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无知"为话题,写一篇论述文,写正面的
在书店毫不犹豫的买下朱小棣的《闲书闲话》,是因为看到书目中有《“小看”张爱玲》、《初识张五常》、《再遇梁遇春》、《春华秋实梁实秋》、《飘零一生殊浪漫,立地成佛苏曼殊》等一些与文学名人有关的篇章。语文老师当然要了解更多相关作家的信息。
短短205页,我用了一个星期,全部在上下班的公交车上看完的,坐在车上确实是最闲的时候,拿起这样的闲书似乎更能契合自己的心境。但是,其实,在读着此书的时候,我的闲心却滋生出了数不清的愧疚,道不完的哀伤。“一个语文老师的浅陋无知”深深刺痛了我的胸膛。
全书共四部分61篇,全部都是作者读完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的作品之后的感言、评价。61篇中自己听说过的作者名字很少,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其中记载的名人轶事更是孤陋寡闻了。读着这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所读的书实在太少,自己的见识实在太浅陋,哪配当好语文老师呢?
说实话,自从高考填志愿时阴错阳差填到中文系以来,我又读了多少的书呢?大学时稍微空闲点,偶尔去趟读书管,借得几本所谓的名著,在规定的时日看完,如果不是有一定的归还日期,也许还会一直尘封着不去理睬;毕业工作后的两年忙着熟悉教材备课上课,似乎根本无暇顾及书目;之后忙着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一度与书本绝缘了(除教科书外);在后来涉足初中语文的教学,又一切从头再来,感觉忙碌挤占了自己所有的自己;两年前的工作调动更是让自己忙上加忙。现在回头看看,自己似乎总有理由把书籍排斥在了生活之外,可想而知,从事语文教学快十年的我又有多少阅读的积累呢?平时总是要求学生必须阅读这个阅读那个,但自己全部真正认真读过的又有几本呢?就是因为这样导致了现在自己的浅陋无知吧!想想也是因为自己没能厚积才不能得以博发,多次参加的现场上课说课比赛总是无果而终,虽然有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当挡箭牌,但在高手如云的赛场根本是矢未发而知底细如何。
浅陋无知到了这般地步,我又该哪般的奋起才能弥补呢?如今生活的遭遇让我彻底明白:只有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丰富的学识,让自己的基本功切切实实的提高,才有可能让自己在高手如云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