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个初中生,要毕业了,想唱rap,可是歌词不知道该怎么写,还有
因为你才初中我愿意花几十分钟跟你说,下面是原创!
如果真的喜欢我建议你可以把它当今后的辅业去练(能让你的生活更饱满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问的这个问题太笼统了。
我可以告诉你从GANGSTA到JAZZ-RAP再到现在非主流爱套用的LOVE SONG没有一个是可以简单的拿个伴奏填个词就可以唱的
第一你得锻炼节奏感,有了这个你唱歌的时候才能踩上拍,写词才能以节奏为根据。你可以听国内的隐藏,MC.WEBBER,阴三儿为代表中国北方的一些说唱,都可以听,他们踩拍相对是比较正统的,另外你可以拿书或报纸试着卡准节奏念,然后试着抛掉书和报纸开始FREESTYLE,再到攻击性的FREESTYLE就是BATTLE了。国内像LIL.RAY---小老虎---阴三儿的贾伟和孟国栋都是BATTLE一把好手
第二就是练习韵感和押运技巧,刚才我们说到听歌,这里你就可以找首喜欢的去翻唱了,翻唱过程中注意他起唱,停顿,韵脚,和拖音什么的。这里有一个概念叫FLOW,就是前面说的技巧,因为押韵有很多变化,比如押单个字,双押多押,组合押韵,比如“你得知道,为了不睡着刻出中国制造”在这个句子里“知道”“制造”是一个押韵,"为了"“睡着”又是一个,踩拍也有反拍错拍,而玩弄节奏鼓点就要求你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感,
第三是练习写词技巧,说唱本身因为不含旋律,所以特别注重歌词的内涵,双关语反语和幽默(一般是冷的)是必须的、平时得多看新闻多读有营养的书多看好电影,平时多思考,这样慢慢歌词有了内涵和思想性,你听一首歌叫“LIFE'S A STRUGGLE”相信会有感受的,这个需要日积月累
第四就是纯粹的日积月累了 。比如你听了WESTCOAST和EASTCOAST,听了JAZZ-RAP和HARDCORE,它们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显现出来的时候,你心里也有自己对说唱的取向和想法了。每首歌都有它的GROOVE(律动),你能听出它们的感情吗?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想自己做伴奏,拿个水果或者SONY ACID就可以动手了。
当你第一个伴奏,第一首歌出来的时候你会激动的,就像我当年一样= =
最后给你推荐一些可以听的RAPPER&CREW
米国的NAS&AZ,JAY-Z,EMINEM,WU TANG-CLAN,BIGGIE SAMLL ,2PAC。LUPE-FIASCO这些为引索展开去听,还有很多很多牛比的RAPPER ,你才初中,以后英文一定要好好学
我个人喜欢 COMPANY FLOW这支团
加油!
2. 听后感怎么写
笔者曾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游园不值》一课,真心陶醉于她的课堂。
有感于这位大师的教学风范,有感于她那豪爽的教学激情,笔者诉诸笔端的是一份甜甜的回忆。 一、轻松导入,蕴含激情 课未开始,窦老师就让学生说描写春天的古诗,并一起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师生沉浸在浓浓的春光中。
窦老师又告诉学生们古诗不仅可以诵、唱,还可以吟,接着引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推敲”二字包含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锻句炼字的呕心沥血,以此懂得古诗的内容都是字斟句酌而来。窦老师然后出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向学生介绍有关古诗平仄的读法,示范读《寻隐者不遇》,读得抑扬顿挫,学生也跟着练读起来,“平”音延长,“仄”音短促,并学着试读《游园不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窦老师以宽松的教学氛围将古诗所涵盖的知识慢慢疏导给学生,从苦“吟”诗人说起,再到他的“不遇”诗,看似寻常,实则不一般,窦老师能将与本课所学的知识相似点尽量发掘出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到无限的知识引领。特别是窦老师的范读,让人感受到她那如瀑布跌入深潭的美妙音色以及她那豁达的心胸。
二、巧抓题眼,走近诗句 上课一开始,窦老师带领学生读题,让学生说出“不”、“值”及“不值”的意思,接着就边打手势边让学生用刚才学过的读诗方法读诗句,然后指名读,学生评价,再指名读,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窦老师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句,感知一下诗句的内容,再从“平”、“仄”的角度来对诗句进行初读,把诗句读得通顺、流畅,符合古诗的一般教学思路。
但不同的是,窦老师虽然没有强调学生要用什么感情来读,但学生已经能够从老师“平”、“仄”的读法上习得了诗句的基本诵读基调,学生虽然对诗句还不太明白,但走近诗句读的感觉给了他们自信的力量。“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已经从窦老师那儿学到了朗读古诗的情结。
可以推断,学生在以后学习古诗时会把这种良好的朗读习惯发扬下去。“学以致用”在这里得到了诠释。
三、循诗明物,走进诗句 初读诗句后,窦老师让学生说出游园的路上遇到了哪些景物,在文中画下来?学生找到了“苍苔”、“柴扉”、“红杏”,然后窦老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根据图意来理解“苍苔”这个词语,是春天的象征,说明春天已经到了,并反复朗读这句诗。在理解“柴扉”时,窦老师出示了各种门的图片,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柴门的普通、平常,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句诗。
