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的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怎么写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2. 梁启超对学术史梳理的要求,用四个字概括,急要,谢谢
梁启超于1902年发表了《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这一长篇论著实际上是他整个学术史研究的一个导论,是中国学术史的一个鸟瞰式的提纲。书中将中国学术思想的变迁分为七个时期:一、春秋以前为“胚胎时代”;二、春秋末至战国为“全盛时代”;三、两汉为“儒学统一时代”;四、魏晋为“老学时代”;五、南北朝至唐为“佛学时代”;六、宋元明为“儒佛混合时代”;七、清以来的二百五十年为“衰落时代”。梁启超粗线条地勾勒了三千余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分析总结了各时期学术思想的特色和形成原因,为以后的断代学术史研究奠定了基础。关于本书,梁启超本来打算写十六章,后来因故只写到“佛学时代”便搁笔。两年后,即1904年,他又续作《近世之学术》评述“衰落时代”的清学史,而宋元明“儒佛混合时代”的理学则始终未写成,实属遗憾。
梁启超认为,学术思想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关系密切,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上古之历史,至黄帝而一变,至夏禹而一变,至周初而一变,至春秋而一变。故文明精神之发达,亦缘之以为界焉。”他将“胚胎时代”的学术文化依历史的发展划为四个小时代,即黄帝时代、夏禹时代、周初时代、春秋时代。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虽然还处于萌芽状态,但“实为我民族一切道德、法律、制度、学艺之源泉”。其核心思想观念有三:一曰天道,二曰人伦,三曰天人相与之际。其特色是宗教色彩淡薄,迷信之力不强。因为,“胚胎时代之文明,以重实际为第一义。重实际故重人事,其敬天也,皆取以为人伦之模范也;重实际故重经验,其尊祖也,皆取以为先例之典型也。”当时掌握学术关键的是两种人,一为祝官,掌天事;一为史官,掌人事。
春秋未年,学术思想开始勃兴,至战国达到全盛状态。梁启超描绘道:“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如春雷一声,万绿齐茁于广野;如火山乍裂,热石竞飞于天外。壮哉盛哉!非特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战国学术繁荣的原因约有七端:一由于蕴蓄之宏富,二由于社会之变迁,三由于思想言论之自由,四由于交通之频繁,五由于人才之见重,六由于文字之趋简,七由于讲学之风盛。这一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峙,学术竞相发展,文化空前繁荣,学派之多,观点之富,令人目不暇接。梁启超则高屋建瓴,以“两派三宗”概而论之。所谓“两派”,即“北派”和“南派”。北派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邹鲁派为正宗。另有齐派、宋郑派等。南派以老子、庄子为正宗,另有许行、屈原等支派。所谓“三宗”,即“孔学”、“老学”、“墨学”。孔学包括小康派、大同派、天人相与派、心性派、考证派、记纂派;老学包括哲理派、厌世派、权谋派、纵乐派、神秘派;墨学包括兼爱派、游侠派、名理派。以上就横向而言,就纵向来说,北南两派为全盛时代第一期,孔、老、墨三宗为第二期,三宗后又发展为儒、墨、名、法、阴阳、道六家,则为第三期,六家经过分裂混合又为七家,最终汇合于秦,是为第四期。
3. 学术前史怎么写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