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上下五干年三国·两晋·北朝时期主要内容怎么写
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英雄赞歌。
一首硕强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歌,一首慷慨激昂、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之歌。五干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兴衰成败,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
“读史以明鉴,察古以知今。”为此,编者墨人精心编选了这套《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共为四册,编者以时间为经,以事件和人物为纬,穿针引线,纵横交织,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现。
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捷径。详实的历史片断,弥足珍贵的图片,加之细腻的笔法,简洁的语言和亲切的文风,清晰地勾勒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人物的真伪善恶,也使得此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掌上历史博物馆。
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干怎么写
他,在长城脚下出生,在故宫中成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他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天灾人祸,歌舞升平。
在外国人心目中,他是神秘的兵马俑,他是巍峨的故宫;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孔子忧虑的眼神,他是李白笔下流淌的不朽。 究竟是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没错,他,就是中国的汉字。
呵!你见过哪一种文字如此优雅又如此美妙和谐吗?他是从自然与人高度的统一中提炼出来,再经过反复敲打,锤炼,最后用天地的甘露淬取得到的。他成型时,就像那龙华宝剑一样,紫气直冲牛斗!“火”是炉上跳动的精灵,“水”是溪中流淌的润泽。
看见“笑”,我就想咧开嘴,或莞尔,或捧腹;看见“哭”,我就想拉下眼,或掉泪,或号啕。哪怕是最精细最不好琢磨的形容词,他们之间也毫不犹豫地透着独有的气息。
“幽静”让我联想到那竹间小道,“热闹”则是节日的集市,“细腻”是江南水乡小巷中女子的皮肤,“粗犷”则是西北高原上汉子的歌声。 每一个字符,都跳跃着东西南北不同的气息,而将他们略一组合,又是全新的感受!如此非常的文字,又怎能不让人爱! 我爱中国的汉字,还因为他强大的同化力。
蒙古人来了,满人来了,最后都心悦诚服地拜倒在汉字的脚下;日本的文字是借了我们的草书,朝韩的文字,则是透着当年小篆的气息。 别的民族也许用刀剑征服过我们,但最终,在浸透墨香、散发着悠悠书卷气的汉字面前,他们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乖乖地做了学生。
当雅典文明被相对落后的文明拖垮时,当中亚的信徒们被十字军大肆屠杀时,中华文明却一枝独秀地傲视武力,这不是一个奇迹吗? 我之所以如此爱中国的汉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那么多美丽绝伦的字体。 我们有楷书的四平八稳,有草书的狂放不拘,有行书的龙腾虎跃,有魏碑的圆滑达世,还有小篆的神秘莫测和仿宋的平易通俗……我曾经狂热地钻研过各种字体的空心字,因为每种字体都太有特点了!好像每种字体都象征着什么,诉说着什么。
我最喜欢的字体还得算行书,这种界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完全地吸收了两者的优点:草而不乱,正而不拘,他像是一名好男人,忠于妻子的同时也会有点小叛逆。 行书与我为人处世也无不相符,坚守大道,偶尔也淘气一下,放松一下。
中国的汉字,既是古老的,也是年轻的。说他古老,历史悠久,秦始皇一统六国,正式定小篆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两千多年的风和雨,两千多年的世故,把汉字锤炼得像刻满了沧桑的皱纹一样。 说他年轻,是因为在新纪元来临的一次又一次考验中,汉字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魅力,轻松地一一化险为夷。
不是吗?在只认英文的计算机前,有人高呼:“中文完了!”结果呢?五笔的问世,使汉字的输入率整整比英文的输入率快了一倍以上,难道我们的老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预料到了今天发生的这一切?在无数外来语的面前,中文更显示出他强大的联想、指意能力,“television”是那传神的“电视”,“ice-cream”化为了有动作美的“冰淇淋”,“computer”是简洁的“电脑”,“colo-cola”原来只是拟声词,在汉字中转两转就变成既好喝又好玩的“可口可乐”了。 最妙的翻译,我认为莫过于“枫丹白露”了,那股异域的感觉,那股法兰西民族浪漫的气息,一下就浓缩在这四个无比美丽的汉字中,让人怎不浮想联翩。
3. 上下五干年知识竟赛作文3oo字
上下五干年知识竟赛作文3oo字
上个星期,马老师宣布了下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举行《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竞赛,赢者可免当天作业,输者那就可想而知了,写一篇以《上下五千年》知识竞赛为题目的作文一篇。还特别强调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这本书,不要临时“抱佛脚”,并让主考官宋铠凯、求己、袁小宝、陈嘉烨准备题目。
