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写武侠小说,才能超过金庸
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了一座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如果真的想超越,那你必须从三个方面超越他: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金庸生活的年代是个时局动荡,改朝易代的年代,国民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这就触发了他写武侠的一个初衷希望借助自己的文笔以此唤醒人们,期望出现如郭靖般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大侠,来拯救天下苍生。
地利:在金庸生活的香港,避免了战争可能带来的一切不稳定因素,而且他又创办了明报,有了经济基础,以此可以安心写作。
人和:这是他最终成就武侠小说泰山北斗的最主要原因,金庸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而且还念过私塾,很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奠定了很深得文话修养,如他对诗经,楚辞,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宋史,元史,明史,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等都有很深的造诣,真可谓是倒背如流。无论是正史,还是稗官野史,他都有涉猎,因此才会写出那样活灵活现的小说。此外,外在压力也是不可不提的,当时的古龙,梁羽生等众多好手都写出了许多令人称赞的作品,对他而言,面对的对手越是厉害,他的努力也越多。
综上,金庸的成就不是轻而易得的,需付出很多汗水才能换取今日的成就,举目四望,今日的武侠小说已难觅昨日之辉煌,我真的很期待,期待你能有决心和毅力去努力奋斗,写出一部超越金的作品,到时我一定细细拜读。
最后说一句:祝你成功!
2. 金庸写的所有书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用的艺名是林欢)。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三剑楼随笔》
《袁崇焕评传》(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学术性著作,收录在《碧血剑》中)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3. 金庸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是如何写那么优美的小说
金庸(1924年农历2月初6 ——)。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香港“大紫荆勋衔” 、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2009年6月,金庸加入中国作协。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4. 金庸一共写了多少字啊
飞—《飞狐外传》(1960年) 约50
雪—《雪山飞狐》(1959年) 15
连—《连城诀》(1963年) 25
天—《天龙八部》(1963年) 130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100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5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 130
笑—《笑傲江湖》(1967年) 100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50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100
侠—《侠客行》(1965年) 25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100
碧—《碧血剑》(1956年) 35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2
只是粗略估计罢了
5. 金庸一共写了多少小说
认为14部的人可能是对“飞 雪 连 天 射 白 鹿 ,笑 书 神 侠 倚 碧 鸳”太熟吧。
因而忘了《越女剑》。 【笔名缘起】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
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你的朋友[Your Friend]”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印象。但比起用金庸这笔名写武侠小说来,就远不如它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武侠小说】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和“金庸作品集序”)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括号内为该书开始创作年份):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
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是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开始修订工作,正名为新修版(或世纪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结集出版。
每一次修订,情节都有所改动。新修版的故事细节和结局也略有改变,引来不少回响。
目前两岸三地的出版分别授权于广州的广州出版社,于2005年11月正式出版,(2002年底开始出版,代替原来的三联书店)、台湾的远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外文翻译版本 金庸若干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泰文、越南文、法文、马来文、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
其中以日文与英文的最多: 日文版: 『书剣恩仇录』(全4巻、原名:书剑恩仇录、译:冈崎由美) 『碧血剣』(全3巻、原名:碧血剑、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早依) 『秘曲 笑傲江湖』(全7巻、原名:笑傲江湖、监修:冈崎由美、译:小岛瑞纪) 『雪山飞狐』(全1巻、原名:雪山飞狐、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 『射雕英雄伝』(全5巻、原名:射雕英雄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金海南) 『连城诀』(全2巻、原名:连城诀、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神雕剣侠』(全5巻、原名:神雕侠侣、訳:冈崎由美・松田京子) 『倚天屠龙记』(全5巻、原名:倚天屠龙记、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阿部敦子) 『越女剣』(全1巻、原名: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监修:冈崎由美、译:林久之・伊藤未央) 『飞狐外伝』(全3巻、原名:飞狐外传、监修:冈崎由美、译:阿部敦子) 『天龙八部』(全8巻、原名:天龙八部、监修:冈崎由美、译:土屋文子) 『鹿鼎记』(全8巻、原名:鹿鼎记、译:冈崎由美・小岛瑞纪) 英文版: The Book and the Sword(《书剑恩仇录》,全一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恩沙(Graham Earnshaw);监修:闵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记》,3册))牛津大学出版社,译:闵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雕英雄传》)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飞狐》,全一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译:莫锦屏(Olivia Mok) 被他人抄袭 20世纪80年代时,曾有人以“镛公”为笔名著书《射雕前传》、《神雕前传》之类的作品,无论包装和印制都与金庸的作品集极为相似。在香港部分租售旧小说的书店中仍然存在。
在中国大陆,也有类似的抄袭的作品,不但书名类似,而且署名作者也和金庸很类似,如“全庸”、“金康”、“金庸新”“高庸”等。
6. 金庸写了多少部书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金庸本意为“卅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