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呆字有几种读法
呆字有1种读法
呆拼音:dāi
笔顺:丨フ一一丨ノ丶
释义:
1、傻,愚蠢:呆子。呆气。呆里撒(sā)奸(表面痴呆,暗藏奸诈)。
2、不灵活,发愣:呆板。呆滞。呆若木鸡(形容因惊恐而发愣)。
3、同“待”。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卖呆[mài dāi]
在大门外呆呆地看(多用于妇女)。
2、妆呆[zhuāng dāi]
装傻,装糊涂。
3、吓呆[xià dāi]
吓得目瞪口呆。
4、佯呆[yáng dāi]
假装麻木迟钝。
5、呆鸡[dāi jī]
形容人因受到恐吓 惊吓或出呼意料而产生的表情·。
6、大呆[dà dāi]
方言。很大,极大。
2. 【猜猜“呆呆”字读什么
上课了,刚坐下,一个醒目的“呆”家进入眼帘,我想:不会又玩游戏吧,希望刘老师今天不要再捉弄我们了。
刘老师上了讲台,指着“呆”字问:“这个字读什么?”“呆”大家异口同声,没有任何一丝杂音。“好!开始组词!”同学们开始组词了,有的组词语,有的组成语,接二连三,花样百出,组了一大堆。
“既然大家都认识“呆”字,那么谁能猜一猜古代人们是怎么发明这个字的呢?”刘老师抓了抓脑袋做着一幅疑惑不解的模样,问道。顿时乱得像粥一般的教室立刻鸦雀无声,只能听见沙沙沙沙的笔声。
经过同学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一个接一个搞笑而又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新鲜出炉”了,有的认为是一个人撞在树上,头冒金花,嘴巴张得很大,所以叫做“呆”,有的认为“呆”的谐音字是“待”,所以待久了就会麻木;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让人忍俊不禁,我就不再说了。但又一个难题在眼前划过,更是让我们的脑袋转得快了。
刘老师又在黑板的另一边写了一个大字——“呆呆”。刚一写好,大家就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讨论了。
好多同学都认为这是刘老师有意捉弄我们的,中国哪有这样的汉字?等大家停下的时候,刘老师便开口了:“这个字的确是中国字,那你们能用推理法猜猜“呆”字的读音、意义吗?同学们二话不说,又开始做起头脑体操来。不一会儿,许多奇怪的答案闪亮登场了!首先,是我们号称“小博士”的陈美汐的答案“一个呆是很瓜的意思,两个呆就会很霉,所以我认为这个字就应该读“霉”。
然后是非洲朋友黄屹东出场了,他用令人有些听不懂的话音说:“我认为这个字应该读“碰”,因为我们可以把两个呆看做两个人,两个撞一起了,就会碰,所以这个字应该读“碰”。该公布我们盼望的正确答案了,我们用盼望的目光盯住刘老师。
“这个字应该读‘梅’刘老师清了清嗓子,说:“但不是陈美汐说的那个倒霉的霉,而是梅花的梅。这个字是梅花的梅的古体字,是我在江苏无锡的一处园林发现的字。”
中国汉字真是让人眼花?乱,实在太有趣了,我们应该细细去体会体会。
3. 两个“呆”字在一起是什么字,怎么读啊
槑的基本信息
拼音:méi
部首:木*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4
五笔编码:KSKS或KKSS(五笔加加输入法) 仓颉字码:RDRD
郑码:JFJF,U:69D1,GBK:988E
笔顺编号:25112342511234 四角号码:66994 统一汉字:U+69D1
简介——网络热词,音同“梅”,字由二呆组成,故成为形容人比呆还呆的意思。
其他网络热词还有:巭,嫑,囧
*“槑”是中文“梅”的异体字。
[编辑本段]
槑的基本字义
【槑】 méiㄇㄟˊ
◎ 古同“梅”。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槑
【玉篇】古文梅字。注见七画。
槑=梅,其形: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其神: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如此来看,槑,实则形神俱呆,怪道古人用此二字组成其名了。
[编辑本段]
槑的网络意义
“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别把“槑”当“呆”
两个“呆”凑到一起便成了“槑”,在最近的网络流行语中,“槑”不仅呆,而且很呆。槑 (音同“梅:méi”),部首:木,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槑,古文梅字。单看“槑”的解释跟“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人。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
两个“呆”凑到一起便成了“槑”,对“雷”、“囧”这些字多少有些审美疲劳的网友们,也渐渐把“魔爪”伸向了我们的古汉字。在最近的网络流行语中,“槑”不仅呆,而且很呆,用来形容人很傻很天真,傻到家了。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大家从来没有想到,古人创造出来的汉字,原来是这么的华丽而且彪悍,更是如此的……呃,贴切。于是大家从此呼朋唤友,要槑我们槑一起!
[槑,宋朝的开封府的匾额上就有这个字.]
槑,宋朝的开封府的匾额上就有这个字.
槑的应用
“槑”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便可以查到,
“梅”字旁边就写着它的两个异体字,其中有一个就是“槑”。
至今,在开封包公祠内的匾额上还有“槑”这个字,匾额上书写的意思为“梅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