在这一段时间,每天的三十分钟看书时间都成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的“必修课”。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离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竞赛的时间也渐渐逼近了,我像一座学习机器一样白天记、晚上记,在离知识竞赛的前两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我如释重负,总算可以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了。
这一天终于到了,我的心情一下子紧张起来,不时有豆大的汗珠从我头上滚落下来,额头也逐渐热起来。
比赛开始,我的汗珠越来越大,额头也越来越热,只听见求己说:“女士优先。”
碰到这种情况,女生当然不会推辞,于是就抽起我们男生的学号来。当在抽的时候,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男生大概都和我一样吧,心好像被提到嗓子眼,思路紊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愿被抽到。当某个男生的学号被报到时,没报到当然会放下心来!喽(因为他们都不喜欢看到自己出洋相的那一面)被抽到那个男同学先是迟疑了一会儿,再慢慢吞吞地站起,瞪着那双大眼睛好像在说,快报题目吧,我可等不及了,简单些噢!当题目被报出来后,我很吃惊,这道题目中人物名我怎么没听说过,还好,这道题目没被我撞上。
只见他慢悠悠地报出了一个答案,我在心里有种预测,准错!果然,答案果然不出我所料。接下来,轮到女生了,女生没对,男生很高兴。
男生答对了,女生说有人说答案,应倒扣两分,男生很气愤,女生很高兴。
女生没对,必竟有没有多大损失,比起男生,还女生多两分呢!
接下几个男生果然没辜负我们的愿望,奋起直追,奋勇杀题,为减两分,变成和女生打平。接下来,男生又得两分,可女生也不是好惹的,母老虎、母夜叉不都是给女生的吗?女生又追了上来,又和我们打平了,接下来竟抽到我了,我的脑袋一下子好像被病毒干扰了,思想很不集中,当我报出答案时,“主考官”说:“恭喜你,答对了!”
男生立刻为我喝彩,有人还说,不愧是班长!
接下来,比分忽高忽低,就像股票上升下跌,扣人心弦,激动人心。
……
最后,我们男生以比女生高四分赢得了比赛,当最后一个人回答问题时,有人说,别想了,男生,赢定了!
比赛结束后,女生们一个个无精打采,我和一个女生说话时,转到知识竞赛这个话题上,女生立刻说,啧,有什么好骄傲的。
我曾经站在女生这个角度想过,如果我们一方输了,那不和女生现在的情形一样,没什么好骄傲的,不就免了作业么。
我预测如果有下次的话,我们男生有可能输,因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啊!
4. 这篇作文怎么写
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 博士教育网整理)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 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金银花、铁芒箕、番石榴叶、榕叶的“五味草”,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这水,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没有任何污染。在端午节这天,水最凉,喝起来也最可口,喝了这天的水,可以保佑一年健康。用“五味草”和“午时水”煮鸭蛋,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据说是水乡蚊虫多,用“午时水”洗澡可防叮咬。
端午节前,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蛋兜子”。“蛋兜子”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用“五味草”煮鸭蛋,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装进网络子里,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出门一碰上小伙伴,就把鸭蛋掏出来,对碰撞,谁的蛋壳先破了,谁就输了,就剥了壳吃掉,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斗蛋”。带上几只蛋,早早的来到教室,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
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勇往直前、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端阳的下午,四乡八邻小孩们穿上新衣服,佩带“香囊”和“蛋兜子”,高高兴兴地跟着大人们观看龙舟竞渡。岸上人头攒动,翘首瞻望;溪面龙舟灿烂,一字排开;船队服色分明,沿岸彩旗飘扬;一声炮响,船如箭发。执旗手站在船头,挥动令旗,助威呐喊;锣鼓手敲起锣鼓,节奏声声,扣人心弦;划桨手赤膊上阵,齐心协力,溯流奋进。竞渡完毕,夺标龙舟披红绸,插红花,放鞭炮,摇头摆尾绕江向观众致意,似英雄凯歌颇自豪……
离开家乡好多年了,隔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我仍能嗅到那股棕叶的清香。妻子和我都 是从家乡出来的,每年端午节,妻子也会用“五味草”煮一些鸭蛋,也会从市场买一点螺煮给女儿吃。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的粽子,有包红枣蜜饯的、有包蛋黄果肉的;妻子也会包一些粽子,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母亲包的感觉,怎么也感觉不到端午节那个闹烘烘的气氛。
( 博士教育网整理)
20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怀念家乡的故土,怀念家乡的人——勤劳善良的人民,简单而古朴,充满生活情趣的人,永远忘记不了家乡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