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确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
初学写字,应特别注意书写时身体的姿势。因为姿势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字的好坏和进展。在书法中,把专门研究这部份内容称为“身法”,可见其重要。
正确的书写姿势,不仅能为写字打好良好的基础,而且对青少年来说,也是生理卫生的需要。青少年正在长身体的时期,若养成姿势上的坏习惯,还很不如易纠正。根据字的大小,一般有坐着写和站着写两类,即所谓的“坐势”和“立势”。初学写字,应特别打好坐势的基础。
坐势,端坐桌前,腰背自然伸直,上身可略向前倾,与肩同宽,左臂弯曲,手自然放置桌上,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手也可压在纸上,起到稳定纸的作用。右手执笔,笔不必正对头的中间部分,可偏向头的右侧,以能看到笔尖运动为宜。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区别。枕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不离开桌面,或把左手垫在右手手腕的下面的书写姿势。枕腕法多用于写小楷。悬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悬空。运笔较为灵活,适合写一寸左右的各种字体。
悬臂,即右手执笔时,手臂悬空的书写姿势,活动范围大,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各种字体。
采用坐势书写时,一般适合写两寸以内的较小的字,如小楷,晋人行书,唐人楷书等。
立势,身体站立不依靠桌子,上身前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左臂可直可曲,以能自然支撑桌面为宜,右手悬臂执笔。采用此种姿势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字。
蹲势,蹲在地上,两脚分开,略比肩窄,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笔,一般是在大的厅堂空地上写,便于把握通篇章法,这种姿势适合于巨幅长篇(写巨幅作品时脚可踩在作品上面)。
相关文章
·养成好习惯,不得颈椎病
2. 如何写出漂亮的连笔字姿势图片姿势图片
字写不好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要勤学多练,请注意以下各点:
①学会比较字形结构,注意笔画位置,确定字形轮廓,控制笔画的长短、高低。
②注意轻重对比,该轻的轻,该重的重。如有的宋上轻下重,有的字左重右轻,也有的字上重下轻、右重左轻等。
③注意平整才能稳健端庄,保持字势的平整,竖直、底平、左右相称,即古人说的“寓平正于欹侧”。
④要先写好偏旁部首,这一关要过好。注意常用偏旁部首的习惯写法。以后用在其他的字上面就得心应手了。
⑤注意笔顺,不要一味按照自己的习惯写。
⑥每个字都有一个主笔,把这个主笔写好,其他的笔画就好办了。
写字的技巧很多,先注意上述各点,以后再深入学习。祝您在书法方面跨前一步
3. 写毛笔字时的姿势有几种
书写姿势一般可分为三类:坐势,站势,蹲势。
坐势,端坐桌前,腰背自然伸直,上身可略向前倾,与肩同宽,左臂弯曲,手自然放置桌上,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手也可压在纸上,起到稳定纸的作用。右手执笔,笔不必正对头的中间部分,可偏向头的右侧,以能看到笔尖运动为宜。坐势书写又有枕腕,悬腕,悬臂等区别。枕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不离开桌面,或把左手垫在右手手腕的下面的书写姿势。枕腕法多用于写小楷。悬腕,即右手执笔时手腕悬空。运笔较为灵活,适合写一寸左右的各种字体。
悬臂,即右手执笔时,手臂悬空的书写姿势,活动范围大,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各种字体。
采用坐势书写时,一般适合写两寸以内的较小的字,如小楷,晋人行书,唐人楷书等。
立势,身体站立不依靠桌子,上身前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手手掌平放在桌面上,左臂可直可曲,以能自然支撑桌面为宜,右手悬臂执笔。采用此种姿势适合写两寸以上的字。
蹲势,蹲在地上,两脚分开,略比肩窄,左手按纸,右手悬臂执笔,一般是在大的厅堂空地上写,便于把握通篇章法,这种姿势适合于巨幅长篇。
4. 按照动作顺序,写出品势太极一章所有动作名称
跆拳道品势:太极1---八章动作套路分解说明
准备姿势]站于A方向位置(见太极一章演武线图,以下文中字母,均参见相应的演武线图),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握拳屈臂于腹前,拳心向内,眼睛平视前方。
1.左转身体,左脚向B方向(简称B,以下同)成左前探步(前行步),左臂下截(防左下段),右拳回收腰侧。
2.右脚向B迈进一步成右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击中段),左拳收回腰侧。
3.身体右转180度,右脚向H迈进一步成右前探步,右臂下截(防右下段)。
4.左脚向H迈进一步成左前探步,左拳前冲拳(攻击中段)。
5.身体左传90度,左脚向E迈进成左弓步,左拳屈肘下截(防左下段),右拳后收腰侧。
6.两脚不动,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后收腰侧。
7.左脚不动,右脚向G移步成右前探步,身体右转,左臂外格(防左中段),拳心向上,右拳后收腰侧。
8.左脚向G迈进一步成左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后收腰侧。
9.身体向C转180度,左脚向C迈进一步成左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挡左拳前冲拳(防中段)。
10.右脚向C迈进成左弓步,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1.以左脚为轴,身体右转,左脚向E移步成右弓步,右臂屈肘上抬至左肩,然后向下截拳(防右下段),左拳回收腰侧。
12.两脚不动,左拳前冲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3.身体左转,左脚向D移步成左前探步,左臂屈肘上架(防左上段),置于额前,拳心朝外。
14.上提重心,左脚跟稍提,右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右腿下落成右前探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侧。
15.以左脚为轴,身体右后转,右脚向F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屈肘上架(防右上段),置于额前,拳心朝外。
16.上提重心,右脚跟稍提,左脚前踢,两臂下截,置于体侧。左腿下落成左前探步,左拳前冲拳(防中段),右拳回收腰侧。
17.以右脚为轴,身体右转,左脚向A移步成左弓步,左臂屈肘上抬至右肩,然后向下截拳(防左下段),右拳回收腰侧。
18.右脚向A迈进一步成右弓步,右拳前冲拳(攻中段)并发声,左拳回收腰侧。
(收势)以右脚为轴,身体左后转,左脚向后撤与右脚平行,两手握拳屈臂于腹前成准备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