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狗的甲骨文怎么写
“狗”无甲骨文写法,但“犬”有甲骨文写法,详见附图。
图片较大,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附图:
2. 狗的甲骨文怎么写
一、狗的甲骨文如下: 二、汉语拼音:gǒu 三、释义: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
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四、狗的部首:犭 五、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六、造字法:形声;从犭、句声 七、异体字:豿 扩展资料: 一、字源解说: 造字本义:名词,交配时公母勾连的犬,形体似狼的肉食动物。 古人称犬为“狗”,因为狗类交配时呈现雌雄**官相勾连的特有情形。
狗与人类关系密切,对主人忠诚无比,但狗吃屎、狗交配时奇形而且长久的现象,特别令目击者尴尬,因而“狗”在中国自古以来被当作缺德的恶名。 文言版《说文解字》:狗,孔子曰:“狗,叩也。
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狗,孔子说:“狗,叩叫。叩气吠叫为主人守门。”
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句”作声旁。 二、相关组词: 1、遛狗[liù gǒu] 带着狗散步。
2、狗附[gǒu fù] 古代军营中的戒备设施。 3、泽狗[zé gǒu] 水鸟名。
因能在水中捉鱼,又名水狗、鱼狗。 4、狗走[gǒu zǒu] 古代一种守城器械。
5、狗刨[gǒu páo] 狗刨式游泳,顾名思义就是像狗一样游,头一直露在水面以上,用四肢捣水,因前进速度较慢。
3. 甲骨文 狗 字 怎么写
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
甲指乌龟的甲壳,骨指野兽的骨头。因为这种文字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人们便将它称为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1000余字。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现代汉字都有甲骨文字体。你所说的“狗”,是人们开始摆脱单纯狩猎的局限后,才驯养的动物。
“狗”字在现在发现的甲骨文中是没有的。只有“犬”字。
(我不懂得打入电脑,你去"甲骨文在线转换器"键入“犬”字通过转换后看吧)。
4. 12生肖的甲骨文怎么写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甲骨文如下图:
扩展资料: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5. 求一个“龟”的甲骨文写法
就是下边图片中的样子了。
古代交通不便,常有“出门三里是他乡”的说法。所以甲骨文字的字型通常不止一种,我国文字从甲骨文(金鼎铭文)到小篆,一脉相承的是夏、商、周、秦(小篆)、汉(隶书),最终隶定出的龟字是“龟”,由此可以看出,与之承上的是从侧面描绘乌龟的那个字型。我给出的这个字在【虎腾异世】给出的网站里也有,不过得指出的是,最先这个字是“趴”着的(即是我给出的这个字型左旋90°),就和侧面看到的乌龟一个样子,是后来人们才逐渐把字写成“立”着的了,古时候写字从上到下,为了方便就改成这样的立写形式了。
而且,刻甲骨的时候,刻“竖”划比刻“横”划要简单一些。比如牛、马、象、豕(猪)、犬(狗)等最先都是“趴”着写的;到后来为了书写方便,都改成“立”着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