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锁子的开锁子的步骤
1、烧香,开锁子孩子要磕头行礼。
2、开锁子的孩子和“陪监来”的孩子钻源到供桌前的八仙桌底下(八仙桌上抄蒙着一块大红布,桌上放着装有烧饼的筐子和一把铜锁),主持人宣布开锁子开始。 3、十二个不同姓的人bai开始逐次打开摆在八仙桌上的铜锁,每个人在开锁时都要说“开监门,放监人,打发监人出了门”的口诀;然后都要从桌子上拿一个烧饼递给du桌下的“坐监人”,“坐监人”咬一口百,递给“陪监的”,“陪监的”也咬一口,然后递回桌上,这个过程进行十二次。
4、锁开过十二次后,就将十二挂铜钱烧掉,来参加开锁子的人便会抢铜钱,据说抢到铜钱的人会有好运气,用这样的铜钱给度自己的孩子再挂锁子吉利。 5、烧完后放鞭炮以示“监门”打开,开锁子的孩子要顶一zhi块红布从桌子底下跑出来,“陪监的”孩子在后面追,一直跑到一棵柳树下,才可以dao停下来。
柳的谐音是“留”,知含有希望孩子的生命留下来的意义。 6、开锁子的孩子的舅舅要拿把剃刀在柳树下等着为其剃头,其实不道过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而已。
舅舅的谐音是“救救”,意思是希望舅舅可以救孩子的命,让其脱离苦海,从此可以健康成长。 。
2. 开锁子(民风民俗)是干什么啊
既然说到开锁子那就要说到挂锁子,挂锁子是孩子生下来后,由懂行的善友妈妈弄一个蓝绳系上一个古代的钱币,放在观音或者灶王前面,焚香上供后善友妈妈口中念念有词,大意是保佑我家孩子健康顺利长大。一般情况下挂锁子的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或者家里特别看重的孩子,一些从小身体不好的孩子也会挂锁子,据说挂了就不生病了。有的特别看重孩子的还会去山上让老和尚帮着挂,那就是专业人士了,应该做的更好,更有效的。也有给孩子认个干娘,让干娘帮着挂的。这种活动我们这里都是说把孩子寄给了谁,“我的孩子寄给了灶王,你的孩子那?”“我的孩子寄给了观音。”可能意思就是把孩子寄托给神仙,让神仙保佑自己孩子健康长大吧。
此后每年的孩子生日,都要给孩子弄蓝绳系上钱币,几岁就系几个钱币,放在观音或者灶王前面焚香上供,然后给孩子戴在脖子上,直到12岁。说是12岁其实是11岁我的老家是10岁,因为我们中国传统是说虚岁的。到了开锁子这一天要是摆会就复杂多了,家里要扎观音,烙干饼,熬菜包饺子,念佛,有的要闹3天那。不摆会的就简单多了,一般家里要准备一个新簸箕和新笤帚用于举行仪式使用。到了孩子生日那一天,一般孩子的姑姑,叔叔,舅舅、舅妈、姥爷、姥姥都会过来。家里要给灶王准备十碗菜用于上供,五个素的,五个肉的,还有十个寿桃,十个枣花卷,然后由懂行的善友妈妈开始唱,这些歌曲委婉悠扬别有一番风味。由于篇幅所限,改日我把具体的唱词给大家说说。大意就是说让灾病和坎坷都远离孩子,一边唱还要一边拿新笤帚象征性的上扫下扫。唱完一个段落后,替孩子把锁子开开,让孩子站起来,口中含上一个吃的东西,我哥小时候含的是油条,现在的孩子都吃不下油条了,我侄女含的是一个饼干。然后,把簸箕扣在孩子的头上,用笤帚一打,孩子便跑到大门后面,偷偷把东西吃掉。吃完后接着回来,再唱一会烧一些金锭和纸钱把孩子的锁子也烧了,就算是完成了在灶王面前的仪式。然后再去院子正中的天地哪里再唱一会就算是整个仪式结束了。做好中午饭了一家高高兴兴吃顿饭说是给孩子嚼灾。
3. 孩子过圆锁怎么说两句呢
是地方性一种“成人礼”仪式! 出现于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一种风俗。 当地的小孩子在过十二周岁的时候要大办宴席。 当地的说法为,小孩子出生以后在未成年期间魂魄不全,每长一岁就会增之
一分,并用面做的生肖锁锁命,当到十二岁的时候才可魂魄齐全,这个时候要举行开锁仪式(也称为圆锁)。 北方地区,小孩子的12岁生日俗称为“圆锁”,是大人们对孩子即将步入少年时代的一个祝福。又称“开锁”、“迷魂锁”、“圆羊”,它是专给长到12岁的孩子举办的生日仪式。这种风俗习惯很普遍。开锁,其目的是要给那些即将成人的孩子打开智慧的锁链,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幼年的蒙昧中解脱出来,踏进少年的里程,向着聪明才智的方向发展,向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发展,让孩子感到自己已经脱离童年,产生加入到大人行列中的信念,自立起来,摆脱依赖心理。编辑本段庆祝方式