在理解“红杏”时,窦老师出示了陆游的两句诗:“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并说:“由此看来,杏花是春天最先开放的,是春天的使者,更是春天的化身。”学生明白了杏花的意思后,师生配乐齐读诗句。
窦老师抓住游人路上看到的三个景物,每理解一个就要指导学生把这句诗读几遍,这正是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的朗读技巧。理解完这三个词语后,配上音乐,带领学生再一次回到诗的整体上,这种分不忘合,合不忘整的读书方法又一次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整体意境的把握。
四、情从文出,走近诗人 在读书的过程中,窦老师没有忘记让学生找出诗中关键字来概括诗人的写诗心情,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到了“怜”字,心情找到了,读书又进了一层。接下来让学生默读诗句,合作学习,自学推敲,看看每句中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的“怜”。
从诗的第一句中学生找到了“印”字,老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用‘印’字可以突出什么?”“为什么不用踩?”“为什么要穿木屐?又该怎样走呢?”学生试走后带着那份感觉品读了诗句,感受又会不同先前。
为了加深学生对“怜”的印象,老师又出示了诗人叶绍翁最初用的“嫌”字,学生比较后发现,还是“怜”字表达的心情有味儿。第二句中学生找到了“扣”字,在与“敲”的比较中让学生分别做“敲”和“扣”的动作,从而体会诗人对春天景象的爱怜。
第三句中学生找到了“关”字,第四句中学生找到了“出”字,窦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将“满”与“一”进行比较,体会诗人用“一”字的良苦之心。窦老师又让学生对陆游的诗句“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的“遮”、“出”进行比较,“关”得住吗?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出”的理解,窦老师设计了一段对话:“如果你是一枝红杏,你看到园内什么?在墙外又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出墙?”学生有的说是对生活的渴望,有的说是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其他同学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诗句的深意也自然而悟,越“关”越要“出”来,这样一来,“关”的妙处便自然流淌出来,“出”的理由也哗哗流进学生的心田。
窦老师能从诗句中提炼出一个“怜”来,并带领学生将“怜”字贯串在每一个诗句当中,“印”“扣”“满”“关”“一”“出”通过具体的词语理解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生动形象的品味让学生理解了诗人作诗用词的匠心独具。虽然诗的后两句叶绍翁化用陆游的诗句,但他一个“关”字远比陆游的“遮”字来得深长,。
3. 作文 最想听的一句话 怎么写啊
看到现在的李子,我心里舒服多了,其实,这都归功于姐姐,是姐姐的一句话改变了李子的命运。
李子是二婶家的独生子,六岁时他失去了父爱,二婶对他百般宠爱,使他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李子经常上课捣乱,下课打架,搅得全班不得安宁。为这事,老师成了他家的常客,但二婶总是护着自己的儿子。老师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了对他的教育。于是,李子变本加厉,经常恐吓小学生,打群架,泡网吧,成了不折不扣的小混混,连高年级的学生也要让他三分。最后,老师实在忍无可忍,把他交给了学校。校长通知二婶到校谈话,二婶得知李子在学校的不良行为,气了个半死,后悔不该溺爱李子,她当即发誓要把李子扭回正路。
二婶回到家中,看见李子正在看电视,而作业却堆了一桌,二婶见了大发雷霆:“没做完作业看什么电视?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啊?你这样做纯粹是让人看不起你,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妈希望你能争口气,长大能干出一番大事业,知道吗?”这时的二婶已经泣不成声了,只听李子冷冷地回了一句:“我什么都不会,叫我学什么?我不上学了!”这句话正好被刚进门的姐姐听到了,姐姐上前就是一记耳光,李子瞪着姐姐不说话,姐姐气得脸都涨红了:“没出息,记得你爸生前对你说的话吗?”李子立刻愕然了,想起去世的爸爸,李子的眼圈变红了。是啊,我曾经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爸爸护着我,妈妈爱着我,世上没有谁比我更幸福了。可恶的病魔拆散了我们,夺去了爸爸宝贵的生命……我曾在爸爸面前发过誓,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照顾妈妈……想到这儿,李子一头扑向妈妈怀里,失声痛哭:“妈,我对不起你,我辜负了您和爸爸的期望,我真是没用!妈,您放心吧,我以后一定努力学习,期末一定要拿第一!”说完,把眼泪一抹便钻进书堆里了。姐姐看了,高兴地笑了……
果真,期末时,李子捧回了一张奖状,上面写着老师的评语:“李子同学在学校里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看到这里,二婶激动地哭了……
人有时很奇怪,会因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及时悬崖勒马,什么时候都不会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