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门牌是谁写的
修建于 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东题“德侔天地”,西题“道冠古今”,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两坊建于明初,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建筑为木构,三间四柱五楼。
黄色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间十三踩,稍间九踩,中夹小屋顶五踩。坊下各饰 有8只石雕怪兽。居中的4只天禄,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4个辟邪,怒目扭颈,形象怪异。
扩展资料:
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游览孔庙应着重游览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其两庑的历代碑刻。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圣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家庙
2. 冠字的字义这怎么做呢
朋友,我把汉典网上【冠】的字义拷贝给你参考。
◎ 冠 guān
〈名〉
(1) (会意。从“冖”( 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hat]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cap]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cap-like object]。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comb]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常用词组
冠盖如云 冠盖相望 冠冕 冠冕堂皇 冠饰 冠心病 冠子
◎ 冠 guàn
〈动〉
(1) 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precede;crown with;surpass]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precede]。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 冠 guàn
〈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ceremony marking a man's coming of age at 20]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first place]。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champion]。如:夺冠
(5) [语]∶冠词的简称 [article]
常用词组
冠军
3. 谁知道水亭街作文怎么写
济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华古城,一座古雅艺术的文化发源之地,七十二名泉之美称的泉城,拥有许多古街古巷,曲水亭街是让我回忆深刻,记忆犹新。
曲水亭街的景色是美丽的复古的。一边是青砖炉瓦,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泉水上一座座古桥,偶尔游过几只鸭子在水中嬉戏,清澈的河水流向远方。一阵阵微风拂过,掀起一道道涟漪,河边的芦苇随风舞动,与两道之间的杨柳构成了一副和谐的画面。
曲水亭街是四通八达的。北靠大明湖,南接西更道,东望德王府西邻济南文庙。向西靠去犹一个曲水流杯池,它是一口泉水,瞧,它还冒泡呢!它有两米深,附近的人叫它王府池,也是七十二名泉之一。
曲水亭街的人是悠闲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水流旁边常
4. 冠必正的冠怎么读
冠必正的冠的读音为guān,意思是戴。原句的意思的穿戴仪容整洁。原句出自于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
原文: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白话译文:
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扩展资料:
冠字是一个多音字除了guān读音,另一个读音为guàn。
基本释义;
冠 [guàn]
(1)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2)排于首位的事例 。
(3)戴;戴帽子。
例句: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战国 屈原《楚辞·屈原·涉江》
白话译文:腰间挂着长长的宝剑啊,头上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4)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例句:位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白话译文:地位在群臣的前面,名声流传后世。
(5)加在前头。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
冠 [guān]
(1)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
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白话译文: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
(2)顶端 。如:群芳之冠。
(3)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
(4)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例句: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白话译文: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5. 亡魂路引的写法
黄烧纸写的,从右向左,竖着写,开始写“路引”两个字然后是正文:兹有娑婆世界,南瞻部州,盛京府中华大国,宏建万载不易之朝,某某省,某某市,地址写清,(如果是男的姓张,就要写)张府老太公阳寿修满,驾鹤西游,天地同增寿,享年某某岁,(这个岁字上面不是山是一个止字,就是到此为止的意思。)
垣曲的路引格式是从清末民初流传下来的~
一般的格式为:“灵宝大法师,城隍土地司,今照得山西省河东道垣曲县**镇信男(信女)***因病身故,前往阴曹冥府(泰安神州)公干(女写进香),随身携带行李马匹,金银财宝,衣服首饰,所遇关津渡口,凶神恶鬼验票放行,不得阻拦,须知路引行者尊”。
后写“牵马引路人***”,再是“计开白马一匹,马夫一名,行李俱全,金银万两,花轿一顶,轿夫*人”。
最后面是:*年*月*日发
牵马引路人 应该是死者的已经死亡了的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