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中裂锦手法怎么运用的
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分析了。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沙净•秋思》)
(2)“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有作》)
(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7)“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9)“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0)“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11)“烟杨画柳,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2. 小说《裂锦》主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这是一个悲凉的传奇。傅圣歆为了避免家族企业的破产,不得不依附于曾有宿怨的商界巨子易志维。他们在彼此的试探与挣扎里,慢慢陷入与对方的情感纠葛中。只是现实严酷,容不得她奢望爱情或是幸福。易志维突然发现其弟易传东爱上了傅圣歆,骤然翻脸之后,圣歆几乎失去一切,心灰意懒之下,她答应了另一个青梅竹马、却是家族新仇人——简子俊的求婚。当易志维陷入困境时,傅圣歆不顾一切回到他身边,最后一次希翼得到爱情。谁知这爱情,竟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骗局。生活是一袭华丽的锦袍,她终究只是一朵锦上花,点缀在他姹紫嫣红的过往,静静凋谢了芳华。
作者:思存,网名“匪我思存”,畅销书女作家。笔下的故事多为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题材也比较多样化,现代都市类的,民国类的,架空历史类的都有,读者年龄层跨度也比较大,从中学生到白领,到40多岁的家庭主妇,其中以白领阶层为主。经常在《南风》、《公主志》等多家女性杂志发表短篇小说。
3. 裂锦怎么样
一切的语言来形容这本书都是无力的,绝对赞的一本,奉劝没读过的读者不要太过于用现在“成熟”的眼光来评价这本书,在那个年份她的这本书独立特性的引领了一股“风格”潮啊朋友们,我本人算不上匪粉,只单单说这本真不错,不要说你喜欢美满结局还是大团圆结局,我只想说,这种故事风格,标新立异,信息量真的超大,只可惜,后期人人都效仿她的言情阴谋风格,但是对于早期第一次接触的这种感觉太难忘了,你们懂得 稍微带上一句,这本书封面翻新太多了,我本人只喜欢最初的那个封面,其他版本封面我实在不入眼了,不狂不多说,很多表达产生共鸣的人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