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的繁体字怎么写
1. 简体汉字:近
2. 繁体汉字:近
3. 汉语拼音:jìn
4. 汉字注音:ㄐㄧㄣˋ
5. 近的部首:辶
6. 近基本解释
1.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
2.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
3.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
4.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
5. 浅显:言~旨远。
6. 近常用词组
1. 近便 jìn biàn
[close and convenient] 路途短;近而便当
此地居中,应接近便
2. 近场 jìn chǎng
[near field]
3. 近臣 jìn chén
[monarchs intimate ministers] 君主所亲近的臣子
4. 近程导弹 jìn chéng dǎo dàn
[short-range missile] 射程在1000公里以下的导弹
5. 近处 jìn chù
[nearby areas] 附近的地方
近处无佳景
6. 近代 jìn dài
[modern times]∶过去距离现代较近的时代,我国现在通常指十九世纪中叶到五四运动之间的时期
参考资料
查字网:
2. 又的繁体字怎么写
又的繁体字:又。
又
读音:yòu
释义:手也,多指右手。象形,自下往上的手,与爪方向相反;此卽今之右字;表示重复或继续,指相同的;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表示几种情况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再加上,还有;表示转折。
汉字演变:
笔顺笔画:横撇/横钩、捺,共2笔。
部首:又
又的组词:又是、复又、又且、又来、又去。
又的成语:欲言又止、又弱一个、又红又专、又生一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扩展资料:
成语解释:
1、欲言又止
拼音:yù yán yòu zhǐ
释义: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引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事在两难,欲言而止。”
译文:事情有两个难点,欲言又止。
2、又弱一个
拼音: yòu ruò yī gè
释义:又少了一个。旧时哀悼人去世的话。
引证: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译文:齐惠公的孙子公孙灶和公孙虿都是好样的,又少了一个人了,姜感到危险了。
3、又红又专
拼音: yòu hóng yòu zhuān
释义:指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引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集》第七卷《关于农业问题》: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
4、又生一秦
拼音:yòu shēng yī qín
释义:指又造成一个强敌。
引证: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译文:陈王相国向君王进谏说:秦国没有亡就诛杀武臣,现在又有一个强敌了。
5、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拼音: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
释义: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引证:唐·刘禹锡《浪淘沙》词:“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译文:流水淘沙没有一刻停歇,前面的波浪还没有下去,后面的波浪又起来了。
3. 近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近字的繁体字
jìn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近。附近。靠近。近路。近景。舍近求远。近在眉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水楼台。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近况。近来。近代。近岁。近闻。近照。近体诗。
亲密:亲近。近亲。近臣。平易近人。
差别小,差不多:接近。相近。
浅显:言近旨远。
4. 年的繁体字怎么写的
一、年的繁体字是秊,拼音nián。
汉字笔顺:ノ一一丨一丨 笔顺读写:撇、横、竖、撇、捺、撇、横、竖、 二、年释义: 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去~。
2.用于计算年数:三~五载。在广州住了两~。
3.每年的:~会。~鉴。
~产量。 4.岁数:~纪。
~龄。忘~交。
益寿延~。 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
幼~。少~。
青~。中~。
老~。 6.时期;时代:近~。
明朝末~。 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成。
~景。丰~。
歉~。 8.年节:新~。
过~。给大家拜~。
9.有关年节的(用品):~糕。~货。
~画。 10.姓。
三、相关组词: 过年 几年 年代 童年 青年 来年 老年 年级 扩展资料: 一、童年[tóng nián] 儿童时期;幼年:~时代。回忆~时的生活。
二、青年[qīng nián] 1.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人。~时代。
2.指上述年龄的人:新~。好~。
三、老年[lǎo nián] 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 四、年级[nián jí] 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成的班级,如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
五、晚年[wǎn nián] 指人年老的时期:~多病。度过幸福的~。
5. 就的繁体字怎么写
“就”字繁体字和简体字是一样的。
基本释义
1.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
2.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
3.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详细释义
〈动〉
1.(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同本义
〈副〉
1.立刻,马上 。
2.和…一样早 。
〈介〉
1.在 。
2.从。
6. “兵”字的繁体字怎么写,“兵”的近形字有哪些
“兵”字没有繁体字,”兵”的近形字有:丘、乒、乓。
兵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名〉
4.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5.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6.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7.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秦,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汉·刘向《列女传》
8.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9.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资治通鉴》
10.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11.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12.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3.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4. 牌戏名
15.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6.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
17.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18.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19.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20.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