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写凌寒独开的作文
凌寒暗香独自开
季节的舞台已经拉开了冬的帷幕,凛冽的寒风刺刻着所有的风
景。春寒料峭的日子,风在肆虐着,逍遥着,漫天的雪花在旋舞着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处乃一片银白晶莹的世界。
在这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中,又迎来了梅花初绽的季节。那梅
用心血灿烂出明媚的笑容,点缀着季节的灰暗,平衡着色彩的冷暖
当一阵又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氤氲开来时,冬也会变得温润而亲
切,那丝丝缕缕的暗香更使人沉醉……
梅花的香味确实别具神韵,那清逸幽雅的味道,是一种“着意
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的感觉,其意蕴深远,被历代文人墨客
称之为“暗香”。那冷冷的花香流泻着无限的寒意,那芬芳里揉着
微妙而复杂的情绪。
这梅与雪自古恩爱有加,始终相伴相生,雪为梅而飘,梅为雪
守侯,这天地间的一对精灵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诗情画意。临风踏
雪而来,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去寻梅、探梅、赏梅,更是美之极致
雅致深婉的梅花“情结”,铭刻着一个人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追
求。
冰洁无尘的梅花,以超然脱俗的气韵在翰墨里飘香,以轻逸若
仙的风骨守护人间至真的纯净。那执手相看的身影,与世无争的高
雅,感动着人之心灵。很想学古人寻觅清幽之处种梅赏梅,去品味
梅花那断然的清绝与令人不敢逼视的风雅,去赏读她素瓣掩香的蕊
、团玉娇羞的朵,横斜清瘦的枝,更赞赏她是月色黄昏里的一剪闲
逸。
曾有古人曰:“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
是呀,梅花一直是人们吟诵的对象,她开百花之先,独步早春。
以清雅俊逸、风韵独胜、神形俱清、节操凝重而得到人们的赏识,
历代文人视梅花为花中“清客”,并将它与松、竹称为“岁寒三友
”。
寒冷造就了梅的傲骨,风霜铸成了梅的品性,冰雪使梅花更加
的高洁和娇艳。其实,那梅的品格也就是做人的品格。在生命的冬
天里,我们该怎样凛然严寒诠释美丽?在喧嚣的红尘中,又该怎样
以恬静冰洁之心,昂然绽放生命的精彩?当读懂了梅花后,也就读
懂生命的意义和内涵!
梅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梅花的花朵不大,零散着
排列,与残雪依偎着,与寒冷抗争着。千百年来梅花是君子,在众
芳摇落的时刻开放。不争三春,只占一冬。此时,已经嗅到文君窗
前的悠悠暗香。
疏枝,花蕾,素雅,高洁,清馨。置身于繁葩似雪中,任凭花
拂雪拥;今生,宁愿做一剪轻逸的梅花,在风雪中傲然地绽放,带
着今生的夙愿,带着隔世的梅香……
2. 凌寒独自开隶书怎么写
凌寒独自开 繁角隶书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凌寒独自开 硬笔隶书写法:
向左转|向右转
3. 梅花诗怎么写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
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
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