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的繁体字怎么写
一、“刘”的繁体字是刘,拼音liú。
“刘”的汉字笔顺:ノフ丶フノ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丨丨 笔顺读写:撇、竖提、点、横折钩、撇、撇、点、横、横、竖、点、撇、提、竖、竖钩、 二、释义: 1、(形声。从金,从刀,丣( yǒu)声。
本义:杀,戮) 2、克,战胜 3、兵器名。斧钺 4、剥落,凋残 5、姓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刘海 虔刘 炎刘 遏刘 刘卢 嬴刘 嵇刘 干刘 刘纲 刘杜 刘基 应刘 阮刘 徐刘 词组释义: 一、刘基[liú jī] (1311—1375)明初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
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中进士,弃官归隐,著《郁离子》。
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和兵法,善诗文。
著有《诚意伯文集》。 二、、应刘[yìng liú] 汉末建安文人应瑒、刘桢的并称。
二人均为曹丕、曹植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
三、阮刘[ruǎn liú] 阮肇 与 刘晨 的并称。 四、徐刘[xú liú] “建安七子”中 徐干 和 刘桢 的并称。
五、殷刘[yīn liú] 1、晋殷浩、刘惔的并称。 2、南朝宋殷景仁、刘湛的并称。
2. 刘繁体字怎样写
刘繁体字是 刘 拼 音 liú 部 首 刂 笔 画 6 五 行 火 繁 体 刘 五 笔 YJH 〈动〉 1、(形声。
从金,从刀,丣( yǒu)声。本义:杀,戮) 2、同本义(含有大规模杀戮的意思) 胜殷遏刘,耆代尔功。
——《诗·周颂·武》 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 晋之北鄙亦曰刘。——《方言》卷一 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
(虔:杀戮)。——《左传·成公十三年》 3、克,战胜 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
——《逸周书·世俘》 〈名〉 1、兵器名。斧钺 [weapon's name]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
——《书·顾命》。孔传:“刘,钺属。”
孔颖达疏引 郑玄曰:“刘,盖今鑱斧。” 2、姓 〈形〉 剥落,凋残 靡草不凋,无木不刘。
——明· 刘基《擢彼乔松》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前度刘郎 成语拼音:qián dù liú láng 成语解释: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
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成语出处:唐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2、刘毅答诏 成语拼音:liú yì dá zhào 成语解释:指敢于谏诤 成语出处:《晋书 刘毅传》:“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
’”。
3. 刘的繁体字草书怎么写
刘(liu,繁体字:劉)部首:刂部,笔画:6笔,结构:左右结构,笔顺:捺横撇捺竖竖钩。
繁体草书如图所示。 这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或隶书。
本义是杀,后延伸至表示斧钺类武器等。《说文解字》大概是因避汉皇帝刘姓之讳而失收,但有以“刘”作偏旁的字且“鐂”字不见于史传,徐锴据此推断繁体“刘”因屈曲的“刀”(刂)被误作“田”而讹误为“鐂”。
扩展资料 字源演变。 关于“刘”的字源,除了部分人认为“卯”是“刘”的本字而“刘”是“卯”加“刂”(刀)和义符“金”而来外 ,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刘”的异体字“鐂”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在发现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未发现“刘”字。篆文“刘”左边是“金”(表质料),右边由上部的“卯”和下部的“刀”组成,或将“刀”改为“田”而作“鐂”(两种写法中的“戼(卯)”字在甲骨文中意为杀牲的方法,因而本义为“杀”。
其二,“刘”本是象形字,后发展为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刘”(如图C所示)左边是一只形似大鸟的动物的象形,也像是一个被艺术化了的人;右边是—把刀的象形,取意“用刀刺杀动物或人”,直观地表达出了“刘”字的本义——杀戮。
发展至金文阶段,“刘”字的构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象形字变成了会意兼形声字:上面是个“卯”字,其本义是“胎儿与胎盘的分离”,可引申为”分开”、“撕裂”、“杀”等义,在此也表音;下面左半部分是“金“,本义是“金属”,在此代表兵器或武器;下面右半部分是“手”,在此表示“用手拿”。 三者结合,寓意“用手拿着兵器进行杀戮”,此即“刘”字的本义。
小篆阶段的“刘”字,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写作“鐂”,为金形、留声的形声字,见于《说文解字》。
后来,这个字发展为“镏金”之“镏”。 第二种写作繁体的“刘”,脱胎于“刘”字的金文字形。
但也有所变化——变成了左右结构:左边是上“卯”下“金”的组合;右边的“手”换成了“刀”,成为从卯、从金、从刀的会意字,意思更为明确。隶书、楷书中的“刘”字在第二种结构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刀”改为“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