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前何必多睡,死后必会长眠,是谁写的
"生时何须久睡 死后自会长眠"
这句话是萧红写的,萧红生于1911年,卒于1942年,真正属于她的创作时间只有九年,而这九年间她就写了三部长篇:《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还有大量散文和短篇小说。萧红是给人鼓舞的,世间没有什么困境能将她压倒。她写与萧军在哈尔滨的窘迫生活,他们没钱,没食物,用脸盆喝水,幻想着美味,简直要成为"受冻受饿的犬"。"有了木柈,还没有米,等什么?越等越饿。他教完武术,又跑出去借钱,等他借了钱买了一大块厚饼回来,木柈又只剩下了一块。这可怎么办?晚饭又不能吃。对着这一块木柈,又爱它,又恨它,又可惜它。"这便是《最后的一块木柈》中写到的他们的生活!
2. “长眠于此的人,他的名字,写在水里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这是济慈的墓志铭.西方有一个说 法;人的名字写在沙上,然后风一吹就没有了.应该是说"转瞬即逝”之解.而济慈忧郁地直接说出;他的名字是写在水上的,一写上去就没有了。
注: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神话写成的《安迪密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1812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逆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 (BY《济慈诗选》序/屠岸)
注:济慈以及其诸多诗作,曾经在著名的科幻作品系列《海伯利安》中被提及。
济慈特指约翰.济慈,(Jhon Keats),其他“Keats”译为“基茨”。
3. 墓志铭怎么写
原发布者:jhfgf2199
墓志铭范文 墓志铭范文一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 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 叶公平生,绩丰名美。 男儿立志出乡关,投笔从戎气若虹。青年才俊,师范毕业,执教于山东堂邑第一高小。一九三七,倭人全面犯华。同年冬,与战友徒步至延安,蹈赴国难。翌年九月,入延安抗大;十二月,加入中国**。一九四二,主动请缨,从铁军、追雄师,再返桑梓打游击。转战鲁西北、冀鲁豫、河北、赣东北,鏖战沙场,血染征衣忘生死,枪林弹雨无所惧,誓把倭寇荡,投身解放事业定乾坤。 鲲鹏展翅九万里,战将卸甲赴黔地。解放之初,参与接管;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职三十载,院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省委政法委、省纪委,也兼要职;再任省人大领导职务又六年。呕心沥血,依法治国拓荒者,民主法治促进者,富民兴黔奠基者。优乐始终践官德,甘苦相随政声显;几多风云随烟去,心静神定性情恬。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一生革命,终为信仰。**猛兽,深受迫害;刚直不谔,勇斗群魔。严于修身,为政清廉;光明磊落,风范长存。 铭以记之:其存不朽,其嗣弥昌;青峰不老,永驻年华。 墓志铭范文二袁仕忠先生墓志铭 袁仕忠,祖籍湖南绥宁。1925年农历11月16日子时生于本县黄土矿乡自然村。仙命吉年吉月吉日时,享年福禄岁。毕业于省十师。从1947年参加工作到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