小孩长到12岁时,表示孩子已长成大人,要举行圆锁仪式,亦称开锁,“做十二”。开锁前,先要在家里的祖宗牌位前摆设一定的祭供物品,像各种糕点、果品、菜肴,穷人家摆些馒头、米饭也可供祭。供桌上,点燃香炉里的香。全家老少聚集到祖宗牌位前,燃香磕头自不必说,长辈要在开锁的孩子前训示,然后,开锁人向祖宗祷告,被开锁人要在祖宗牌位前跪拜。之后,开锁人(一般由被开锁人的舅舅担任)用钥匙打开事先挂在被开锁人脖子上的锁(锁上有十二层红布围裹的标记,一年一层),这样,开锁仪式即行宣告结束,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摆设一顿家宴,以示庆祝。编辑本段圆锁仪式
圆锁仪式一般在中午举行。时辰一到,就把所有送来的羊和礼品都摆在院中央的大桌子上,把头绳拴的锁子带在孩子的脖子上,同时再带上一条铁链子,用铁锁将铁链的两端锁在一起,先面对天地爷烧香叩头,再向家长叩头,最后孩子的母亲要头戴毛巾站在孩子身边,陪着孩子叩头,尔后用三个姓的人为孩子开锁子,开锁的三个人一般是:〈三个差姓〉家中长辈 舅舅 干爹来担任,开锁时口里要念三句话:“一开,聪明伶俐 ;二开,学业有成;三开,满堂富贵!”等词。然后进共午餐。操办圆锁规模的大小要根据自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交往而定,但圆锁的形式和操作的程序基本相同。圆琐要看吉日举行。这一天,姥姥家要施展一番自家的拥有。首先,要带上3至5个面粉蒸的大羊,羊的眼要连接在一起,不能断裂,成为圆形;蒸15个小羊,4个支羊馒头和一条用五尺多长红头绳、17个小铜钱(一岁一个钱,天一个地一个)拴起来的“锁子”,以示成人长大后,要象羊群一样,人旺性温。其次,还要带上被子、毯子、衣服和一些有关的礼物,其余亲友相应赠送。亲友多以钱物作贺礼,姥姥家的礼品格外重,有蒸食、圪脔、衣裤、长命锁等。是日,在院设置、摆供、烧香、放炮,过12岁生日的子女要穿新衣,戴长命锁。长命锁一般由姥姥家送,用一根红线穿12个铜钱作成,以示12年锁圆,孩子长大成人。 圆琐生日过后,孩子的家长要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如裤子(布)鞋等送给“干娘”,感谢干娘为孩子12年以来生日的操心。这表明,从孩子12岁起,干娘就不再为孩子蒸“羊”做生日了。开锁,是民间流传的一种习俗。这风俗,主要流行于北方,是给那些年龄已到12岁孩子进行的一种精神启蒙活动。旧社会,开锁的对象一般只限于年龄刚满12岁的长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大大超出了这一范围。编辑本段历史变迁
如今,这种开锁活动已经简化,简化到全家人聚在一起,给被开锁的孩子脖子上挂一只锁,然后在全家人面前,由舅舅打开锁在脖子上的锁,聚餐一顿,高高兴兴地庆祝开锁,开锁活动即行宣告结束。孩子好像到了另一个境界,精神上很快得到了一种超脱。
4. 农村方言‘‘开锁子’'是什么意思
开锁子是一种地方习俗,主要流行于北方农村,是给那些年龄已到12-15岁的孩子进行的一种精神启蒙活动,实质上相当于现在广泛流传的“成人礼”。
开锁子仪式是个很重要的仪式,它在一个人一生中的地位不亚于结婚生子,亲朋好友甚至同村很多人都要被邀请参加,其中最重要的要有一个跟挂锁孩子同岁同性的孩子,还有十二个不同姓氏的成年人,这十二个人要有男有女。
孩子的长辈要为其找一个“陪监的”,这个人要与开锁子的孩子同岁,性别也要一样。所谓“陪监”。陪监的孩子要陪同开锁子的孩子一起参加开锁子仪式。为了表示感谢,开锁子前要在供桌上摆设供品,供品一般有水果、煮熟的方肉、酒等,供桌上层摆放香炉。十二个不同姓的成年人出席开锁子仪式,每人开一年的锁,将十二把锁一一打开,象征着孩子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扩展资料:
要开锁子就必须先挂锁子,按照当地风俗,认为挂锁子也就是把孩子“锁”起来,俗称“坐监”,认为挂锁可以让孩子“成人”,第一次挂锁子的时间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农历六月初一。这一天,孩子首先要认干妈,干妈一般都选灶王奶奶,以求她能保佑孩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开锁
5. 开锁子的挂锁子传说
据当地村里的老人介绍,“善老妈妈”也就是巫婆的意思,据说她可以保佑孩子健康。六月初一这天要给干妈摆供,挂锁子的孩子要给干妈磕头,就是行认干妈大礼。然后孩子的祖父母(一般都是祖母)把用红绳拴着的两枚铜钱摆在供桌上,以示“挂上了锁子”。以后每年的阴历六月初一,都要用红绳拴两枚铜钱挂在灶王奶奶或善老妈妈的画像下,一直到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