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古代人们用那种方式来记录汉字的读音的
浅谈中国古代注音的种类 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认识汉字、读出汉字,只好用汉字来注音.这样便先后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汉代.这一点在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读音常常说“读若某”或者“某声”,就是这种情况.例如《说文》中的“材,才声”,意思是说“材”这个字的读音应该读成“才”. 后代的经学家把这种方法说成“音某”,也是同一个意思.比如唐代陆德明编写的《经典释文》有“拾,音十”.直音法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会出现某个汉字没有同音字的情况,比如“丢”字,我们找不到同音字来注直音;有时候这个字虽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汉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难懂、难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这是违反学习原则的. 另一种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调的字来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到平声”.“刀”是平声字,“到”是去声字,单用“到”来对“刀”字注音是不准确的,因此必须法“到”字的声调改变了,才能得到“刀”字的读音.同样的,这种注音法虽然比直音法有所进步,但是由于需要改变声调,然后才能读出字音,所以不是很方便. 还有一种注音法,就是我们熟知的反切法,又称反音、切.反切法自东汉到清末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对汉字标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反切法的起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观点:一、起源于三国魏人孙炎.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音辞篇》:“孙叔然(就是孙炎)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二、起源于东汉末服虔.日本释安然《悉昙藏》引用唐朝武玄的《韵诠》中《反音例》称到:“服虔始反音.”清代的章炳麟等人就主张这种说法.三、来自西域.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反切直学,自西域入于中国,至齐梁间盛行.”四、中国古来有之.这种说法可能来源于“二合音”,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的《艺文二》卷十五中写道:“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源也.”也可能是起源于文字创制之时,清代刘熙载所著的《说文双声》里的《叙》说道:“切音始于西域乎?非也.始于魏孙炎乎?亦非也.然则于何而起?曰:起于始制文字者也.许氏《说文》于字下系之以声,其有所受之矣.夫六书之中较难知者,莫如谐声.迭韵、双声,皆谐声也.许氏论形声及于‘江’‘河’二字.方许氏时,未有迭韵、双声之名,然‘河’‘可’为迭韵,‘江’‘工’为双声,是其实也.后世切音,下一字为韵,取迭韵;上一字为母,取双声,非此何以开之哉?”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说“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读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称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由此可见,反切是一种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现代的汉语拼音不一样.现代的汉语拼音是一种音素拼音,即每个音素用一个或两个字母表示,因此,用汉语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一个字母,如“哦”,也可以用两个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个、四个字母来标注一个汉字的读音.反切是根据声韵原则来进行拼音的,它其实是一种双拼法,总是用两个字来拼音的. 反切中第一个字(上字)代表声母,第二个字(下字)表示韵母以及声调.即使是“零声母”,也必须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乌寒切”.同样的,即使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韵母,也只能用一个反切下字.比如“香”就是“许良切”. 由此可见,反切比起上述两种注音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声母,就应该只表示辅音,但是实际上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单纯表示辅音的汉字是不存在的.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韵母的,就应该只表示元音,但是同样的,以元音开头的汉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须借用带有辅音的汉字来作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韵学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谓的“呼”是音韵学中的一个概念,现代汉语中有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时期则只有开口呼与合口呼两种).例如,“乌,哀都切”,其中“乌”是合口呼,“哀”是开口呼. 在以后历代中,反切被不断改进,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广韵》和《集韵》.虽然都是宋代的韵书,相差只有几十年,但是《集韵》的反切已经有了很多的改进.明代的吕坤所写的《交泰韵》,清代的潘耒所写的《类音》,设计出了新的反切方法. 但是无论怎么样,用汉字注音都会带有局限性.因此在明朝以后,中国开始出现了用字母注音的方法.这是在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发明的.最早的是利玛窦根据拉丁文发明的二十六个声母和四十四个韵母的拼音方案,然后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
2. 每天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měi tiān声母:m ,t;韵母:ei ,i, an ;音调 :第三声和第一声。
意思:表示天天的意思。每一次。
各个。每:常常,经常。
示例:小明考试考砸了,每天都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扩展资料近义词:天天、每日一、天天拼音 :tiān tiān意思:平常或老一套。
详细释义:1、犹言老天爷。重迭呼天,起加强语气作用。
《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天天可怜,这番飘洋,只愿在陕闽两处便好,若在他方也是枉然。”2、每天。
