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委婉的表达休克
休克的治疗以积极处理病因为主,首先稳定生命体征,保证重要器官的微循环灌注和改善细胞代谢,同时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一般治疗镇静、吸氧、禁食、减少搬动;行心电、血压、脉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护,血常规、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心电图、胸片、中心静脉压等检查;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留置深静脉导管及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留置导尿管,检测尿量;注意保暖。药物治疗扩充血容量各种原因和类型的休克均伴有绝对性和(或)相对性循环容量不足。
因此,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之前,需要进行积极的输液治疗,以纠正可能存在的低血容量。除非临床表现强烈提示心室充盈压明显升高(通常包括心源性休克和明显的肺水肿),否则在休克治疗初期均可进行快速补液。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若通过积极调整循环容量无法维持适宜的血压,则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升压和(或)强心药。根据休克的不同类型,选择的血管活性药物有所区别。
心源性休克时应选择具有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多巴酚丁胺),而分布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则应选择具有α-受体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或多巴胺)或其他种类的升压药(如血管加压素)。纠正乳酸酸中毒有关休克伴随的乳酸酸中毒的治疗尚存争议。
乳酸酸中毒的适当治疗应当是改善肝脏与全身灌注,从而消除无氧代谢,促进肝脏清除蓄积的乳酸。如果上述治疗无效,当血pH值小于7.1时可考虑输注碳酸氢钠。
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病因治疗尽管支持性治疗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病因治疗才是彻底逆转休克的关键所在。
病因治疗根据休克的种类和原因有所不同:感染性休克时需要积极寻找感染灶并进行适当的引流,辅以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失血性休克时应当积极止血和输血;急性心肌梗死需要尽可能进行血管重建;大面积肺栓塞合并梗阻性休克时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心包填塞时必须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复苏休克的初始治疗应遵循复苏的一般原则。
由于很多休克患者伴有创伤和(或)意识障碍,因此必须保证患者的通气状态。这可能需要气管插管和(或)机械通气。
疼痛控制部分患者可能因病情需要接受镇痛治疗。镇痛治疗除缓解疼痛外,还可以降低全身氧耗。
2. 感染性休克的健康教育怎么写
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除少数高排低阻型休克(暖休克)病例外,多数患者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患者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神情紧张,面色和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轻度发绀,肢端湿冷。可有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压尚正常或偏低、脉压小。眼底和甲微循环检查可见动脉痉挛。随着休克发展,患者烦躁或意识不清,呼吸浅速,心音低钝,脉搏细速,按压稍重即消失。表浅静脉萎陷,血压下降,收缩压降低至10.6kPa(80mmHg)以下,原有高血压者,血压较基础水平降低20%~30%,脉压小。皮肤湿冷、发绀,尿量更少、甚或无尿。休克晚期可出现DIC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常有顽固性低血压和广泛出血(皮肤、黏膜和/或内脏、腔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主要症状表现为:①急性肾衰竭;②急性心功能不全;③急性肺功能衰竭(ARDS);④脑功能障碍;⑤胃肠道功能紊乱;⑥肝衰竭引起昏迷、黄疸等。
3. 休克有哪些症状
你好,跟具《急诊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教材中所述:休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症。血压降低时休克重要的临床特征,
治疗药物:多巴胺:5~20ug/kg静滴 多用于轻中度休克
多巴酚丁胺:常用于心源性休克。2.5~10ug/kg静脉滴注
其中阿托品为首选药物适用于脉搏细弱,少尿,四肢阙冷的患者,还用心率缓慢!
去甲肾上腺素:适用于重度,及极重度感染性休克,用5%葡萄糖注射稀释,4~8ug/kg静滴
4.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详细应急预案怎么写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
(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使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
(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再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注意保暖。
(三)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呼吸抑制时应遵医嘱给予人工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时,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必要时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晶体液、升压药维持血压,应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给予呼吸兴奋剂,此外还可给予抗组织胺及皮质激素类药物。
(五)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的抢救措施。
(六)观察与记录,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其他临床变化,患者未脱离危险前不宜搬动。
(七)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6 h内及时、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急救程序:
立即停用此药 → 平卧 → 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 改善缺氧症状→ 补充血容量 → 解除支气管痊孪 → 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告知家属 → 记录抢救过程。