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射雕的篆书怎么写
第十,精致优雅之剑,承影 第九,尊贵无双之剑,纯钧 第八,勇绝之剑,鱼肠 第七第六,挚情之剑,干将莫邪 第五,诚信高洁之剑,七星龙渊(龙泉) 第四,威道之剑,泰阿(太阿) 第三,帝道之剑,赤霄 第二,仁道之剑,湛卢 第一,圣道之剑,轩辕夏禹剑0)轩辕剑 黄帝所铸。
首山之铜,天文古字。<广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室空,惟剑在焉。
一旦,亦失去画影。 (1)腾空 颛顼所有。
<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2)禹剑 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3)启剑 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
后藏之秦望山。 (4)太康剑 夏王太康铸。
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5)夹剑 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剑,铭曰:夹。 (6)定光 殷太甲铸。
文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
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7)照胆 殷武丁铸。
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8)含光、承景、脊练 殷代。
<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9)镇岳尚方 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
古文篆书,五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0)昆吾剑 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
用之切玉如泥。 (11)骏 周简王铸。
铭曰:骏。大篆书,三尺。
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铸。 (12)干将、莫邪 吴人干将、莫邪所造。
铁。<吴越春秋>载:吴王阖庐(阖闾)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
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13)越五剑 越欧冶子造。
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
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14)越八剑 越王使工人所铸。
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
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5)龙渊 楚命欧冶、干将所造。
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
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6)太阿工布铁剑三枚 <太阿工布诫>秦昭王铸。铭曰:诫。
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7)定秦 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
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8)神剑 汉太公所得。<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
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19)赤霄 汉高帝所得。
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
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0)神龟 汉文帝铸。三尺六寸。
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
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1)八服 汉武帝铸。
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
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2)茂陵剑 汉昭帝所得。
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茂陵人献一宝剑,故名。
(23)毛 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
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
(24)衍 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
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
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胜万里伏 王莽铸。
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 三尺六寸。
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6)更国 更始刘圣公铸。
铭曰:更国。小篆书。
(27)秀霸 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
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8)玉具剑 光武以赐冯异。七尺。
<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 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29)龙彩 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
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0)金剑 汉章帝铸。
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1)安汉 汉顺帝铸。铭曰:安汉。
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TVB剧情网 在线观看: 。
2. “安全”二字的篆书写法
【安全】字方正小篆体的写法
【安全】字汉鼎繁印篆的写法
【安全】字金文大篆体的写法
【安全】字迷你繁方篆的写法
【安全】字经典繁角篆的写法
【安全】字中国龙金石篆的写法
3. 篆书写的是什么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篆书的演变
大篆,从汉代以来,一般人都认为是周宣王(公元前827年)时太史籀所造。如汉书艺文志载史籀十五篇,班固注:“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许慎也说: “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古文或异者,也就是太史籀就古文加以增损而成,故大篆又称为“籀文”。因此后人都认为大篆是古文之后的一种形体了。
大篆字体,在传世的石刻文字,当以石鼓文最具代表性。此种石器,无疑是中国最古而又最可信的石刻遗物。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石鼓文最古的拓本为世所知者,是浙江省宁波的范氏天一阁藏宋拓本。石鼓文的字体,大致介於周金文与秦小篆之间。可知确是秦始皇以前之物,应当是属于籀书的系统。相对小篆而言,可称为大篆,是大篆文字的代表作。其字体类小篆而较繁复,似宗周彝器而较端整,堪称为典重严整。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一中称石鼓文为:“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体稍方扁供甫垛晃艹浩讹彤番廓,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可谓赞赏之至。石鼓文向为艺林所宝,但北宋以后,帖学大兴,少人临之,直至清代中叶以后,考古尊碑之风复炽,石鼓文字,尤为书家推重。吴大,能得其典重严整韵致。吴昌硕则发其遒古为雄拔之气。两人书法,皆雄视当代 为后世所重。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是周朝时期的文字,广义来说,甲骨文和金文都属于大篆。在周朝,经过了几百年的混乱后,不同的国家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字,我们可以把它们都看成各种大篆。在统一六国后,秦国综合了七国的文字制定出了一种通用的文字,也就是小篆。现代汉字就是从小篆演变而来的。虽然小篆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许多场合中,尤其是艺术设计和书画作品中。
4. 怎样写篆书
然后再逐渐扩展,不论大篆、小篆,其笔法特点均是笔笔中锋、收笔处外,几乎全是提笔运行、甲骨文等方面的知识,就较容易了,如唐代李阳冰、清代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吴大瀓、吴昌硕、何绍基等的篆书作品均可借鉴。
学习篆书,必须先识篆字,笔笔藏锋,纯系圆笔,也同样需要参照墨迹,然后再写。为此。
运笔贵圆劲流畅。具体学习过程,可先从小篆入手,小篆写好了,再进一步学习大篆,最好先把《说文解字》中的五百四十个部首记熟,浑厚挺拔。
值得注意的是篆书,就需要了解《说文解字》以及金文,除起笔。 临写篆书。
同样,识篆字,也应先识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