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示例:天天都是一个出发点,每天都有一点提高,每天都有一点收成。
二、每日拼音:měi rì意思:天天。示例:妻子病逝后,王老先生每日垂头丧气地在公园呆坐,邻居看了都不禁替他难过。
3. 每天的拼音怎么写
拼音:měi tiān
声母:m ,t;韵母:ei ,i, an ;音调 :第三声和第一声。
意思:表示天天的意思。每一次。各个。每:常常,经常。
示例:小明考试考砸了,每天都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
扩展资料
近义词:天天、每日
一、天天
拼音 :tiān tiān
意思:平常或老一套。
详细释义:
1、犹言老天爷。重迭呼天,起加强语气作用。
《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天天可怜,这番飘洋,只愿在陕闽两处便好,若在他方也是枉然。”
2、每天。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示例:天天都是一个出发点,每天都有一点提高,每天都有一点收成。
二、每日
拼音:měi rì
意思:天天。
示例:妻子病逝后,王老先生每日垂头丧气地在公园呆坐,邻居看了都不禁替他难过。
4. 知道字的读音,常常忘记汉字怎么写,怎么办
这与知识在大脑存储的方式及区域特点有关,想不起一个简单的字如何写可理解为该字相关的记忆提取失败,那么为何失败呢?这类字我们都很熟悉常见,属于你的长时记忆里很稳固的一本分。
某一刻突然想不起来这个情况,我们假设你正在写一篇文章,边构思边写,大脑正在活跃的思考你当前这篇文章的相关内容,而当写到该字时,你的大脑开始提取该字,此时提取发生失败,我有以下几种假设
1 大脑在文章写作上所提取的大量记忆干扰了该字的提取,如下图,红色是你一直集中注意在思索的文章相关记忆的激活,由于这部分太过活跃,从而减弱了黑色那条通路的兴奋度,进而干扰该字相关记忆通路。
2 中国字的记忆与音节有关,比如“ni”对应“你”,这个字我们在学习时多半是刻板式的记忆(没有复杂的偏旁结构或是象征意义),加上用的多也不会刻意去寻找记忆线索和策略。回忆时有时会由于缺少线索(象征性的意义),在注意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突然提取失败。
5. 神话情话拼音怎么写
(神话情话)拼音如下:【汉语拼音】神(shén) 话(huà) 情(qínɡ) 话(huà)Ps:在拼写拼音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可混淆。如in和ing,en和eng等。
2)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可混淆。如zi和chi,si和shi等。
3)声调符号切不可标错位置。如把会(hui)的第四声错标在字母u上,实则标在字母i上。
4)处理“一不七八”等变调的字标注按原调,读的时候要变调。比如,一定,“一”原本是一声,但是要读成第二声。
参考资料[变调]:/link?url=fV0NQvU_q7t8M-rd3brZ1JqpqdPWFQBOmnnoDviTQs35Yfr3uaTosRyPY0JVn_fX3CpsX4Wg99HBgSI3Z9iSLK。
6. 拼音怎么读怎么写拼知道
先记熟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的读音,然后再将字母组合起来拼读要注意标声调。
24个韵母:
单韵母6个:a、o、e、i、u、ü。
复韵母9个:ai、ei、ui、ao、ou、iu、ie、ue、er。
鼻韵母5个:、an、en、in、un、ün。
后鼻韵母4个:ang、eng、ing、ong。
整体认读: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整体认读发音与不整体发音不同)。
扩展资料:
发音方式:
“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音时要牢记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声母n及零声母与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都有拼合关系。
声母f、g、k、h、zh、ch、r、z、c、s只同开口呼、合口呼相拼。
声母j、x、q只同齐齿呼、撮口呼相拼。
拼音声母b、p、m、d、t不同撮口呼相拼。
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同除去j、q、x外的其他声母都有拼合关系。
撮口呼韵母只同j、q、x、n、l及零声母有拼合关系。
拼音时还要注意读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音值。要读声母本音,不要念呼读音(教学中,在声母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而发出的音叫呼读音);要把韵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读,不要把韵头、韵腹、韵尾分解开再临时拼合;要看清调号,读准调值。
7.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为了学习中国的文字,便尝试采用他们国家的罗马字作为拼注汉字声韵的符号,这是中文以罗马字来拼注的开端。
罗马拼音的发音跟我们用的汉语拼音有点不一样——在罗马拼音里,e 读 A ;su 读 si ;si 读 xi ;r 是汉语拼音里的 l ;ti 读“七”;tu 的发音在“次”和“粗”之间;n 是鼻音,放在词末时起的作用相当于英语词末的ing,常常构成汉语拼音中ang、ing、eng、ong之类的发音。罗马音里的e是汉语拼音的ei,同样ke就是kei,以次类推,以e结尾的全部要读成ei,还有以o结尾的,比如ko就是汉语拼音里的kong,依此类推以o结尾就要把o念成ong,还有罗马音的shi在拼音里其实是xi,chi应念成qi,tsu念cu,hu在拼音里其实是fu,yu是you,最后罗马音里以r开头的都要念l,比如ra就念做la,等等。
中国大陆目前使用汉语拼音,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等也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
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中国大陆在此之前也使用罗马拼音。
目前一些使用罗马拼音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和其他地区的部分海外华人等等。
8. 是什么意思,的拼音怎么写,怎么读
(是什么意思)拼音如下:
【汉语拼音】是(shì) 什(shén) 么(me) 意(yì) 思(si)
【无声调版】是(shi) 什(shen) 么(me) 意(yi) 思(si) (这一种供拼音输入)
Ps:在拼写拼音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可混淆。如in和ing,en和eng等。
2)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可混淆。如zi和chi,si和shi等。
3)声调符号切不可标错位置。如把会(hui)的第四声错标在字母u上,实则标在字母i上。
4)处理“一不七八”等变调的字标注按原调,读的时候要变调。比如,一定,“一”原本是一声,但是要读成第二声。
参考资料[变调]:/link?url=fV0NQvU_q7t8M-rd3brZ1JqpqdPWFQBOmnnoDviTQs35Yfr3uaTosRyPY0JVn_fX3CpsX4Wg99HBgSI3Z9iS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