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冶小丽的繁体字怎么写
冶 小 丽。冶、小,两字未简化,无繁体。“丽”是简化字。
提示:繁体字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在汉字简化之后,在此之前无繁体一说。汉字的简化,只是把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里笔画过多的、书写繁琐的汉字做了简化,并非对全部汉字都做了简化。
2. 三月三广西壮族冶冶区习俗的作文五百字怎么写一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3. 小学生四年级作文《校园法冶的故事》怎麽写
清晨,初曦微绽,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青草气息,恬淡悠然。
校园,被一层淡淡的金光笼罩着,隐约透出一股青春的朝气。学生们踏着轻盈的步伐迈入校园,安静的校园一下子被打破了沉静,欢声悦耳的笑声,银铃般动听,让人不觉身心放松起来。
这里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嬉戏打闹,纵情奔跑。诺大操场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美好的的记忆。
在这里接受知识的洗礼,在这里感受情感交融的百味陈杂。每一个角落里都散发着我们青春美好的记忆。
宽广的操场上,依旧人潮涌动,正是上学期间,热闹一团。跑道边几个学生正相互打趣着,引得众人瞩目。
伴着铃声悠扬,踏着轻松的步子,跨进教室,乳白色的灯光照亮了每一处,温馨而美丽。“教室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这句话说的不错,在一个和煦如风,书香淡雅的校园中,我们的心灵找到了他的归属之地,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和希望,在这白驹匆匆间,欢洒着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