,口碑资料为辅,并进行实地考察、调查。
第三,纂写正文。地方志纂写要求资料性记述,言必及事,言之有无,纵述历史,寓观点于记述之中,忌空谈空论。
地方志编纂是一门科学,只言片语是不可能讲透的,需要系统学习。目前市场上有关地方志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专著比较多,网上有关地方志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知识也比较多,建议多学学。
2. 编纂读音是什么
编纂读音是:[ biān zuǎn ]
详细解释
1、犹编辑。编写纂集。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编纂的书,不叫《四库备要》,叫《四库全书》。”
2、用以称编纂职务。
曹亚伯 《武昌日知会之破案》:“ 张君 在 上海 广学会任编纂,兼办《大同报》。”
相关例句:
1、时间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选集编纂者。
2、编纂词典要用很多的时间,要有极大的耐心。
3、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扩展资料:
相近词语辨析
1、编缀[ biān zhuì ]
解释:编排组合已有的材料、文章等。
我经常想起我父亲在灵感突发时写诗的情景,他会径直走开,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笔尖抵在纸上,把感应到的词汇编缀成乐曲。
2、编辑[ biān jí ]
解释: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成书刊。
巴金 《把心交给读者》:“一九三五年八月我从 日本 回来,在 上海 为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了几种丛书,这以后读者的来信又多起来了。”
3. 民贸企业的年鉴编纂怎么
年鉴是一种工具书,把某个领域中一年内的重大事件、重要依据、文献资料等分门别类地编纂起来,供人们查,这就是年鉴。
在西方,年鉴和年刊通称,英文名称都叫yearbook。 我国年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是已经失传。 解放前,我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地方性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
其中《中国年鉴》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可说是当代出版史上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年鉴。 我国年鉴出版工作的大发展是在80年代。
1980年首先出版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到1981年出现了“年鉴热”,年鉴品种增到二十多种,近年又陆续有所增加。
年鉴大体可分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 年鉴的“年”一般是按出书年份标识,内容为上一个年度的资料。
例如:1985年的年鉴,主要发表1984年的资料。由于年鉴具有史料价值,有些年鉴也把前若干年的部分历史资料列为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