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楚国怎么写
据最新出土的《清华简·楚居》记载,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 ,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
2. 一篇作文:烛之武说服晋国国君的作文,能给一点提示怎么写吗,谢谢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登基,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为了避难,在外十九年,其中辛酸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期间,重耳流落于郑国的时候,郑文公避而不见。待到重耳继位之后便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晋国是春秋时期一等一的大国,经济军事实力超群,更是名将名臣辈出,加之秦穆公时期,秦国也非常强大,秦晋一起攻打弱小的郑国,郑国有灭亡的危险。
危急时刻,烛之武挺身而出。烛之武面见秦穆公时候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你们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烛之武机智聪明、勇敢果敢,在危急时候晓以秦国之不利,打消了秦国对郑国的围攻,挽救了郑国。
3. 几个关于晋国的问题
书名——碧海扬尘。
水姓主要有两个源头:1,相传大禹治水时,其族人以水为姓。2,由“水丘”姓演化而来。
汉代有水丘岑 。见《后汉书·酷吏传》。
共工氏自称水德,相传为水姓之祖。古代水官亦称共工。
据《索引》郯子曰:“共工氏用水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水字命名。”其臣有汤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他们负责掌管湖泊、江河等。
其子孙后代有的简改为水姓,称为水氏。故水氏后人尊共工氏为水姓的得姓始祖。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移至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
隋朝仁寿二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临安府:亦称临安郡、临安县。在中国历史历史上临安府有两处:①古县名,隶属秦朝余杭县地境。
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地区,南宋朝建炎三年升浙江杭州为临安府,成为偏安一时的南宋王朝之都城。②元朝时期将原治于通海的南路,改名为忽必烈谕言所用的“临安”二字作路名,管辖通海以南至边徼的大片政区,路治同样在通海。
直到明朝初期才徙治于建水。据清朝人徐士业考证:“明鄞县有水 水姓渊源书籍民,其先世以禹王庶孙,留居会稽,以水为氏。”
而水姓人,至今还是生活在会稽一带的地方为多。水姓起源非常古老,据说是大禹的子孙,大禹治水,其子孙有很多做了水官,他们负责掌管湖泊、江河,后来他们的后代就以水为姓,称为水氏。
也有一些古时候住在江河边上的人,他们的后世子孙也以“水”为姓,称为水氏。也有认为水姓的祖先是共工的,共工是黄帝时候负责掌管水的水官。
发展和演变:浙江省鄞县以前有古姓水丘,在清朝有很多就改姓为水的,在今天水姓多聚集于浙江省一带,尤以浙江省吴兴县、临安县为盛。水姓逐渐在这两个地方发展成为望族,世称吴兴望(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
治所在乌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吴县),临安望(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今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鄞州区、兰溪县、余姚市,甘肃省的兰州市、漳县、定西县、榆中市、陇西县、广河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旬邑县,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宜阳县、三门峡市、安阳市、沁阳市、漯河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山东省的诸城市、微山湖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的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临泉县,湖北省的随州市、枣阳市、洪湖市,江苏省的南京市、徐州市,山西省的朔州市,江西省的南昌市,广东省的广州市、韶关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重庆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均有水氏族人分布。
源于姒姓,出自远古大禹治水时水工之后,属于以职业为氏。据史籍《百家姓》中注:“水氏系出姒姓,明朝浙江省鄞县有水苏民,其先氏以禹王庶孙留居会稽,以水为氏,科第甚蕃。”
据史籍《姓氏考略》、《姓苑》等的记载,远古大禹治水时,他的氏族部落中有很多人当了水工。大禹带领水工们到会稽山治水后,留下一个水工居住在会稽,这位水工便以水为姓氏,其后裔子孙就世代相传姓水,称水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
源于远古,出自古人以五行之一的水为氏,属于以图腾为氏。古人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物组成,天上有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这些就称之为五行。
遂之,逐渐有了木氏、火氏、土氏、金氏与水氏的出现。这五个氏族部落非同小可,他们均是强大、有影响的部落群体,各自崇拜木神、火神、土神、金神与水神。
其水氏部落族人即以水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源于共工氏,出自黄帝臣共工之后,属于以官名为氏。
史籍《索引》认为,水氏的祖先是共工的,共工是黄帝时候负责掌管水利的水官。共工实际上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自称水德,相传为水氏之祖。
远古时代负责治理水利的官员亦称共工,据史籍《索引》郯子曰:“共工氏用水记事,所以设置各部门长官都用水字命名。”其臣有汤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他们负责掌管湖泊、江河等。
在共工的后世子孙中,多有的以“水”为姓氏者,称水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水氏族人大多尊奉共工氏为水氏的得姓始祖。
出自上古时期傍水而居之先民,以水名为氏。据《百家姓·姓氏起源》载,传说从上古到战国,曾先后有过大大小小许多诸侯,经过多次的战争和内乱,大多数诸侯被吞并。
有些诸侯的后世子孙只好逃往民间,只得自谋生路。其中有些以水为图,腾的便傍水而居,就以水为姓,称为水氏,其中尤以浙江省一带为多。
源于改姓,属于复姓省文简改为氏。据史籍《姓氏五书》、《姓范》等记载:张澍云“当指水为姓。
如河氏、淮氏、湖氏之类。浙江省吴兴县、鄞县多水氏。
或水丘氏所改”。其他的还有汤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后代有。
4. 左传怎么描写战争
《左传》的叙事成就更突出体现在战争描写方面。
书中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很多著名战争都写得曲折完整,精彩动人。在描写战争时,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例如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前后历时三年,卷入者达十一国之多。作者围绕晋楚争霸的主要矛盾和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优劣得失展开叙述,先交代了楚国向北扩张,侵扰中原小国,晋国抗拒楚师,企图建立霸业的背景;又详述晋文公如何“教民”如何任帅,如何展开外交活动,孤立楚国;而楚国一方其主帅子玉如何“刚而无礼”,君臣间如何意见不一;在此基础上又写了晋国在交战前的反复磋商准备,以及王子玉的请战和晋侯的回答;最后,以极简略的笔墨叙述了晋国的战术措施和战斗过程。
如此头绪纷繁的战事,写得有条不紊,前因后果历历分明,体现了举足若轻的叙事功力。在作者看来,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力量的强弱,更与政治的好坏、民心的向背与策略的得失有关,他在叙写战事时往往以此为着眼点去取舍材料,谋篇布局。
即使写一些较小的战事,也能体现出这种深切用心。如庄公十年叙齐鲁长勺之战,竟用几乎一半的篇幅详述战前准备,表现鲁国采纳曹刿的建议,取信于民;至于战斗过程,则着墨不多,只是交代鲁国一方的正确战术;最后又让曹刿对胜利原因作了总结。
文章简洁明了,叙次井然,既有真切的描写,更寄寓了深刻的战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