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聪的第六笔是什么
《聪》字笔画、笔顺、笔划 - 聪的笔顺 - 聪字怎么写? - 写法
/e881aa__bihuachaxun/
部首为 耳 的汉字(共75个汉字)
总笔画数6:
耳
总笔画数7:
耴
总笔画数8:
耶 耵
总笔画数9:
耷
总笔画数10:
耻 耽 耿 聂 耸 耼 聀 耺 耹 耾
总笔画数11:
聃 聊 聆 聋 聍 聉 职 聇 聄 聈 聅
总笔画数12:
聒 联 聏 聠 聓 聎 聑 聐
总笔画数13:
聘 圣 聕 聗
总笔画数14:
聚 聝 聛 聡 聜 聢 聙 聣 闻 聟
总笔画数15:
聪 聩 聤 聦 聥 聧 聭 聨 聫
2. 耳字的笔顺怎么写
笔顺:横、竖、竖、横、横、横
拼音:ěr
部首:耳
笔画:6
基本解释如下:
1.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2.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3.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4.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5.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6.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详细解释如下: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7. 耳,主听也。——《说文》
8.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9.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10.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11. 坎为耳。——《易·说卦》
12.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刘基《苦斋记》
13.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听觉,听力〖senseofhearing〗。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耳状的东西〖anear-likething〗。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sprout(ofgrainonthecereal)〗
14.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
听到,听说〖hear;listen〗。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附耳而语〖whisper〗。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连】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组词:余耳、洗耳、心耳、畜耳、悦耳、云耳、属耳、植耳、中耳、头耳
3. “慧”字的笔顺怎么写
笔画:名称: 横、横、横、竖、横、横、横、竖、横折、横、横、点、斜钩、点、点 组词1、聪慧【拼音】:cōng huì【解释】:亦作"聪惠"。
聪明而有智慧。【出处】:《国语·齐语》:"桓公又亲问焉,曰:'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2、慧觉【拼音】:huì jué【解释】:佛教语。指能自觉觉人的大智慧。
【出处】:《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公卿贵仕,贤哲伟人,莫不严视招提,归仰慧觉,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3、慧丽【拼音】:huì lì【解释】:多形容女子聪明秀丽。
【出处】: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君旷无偶,前言表妹,慧丽多谋,必能分忧。"4、秀外慧中【拼音】:xiù wài huì zhōng【解释】:秀,秀丽;慧,聪明。
意为外表秀丽,内心聪慧。泛指长得漂亮,识大体,有修养的女子。
【出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5、慧心未泯【拼音】:huì xīnwèi mǐn【解释】:指人虽然经过滚滚红尘的洗练。
但是心灵深处的良知并未因此而泯灭。仍然有成道的希望。
也指智慧没有丧失【出处】: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选自《白兔和月亮》周国平寓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